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易经所隐含的人生哲理

    1、自强不息,坚持自己的信念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君子向自己寻求帮助,小人则向别人寻求帮助。只有自强不息、坚持自己信念的人,才能得天下。天道酬勤,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人远远不比那些只有天赋而不思进取的人更有成就。人的一生很难一直顺风顺水,不遇到半 ...

    2013-10-27
    百家哲学
  • 中国古代四大传统智慧

    1、大道至简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完美的常常是简单的。简单就是真理,简单就是聪明,简单是厚积薄发的力量。学会了简单,其实真不简单。做事情复杂繁琐往往是因为智慧没有到位。再大的事情,一分为二就很简单了,再难的事情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 ...

    2013-10-27
    百家学说
  • 明朝时期兴起的阴阳学

    自理学兴起以来,理学家几乎无不以佛老为异端,在理学的话语中,异端亦成为佛老的代名词。但在中晚明,随着阳明学的兴起和发展,儒家学者正统与异端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本文通过对王阳明、王龙溪和焦弱侯这三位阳明学不同时期代表人物正统与异端观念的考察,揭示阳明学正统与异端观念的演变,进而说明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思想史意义。如果说孟子时代儒家所面对的异端是杨、墨 ...

    2013-09-23
    百家学说
  • 中国古代的儒家之道

    关于耶稣基督别人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给他的劝诫,具有某种在伦理上激励人心的东西:它诉诸于我们许多人略具谦卑特征的理想主义。我们相信,较之单纯报复性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种单方面的利他主义象征着一种更高的德性。不过,另外一种可能的回应方式或许会让人感到惊奇。这种回应方式在崇高性方面并不逊色,它以高尚的实用主义而非单纯的理想主义为其特征。当孔子被问到 ...

    2013-09-23
    百家学说
  • “子午谷奇谋”的传说和由来

    在探讨诸葛亮北伐为何未能成功时,许多人都会惋惜他未能使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那么,子午谷奇谋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有这么一段资料:(魏)延每随(诸葛)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这段资料下作了详细引注:《魏略》日:夏侯楙为安西将 ...

    2013-09-07
    百家学说
  • 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中国哲学的历史中有个主流,可以叫做中国哲学的精神。为了了解这个精神,必须首先弄清楚绝大多数中国哲学家试图解决的问题。有各种的人。对于每一种人,都有那一种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从事于实际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政治家。从事于艺术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大艺术家。人员有各种,但各种的人都是人。专就一个人是人说,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 ...

    2013-07-08
    百家哲学
  •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人们谈到哲学或宗教时,心中所想的与之相关的观念,可能大不相同。至于我,我所说的哲 ...

    2013-07-08
    百家哲学
  • 庄子的道家学说--豁达与洒脱

    道的本意是人行走的道路,后来引申出技艺、方法、事理、规准、法则及和谐、秩序等涵义。《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中三个道分别代表不同的语境意义。第一个道包含了天道和人道的双重含义。简单来说,日月星辰的运转和四时的交替,都有内在的规律,这就是天道;人间有需要共同遵守的法条、规范,这就是人道。第二个道是言说,就是语言文字表述的那个道理,是我们的现象界、感觉世界 ...

    2013-06-08
    百家学说 庄子
  • 老子的道家学说--无为而治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哲学家、诗人。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大转型、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天下大乱、礼坏乐崩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知识分子们思考着社会发展的命运、个人安身立命的可能,就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景象,其思想高度达到了历史的顶峰(同为人类的轴心时代)。老子便是其中之一,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 ...

    2013-06-08
    百家学说
  • 国学的循序--三十儒学,四十道学,五十易经

    学国学应该有先后的次序。我一向有个主张,这是个大致的、有弹性的分法:三十岁以前学儒家,到了四十岁就要学道家,五十岁以上要学《易经》。这当然是对一般人,因为有些人是天才,像王弼才活了二十三岁,他给《老子》做的注解我们今天还要念。三十岁以前要学儒家,因为那是青年,是为社会所用、是成家立业的阶段。这时候学儒家,就会觉得个人生命的发展,跟整个社会的繁荣是紧 ...

    2013-04-28
    百家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