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周恩来为什么去南开读书

时间:2018-02-27编辑:梓岚

周恩来为什么去南开读书

1913年2月,由于四伯父周贻赓工作调动,15岁的周恩来随伯父一起从奉天搬到天津。天津市是华北的商业重镇,地理位置重要,自从1860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西方列强多国在此设立租界。

近代的工业、教育、思想及大城市的社会生活在这个城市完全体现。所以,接下来在天津南开学校的四年中学生活呈现给周恩来的是有别于东北的全新的景象。1913年8月,周恩来考取天津南开学校。这是一所仿照欧美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国内闻名的私立学校,由严修(字范孙)创办。

严修在清朝时做过翰林和学部侍郎,思想比较开明。校长张伯苓主张教育救国,曾到日本、欧美考察。南开学校的办学理念严谨、求实且自由、富有朝气。周恩来在南开学校上学,第一年学习和生活费用靠伯父支持。第二年,由于他品学兼优,经教师推荐,学校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他成为当时南开学校很少的免费学生之一。但生活费用除了自己为学校刻蜡纸、油印或抄写讲义换取一些补贴外仍依靠伯父。所以,辽宁3年,天津4年,周恩来对伯父的感情日深,对伯父的这份养育之恩始终铭记在心。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的课程

从这时起,整整四年周恩来一直在南开学校学习。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要求都十分严格。南开学校的学制是4年,相当于中等学校。主科有国文、英文、数学(包括代数、几何、三角)三门,每年都有。学校教学很重视英文,英文课每周都有10小时,从二年级起,除国文和中国史地外,各科都用英文课本。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会话的能力,还请了美国老师来教课。三年级起,就要求学生阅读英文原著小说。次科有物理、化学、中国史地、西洋史地、生物、法制、体操等。学校还到日本购买了大批实验设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各门课程每月考试一次,期末有大考,留级和淘汰的都不少。

能坚持到毕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的课程设置和要求在民国初年的学校中是属于非常领先的。全校在每星期三下午有一次“修身”课,由张伯苓和其他教师讲国内外大事和做人做事之道,有时也请校外的名流学者来校讲演。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学生外表必须整洁,举止必须有礼貌。

周恩来学习成绩优异

周恩来学习十分刻苦且成绩优异。一开始他英文基础不太好,学习起来感到吃力。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他每天早早起来,到学校的操场和小花园里练习发音,他是随身带着单词本,一有空就拿出来背单词,经过勤学苦练,他的英文进步很快,进入二年级时,英文就相当好了。周恩来的国文和数学的成绩尤为突出。南开学校对国文十分重视,每两个星期就要求写一次作文。

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启蒙,再加上从小就酷爱读书,文思敏捷,周恩来有着比同龄人更深厚的国学基础。所以每次写作文,他都不用打草稿,提笔直书,一气呵成。1916年5月,学校里组织了一次不分年级的作文比赛。那时全校已有学生800多人,各个班级都推举出作文优秀的代表参加。卷子上的名字是密封的,由教师集体评阅,且严老先生亲自参加阅卷并选拔。

周恩来的南开学校作文《诚能动物论》

周恩来选的作文题是《诚能动物论》,最后,他被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亲自选定为全校第一名。周恩来所在班得了班级第一名,奖品是一面绣着严修手书“含英咀华”四个字的锦旗。天津市各中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校际演说比赛。1914年和1915年,周恩来都被推为学校的三名代表之一,连续两次南开学校都取得第一名。周恩来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心算比一般同学的笔算还快。

《校风》上曾记载道:他是笔算速赛四十八名最优者之一,代数得满分。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周恩来在课外还阅读了许多书,尤其爱读《史记》,还有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的著作,也有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因此,他的知识面比较宽,视野和思路也比较广阔。

南开学校的学习风气

南开的校风严谨且自由,富有朝气。学校不单单对学生的学习、言行有严格的要求,而且积极提倡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通过学校出资,让学生组织社团、学术研究会等来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周恩来对这些课外活动总是积极参加。入学第二年,他和同班同学张瑞峰(蓬仙)、常策欧(醒亚)三人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他还主持出版会刊《敬业》;在《校风》《敬业》校内杂志上多次发表文章;在新剧团里,除负责布景外,还在《一元钱》新剧中扮演女主角。

周恩来被开除南开学籍

周恩来凭借他的聪明才干热心组织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锻炼和提高了他的组织能力,而且博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更得到了严修老先生和校长张伯苓先生的赏识,他们都一致认为周恩来是南开最好的学生。后来,1919年9月南开大学成立,张伯苓准予周恩来免试进入文科学习。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因领导学生请愿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径,而遭警方非法拘捕,过了半年监狱生活。当时,张伯苓迫于政府压力,不得已开除周恩来的南开学籍。

但是,严老先生对周恩来充满厚望,在南开特设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范孙奖学金”共七千银元,提出选派周恩来、李福景两个人出国深造,校长张伯苓也非常赞成。对此,周恩来对两位师长充满感激之情。1962年在北京,周恩来还深情地提到“范孙奖学金”的事。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在天津逝世,周恩来一听到消息就马上赶到天津吊唁。周恩来给张校长以很高的评价:他的一生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周恩来的为人

周恩来为人谦虚,待人诚恳,重情义。所以他给所有与他结识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建立了经久不衰的友情。这一高贵的品格,周恩来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来了。在南开,他广交朋友,在各种活动中都是活跃分子,但他从不骄傲,从来不锋芒毕露,盛气凌人。相反,总是尊重别人,待人谦和。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毕业时,《同学录》中这样评价他:说他性格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重情义,凡是朋友或公共利益的事,他都竭尽全力去做。

南开学校的教育理念及培养对周恩来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天津这几年,周恩来的学识、思想都日渐成长。1917年2月26日,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在南开学校毕业。当时,虽然成立了中华民国,但有名无实,北洋军阀篡夺了革命成果,投靠了帝国主义,镇压国内革命,整个中国处于极端黑暗和民族危机加深的境况。看到这些,周恩来忧国忧民的心情更加炽热了。为了寻求救国道路,寻找解除人民痛苦的途径和方法,他毅然决定东渡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