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包拯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最新文章
  • 包拯为什么要忍痛将展昭处死

    有一回包拯竟然和展昭翻脸了,下令处死他,就连四大护卫也牵扯进了张龙赵虎两人。这是为何呢?在民间的许多话本当中,他一直表现的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十足的英雄形象。他对于权贵阶级根本毫无惧色,哪怕冒着得罪皇室宗亲的风险,也要秉公办案,给老百姓一个公道。在民间传说中,他有着一张好像涂了锅底灰的脸,脑门上还有一个类似月牙的痕迹,百姓们亲切的称他为“包青天”。 ...

    2020-02-18
  • 包拯死后展昭去哪了

    说到包拯死后这个展昭去哪儿这个问题还是很有说法的,为何这么说其实大家也感觉到了,包拯一死这个展昭就不见了,很多人说这个展昭就是为了包青天而生的,如果包青天死了,这个展昭就肯定不见了呀,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很多关于包拯的影视剧中,展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展昭本是江湖中人,天生喜欢洒脱自由的生活,因为包拯的缘故步入了朝堂,为朝廷做事。包拯与展昭是在 ...

    2020-02-18
  • 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众所周知,皇帝就是封建社会当中权利最高的掌权者,在中国这个极为讲究礼仪的国家里,龙袍最为皇帝专用的服饰,他人是绝对不能穿的。这里面包括了所有带龙的纹饰,上至官员下至平民都是不能使用的。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包拯穿的仿佛也是“龙袍”?这不是只有皇帝能穿的吗?皇帝的专用服装龙袍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朝服,上面绣有龙形的图案。这也是皇帝专用的,在古代,皇帝被 ...

    2020-02-18
  • 包拯生平简介

    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代清官,仁宗时任开封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等职。谥号“孝肃”。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中进士,历知天长县、知端州,后升为监察御史。后曾出任东京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及知瀛、扬、庐等州和知江宁府等。至和三年(1056),升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等,不久权御史中丞,又任三司使,迁枢密副使。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 ...

    2018-11-16
  • 包拯为什么被叫包青天

    包拯(999—1062),即包公,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他的父亲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良好的家庭教育逐渐把小小的包拯培养成为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只有28岁的他考中了进士。可是父母身患重症,几经医治均不见效。包公不忍远去为官,执意要留在家中照顾自己的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交口 ...

    2018-10-25
  • 《铡美案》的由来

    关于包拯的传说中,还有一件“千古冤案”,那就是陈世美的案子,大家都知道薄情寡性的陈世美考取功名抛弃妻子的典故。在戏文之中陈世美是个家境贫寒的儒生,在家一心系于“圣贤书”,只望一日高中后可以光耀门楣。而他的妻子秦香莲也十分理解,与陈世美二人相依为命,生活恩爱美满。终于,陈世美感觉学有所成,决定赴京赶考,此时,秦香莲已经怀了陈世美的骨肉。陈世美十年苦读 ...

    2018-10-24
  • 包拯为什么敢于弹劾两位“财神爷”?

    嘉祐三年六月(1058年7月),包拯升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包拯至此也成为当时朝廷要员中最具名望的四人之一,其他三人分别为:宰相富弼、翰林学士欧阳修、天章阁侍讲兼管太学的胡瑗,这四人“皆级天下之望”,合称“嘉祐四真”。嘉祐四年正月(1059年2月),开封大雪,四处流民成灾,甚至在开封都有冻饿而死的百姓。时任开封知府的欧阳修就要求停止上元节(元宵节)的放灯 ...

    2018-10-24
  • 包拯为什么继任三司使

    包拯连续弹劾掉两任三司使,使仁宗皇帝颇为恼火。而仁宗皇帝也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继任三司使,而由于包拯长期担任过州郡知州和转运使,还曾任过户部副使,有经验有能力。于是,仁宗皇帝便任命包拯继任三司使的职务,包拯也没有推辞,就准备上任了。这也使得包拯遭到朝廷大臣们的非议。当时的士大夫们都极其讲究避嫌。所谓“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2018-10-24
  • 包拯的死因是什么

    嘉祐七年五月十三日(1062年7月17日),包拯正在枢密院处理公事时,突发暴病,便急忙退朝回家。包拯在家中卧病不起,感到自己所剩之日已经不多,又想到自己的大儿子包繶已经去世,而小儿子包绶才刚刚五岁,自己去世后,以仁宗皇帝的性格必然会让自己年幼的儿子“荫补”做官。可是,包绶尚且年幼,并不懂事,若从小就受到功名利禄的利诱,以后必然会误入歧途,为害百姓。于是, ...

    2018-10-24
  • 包公奇案:钉杀案是怎么回事

    开封府尹包拯断案如神,但也有一个案件使他颇为踌躇。那便是《钉杀案》。当时,开封府有一个名叫毛勤的街民猝然死亡,家族里的人都觉得他死得蹊跷,便告状到开封府,希望可以查明真相。包拯便将毛勤的妻子冬花传到府衙问讯。这冬花在大堂之上虽然言词哀切,尽显哀容,但却在丧服之下穿着红袄,面露妖冶之情。这表里之别,使包拯开始怀疑她可能是为情杀夫,但她言辞之下,却是坚 ...

