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及代表作品

时间:2018-11-19编辑:文二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绵竹木版年画的历史是什么样的?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是怎样的?绵竹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品有哪些?这一系列关于绵竹木版年画的问题,小编马上为你解答: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

绵竹木版年画又称绵竹年画,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因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绵竹年画是世世代代民间画师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民族风尚。2002年2月,绵竹年画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及代表作品

绵竹木版年画的历史

绵竹年画起源于北宋,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注入了新内容及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宋代,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待到明清以后,形成了各具特色和最大规模的中国四大年画制作中心:四川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绵竹造纸业不断发展和革新,实验成功“粉笺纸”;年画作坊管理完善,分工细致,专人专事,精益求精,不论刻版,敷彩都达到较高水平,并出现有特色的流派和个人风格;外省和本地画商起了媒介的作用。绵竹县志载:“商贩远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仲则接踵城南,购过者遍于王道百五十里。”

乾隆、嘉庆年间,由于经济繁荣,绵竹年画进入鼎盛时期,年画行会也相应建立,名“伏羲会”,有专业从业人员九百余,作坊三百多户,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画商更如过江之鲫,购进销出,囤积贩运,成为从事纸业的经营内容。

清咸丰年间《绵竹县志》说:“竹纸之利仰给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为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点缀年景。”

当时绵竹县有大小年画市场。小市在城中北河坝及清道乡,从清道乡起要摆到近城的南轩祠,约十五里路。大市在城内南华宫,从腊月初一开始,每天要出售到二更天,直到腊月三十为止。绵竹年画经画商传播,除省内民众广为张贴外,还销于陕西、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并远销今越南、缅甸、印度及东南亚各国。

民国时因农村经济破产和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大大影响了民众对年画的购买力,加上绵竹县豪霸横行,土匪啸聚,大小纸厂被洗劫或烧毁,年画作坊纷纷倒闭。昔年誉满中外的绵竹年画已是“丹青零落不成妍”的衰败景象。

绵竹年画,由于新中国的诞生又获得了新生,此后,绵竹年画艺术在推陈出新,一批年青的年画作者在老一辈艺人言传身教的辅导下迅速成长起来,他们认真研究吸收传统年画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并发挥现代艺术丰富的表现力,创作了一批又一批新年画。

1993年,绵竹市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年画之乡”。

1994年,绵竹年画入选“中国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1997年,绵竹年画荣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金奖。

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数以万计的专家、学者、收藏家所收藏;已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中国》、《今日中国》、香港《文汇报》、《申报》、《新晚报》、台湾《大地》等两百多家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专题宣传、介绍。先后赴美国、法国、英国、日本、上沃尔特、马里、智利、香港、台湾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同时,绵竹年画社每年都有数百幅绵竹传统年画、手绘年画、蜀绣年画、绵竹年画手绘挂历、手绘明信片、出版年画、广告年画、木雕年画、绢绘年画在国内外销售,或作为国事对外宣传的馈赠礼品。

在中央、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460多万、建立了绵竹年画博物馆,成为融收藏、整理、研究、创作、出版、开发、销售、传授年画技法为一体的年画专业博物馆。

2002年2月,国家文化部正式公布绵竹年画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及代表作品

根据绵竹文体局的统计,2007年绵竹全市年画销售额2000多万,就业400余人,随着旅游业发达和出口业务的开展,绵竹年画每年销售增长近20%。已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等国家。年画已然是绵竹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

1、起稿:师绘制线描画稿;首先选好题材、确定内容,然后由画师构思起稿。拿出初稿后由画店反复审稿、画师反复修改才能定稿。由画师再勾线制稿,最后交出一张墨线稿、一张色彩稿和几张分色稿,以供刻板。画稿的艺术水平高下将直接关系到年画的质量,画稿能否受到人们欢迎将关系到年画生产的销路,因此画店对画师创作的画稿极为重视。往往需要几易其稿才能定夺,甚至有时高酬延请绘画名家制作画稿。

2、刻版:好采用木质细腻而坚韧又不易磨损翘裂的黄杨木,也可以用梨、枣等木板。木版片的厚度以二寸左右为宜,以防走样和伸缩变形。刻版是一种精巧的专门技艺,主要由刻版师来完成。第一步是刻版师将画稿反贴于木版上,然后用手工依样刻出线条式的套版,刻版要求要保持原作的精神气韵、不能走样,否则会影响年画的艺术效果。刻版师根据画稿先用拳刀刻画出点、线、块,然后用弯凿、扁凿、剔空、针凿、韭菜边、扦凿等工具灵活采用发、衬、挑、复、剔等刀法,刻出婉转流畅的线条,才能传达图稿的笔意。

3、印刷:印版印制出版样,然后根据画面色彩,制作套色印刷的木版。

4、配色:年画使用的使用的墨汁均为艺人自己调制,应选用上等的烟煤(或墨灰)与面浆一起调匀,发酵沉淀至少一个月后才能使用。这样的墨色才能清晰均匀、饱和适度。印刷用色最早采用国画颜料,如胭脂、藤黄、花青、石绿等,色调典雅饱和,但国画颜料成本较为昂贵。为了适应一般民众的购买力,民间印制年画常就地取材,自制颜料。,先印墨线版,后印套色版。