    2018-10-24
  • 包拯最早的传说故事

    包拯在任时,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他的谏官形象,公正严明,直谏敢言。而在千年流传中,包拯断案如神的传奇形象在口口相传和艺术创作中逐渐凸显而出。现存的宋人话本中,就开始有了对包拯形象的再塑造,历经戏文、杂居、传奇、小说等创作形式传播塑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中既有《陈州放粮》这种根据史实创作改编的,也有《铡包勉》、《龙图公案》这种完全虚构的。民间 ...

    2018-10-24
  • 包拯谥号为什么是孝肃

    包拯的一生历经宋神宗、宋仁宗两朝,其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凝结在包拯身上的忠、孝、廉的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孝肃之风”,对包拯家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孝肃”正是包拯的谥号,也是他的化身。这种“孝肃之风”经过包拯后裔的继承光大,形成了包氏家族特有的“孝肃家风”。《家风》中就说道:“龙图懿范九州颂,孝肃家风万世传。”包拯对子孙的要求很严,他曾留下家训一则 ...

    2018-10-24
  • 包拯是如何在激烈的党争中保持公正的

    包拯任职期间,正是立国八十余年的北宋朝廷大变革时期。到了仁宗皇帝即位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大辽和西夏又逐渐威胁着北宋的北方和西北边疆。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韩琦同时执政,欧阳修、蔡襄、王素、余靖同为谏官。仁宗皇帝责成他们在政治上有所更张以“兴致太平”。范仲淹、富弼等人综合多年来的经验,于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即《 ...

    2018-10-24
  • 包拯有哪些朋友 包拯为什么朋友少

    仁宗皇帝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士大夫也都乐享太平,诗酒往来十分稠密。当时的名臣,无不留下关于这方面的丰富记录,唯独包拯,其私人生活,几乎没有痕迹可寻。史书里记他平生不写私人信件,没什么朋友,与亲戚也不往来。包拯留传下来的文字,有早年的一首短诗,端州一句石刻,晚年一篇家训,其余全都是奏议。古代哲理书《增广贤文》中有一句话叫“水至清则无鱼,人 ...

    2018-10-24
  • 包拯为什么以魏征为师

    包拯任职初期便自称以魏征为师,也正是魏征的“人镜”之名,使包拯不顾忌讳,勇于直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包拯也因其直言无忌而始终没有朋友。为人处世严谨的包拯不涉党争,只为公道,实话实说。也正是其忠、孝、廉集于一身的思想品质,最终形成了传世至今的“孝肃家风”,包氏一代代后人都秉承着包拯的遗志在不同的职位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魏征(580~643),字 ...

    2018-10-24
  • 包拯为什么敢于劝宋仁宗立皇子

    假皇子案案发六年后,仁宗皇帝仍然无皇子出世,东宫一直虚位,使得当时的北宋朝野上下都十分担心。皇祐五年(1053)时,仁宗皇帝那时已经四十四岁了。时任太常博士的张述终于按捺不住,上疏恳请仁宗皇帝收养皇族宗室子弟入宫,同时祈祷天地希望能够早日诞下皇子。按理说,为皇储谋划安排是作为臣子的大忌,仁宗皇帝知道张述是为国着想,也就没有处罚他,但也没有接纳建议收养宗 ...

    2018-10-24
  • 包拯明断假皇子案的始末

    包拯担任开封知府期间除了为民请命之外,还参与了一场长达六年的劝立太子的论战。而这场论战却要从皇祐二年(1050)的一件假皇子诈骗案说起。仁宗皇帝后宫里妃嫔众多,可是当了几十年皇帝的他,女儿很多,却一直没有一个能够健康长大的儿子。宋仁宗早先曾有过三个儿子,可是最长的也只活到三岁。第一位皇子赵昉于景祐四年(1037)五月九日出生,可是出生当日就死了;第二位皇子 ...

    2018-10-24
  • 包拯为什么被称为“阎罗包老”

    东京开封府多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素以难以治理著称。而包拯“立朝刚毅”,成为开封知府后,便与那些显官贵族或是亲朋好友断绝了书信来往。而凡是因为私人关系拜托包拯徇私枉法的,包拯都一概拒绝,甚至当面羞辱一番。因而将东京治理得“令行禁止”。也正因为他执法严峻,不徇私情,“威名震动都下”,贵戚宦官们都因此收敛许多,听到他的名字都会感到害怕。开封府当时都流传说 ...

    2018-10-24
  • 包拯为什么要疏通惠民河

    北宋时期的开封一带人口众多、商业密布,而为了解决城内百姓的粮食和生活用水问题,开封府先后在此开凿疏浚了汴、惠民、金水和广济四渠,并称“漕运四渠”。当时的惠民河是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运河,它主要运输江淮地区所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航道入淮后向南可直达长江下游地区。也是因为漕运的便利,河岸两旁的村镇也逐渐繁荣起来,这其中就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名镇——朱 ...

    2018-10-24
  • 包拯仕途的低谷:包拯为什么请求外任

    张尧佐以宣徽南院使的身份出知河阳府,而不再有所升迁,这实际上是仁宗皇帝与以包拯为首的台谏官员们各方妥协的结果。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终结。嘉祐三年(1051)的冬天,殿中侍御史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之后又弹劾谏官吴奎。而事实上,这唐介就在去年还和吴奎、包拯等人一起极力弹劾张尧佐,可如今,为什么又上疏弹劾自己曾经的亲密战友还有一朝之执宰呢?原来,对于仁宗皇帝 ...

    2018-10-24
12共 3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