5、印刷:大都是用色版套印,一版一色,一般要套印五、六次才能把一幅年画印好。套印最讲究的是套版准确而不偏移,印出来的作品才能与原作保持一致。因此,在套印过程中,印工采用“模版”技法,使墨线版和套色版准确无误。在套印的次序上,一般先印墨线版,然后逐次换上各色色版,一一套印。配色的浓淡程度要求是“四重两轻”,即红、绿、黄、紫要重,桃红、墨色则宜淡,这样印出来的年画,既色彩鲜明,又协调匀称。套色印刷时,要求颜色均匀平刷,轻重得当,画面色彩的变化,可用“环色”,即两种套色重叠造成的复色来造就其画面丰富的色彩韵味。

6.开脸、即画眼、描眉、点唇、敷粉等。

绵竹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福禄寿喜图

画面上除了绘有福星、禄星、寿星外,又加有天真可爱的儿童(即喜童),故称《福禄寿喜图》。过去,人们在年节时多挂此图,表达对于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2、寿天百禄

图中绘有一骑白鹿的寿星。“白鹿”是“百禄”的谐音,比喻禄寿康宁之意。

3、赵公镇宅

赵公,相传姓赵名公明,又名赵玄坛。为道教所供的财神,有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买卖求财的本领。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4、一品当朝五桂联芳

画中天官戴相纱穿官服、捧朝笏,身旁站喜童左右执对联“一品当朝五桂联芳”,寓意吉祥如意、禄位高升。

5、副扬鞭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及代表作品

画面上的人物是秦琼、尉迟恭,其特殊画法被称为“填水脚”。此类门神通常会引出艺人不愿回顾的往事。从前,他们每在年末为作坊老板做完年终活计之后,利用收拾画案的残纸的余色,急忙印刷几对门神赶往市场廉价抛售,换几文钱回家过年。这种门神大多出自高明艺人之手,一气呵成,看来寥寥几笔,实则成竹在胸,气势雄浑。艺术格调粗犷、泼辣、传神,创造出民间年画的大写意流派,成了民间年画中的稀世珍品。

6、秦琼尉迟恭

秦琼(?—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初大将。尉迟恭(585—638),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县)人,唐初大将。《三教搜神大全》云:“唐太宗不豫。寝门外抛砖弄瓦,鬼魅呼号……唐太宗以告群臣。秦叔宝出班奏曰:‘愿同尉迟恭戎装立门以伺’。太宗准奏,夜果无警”。后来,唐太宗就请画师绘二将真容,悬于宫门左右。后世沿袭,就成为门神的来源。

7、老鼠嫁女

老鼠要嫁女,想找一个有权势的女婿。先去找太阳,太阳怕云,那就去嫁给云,云怕风,又去找风,风又有墙根挡道,那就嫁给墙根,墙根又怕老鼠打洞。后来老鼠就想到嫁给猫,结果反而让猫给吃了。

8、三猴烫猪

这是绵竹年画中颇具特色的讽刺小品。画面上一张方桌,周围坐着三个猴子和一头猪,正在玩四川纸牌赌博。精灵的猴子趁猪调戏妇女之机,暗中用脚在桌子下递牌作弊。作品构思巧妙,形象活泼俏皮,情调幽默诙谐。

9、骑车仕女

画面上,一女子身穿旗袍,头戴瓜皮帽,悠然地骑着自行车。自行车没有轮心和链盘,也没有支架,钢条的组合像一个个花瓣,车把上画了一个龙头。很显然,作这幅画的艺人只听别人讲过自行车,全然没有见过自行车。

10、迎春图

此幅图为长卷作品,描绘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绵竹迎春的实况,生动地再现了绵竹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迎春活动。其构图宏大,人物众多,场面内容丰富。作者是清末民初绵竹年画画师黄瑞鹄,相传他历时一年创作了这幅记实性绘画作品。
作品以清代绵竹县城街道为背景,再现了清代绵竹迎春、报春、游春、打春等古老民俗和满城百姓出门迎春游城的盛况,其中表现了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耍等活动以及商业活动。画面所表现的迎春活动是在绵竹这一特定地域进行的,表现百姓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作品充分体现了四川地区的民风民俗。

11、聚宝藏珠拓片

图中画进宝童子足踏元宝,捧聚宝盆,并绘有如意、八宝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平安如意、发家致富美好生活的向往。

12、蝉宫折桂拓片

此图是绵竹著名老字号年画作坊云鹤斋的原版拓片。画面上的刘海,蓬头赤足,手舞足蹈,背负桂枝以金钱戏蟾。画上题词:“这个人又非呆又非颠,蓬头赤足傲自然,手中金钱人人想,蹁跹春秋几千年,听我道是什么法人,却原来是戏蝉的刘仙”。早在元、明时就有刘海戏蟾图,流传于世。据《列仙全传》卷七载:“刘玄英,号海蝉子,初名操,事刘守先为相,后遁迹终南山成仙”。按说,刘海当为五代燕国人。“蝉宫折桂”,指旧时科举应试得中。

绵竹木版年画简介绵竹木版年画制作过程及代表作品

13、紫微高照

图为紫微星化作一力士降服猛大磊的故事。紫微星为三垣(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之一。紫微又被道教列为四御之一。称紫微中天北极太皇大帝,道教中谓他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因而受到历代帝王的祀礼。紫微高照象征驱邪避凶,迎福祈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