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时间:2019-12-24编辑:琳迦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灾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截至2015年,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20万余件。

2014年接待人数达803.4万余人次,自1985年8月15日建成开放至2015年8月15日参观总人数6072.79万人次,来自美、日、德、英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人士近300余万人次,在全世界博物场馆中仅次于故宫博物院。

2015年12月1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这是亚洲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慰安所旧址,也是唯一一处被在世慰安妇指认过的慰安所建筑。

2016年9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整体布局

纪念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

(一)展览集会区:该区分为史料陈列厅和集会广场。史料陈列陈列展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集会广场上有主题雕塑—冤魂呐喊、标志碑、灾难之墙、和平大钟,每年的12月13日,人们都会在这里集会,公祭遇难同胞,撞响和平大钟,发表和平宣言。

(二)遗址悼念区:该区包括“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狂雪》诗碑墙、石壁墙与邓小平手写馆名、墓地广场、浮雕《劫难》《屠杀》《祭奠》、“母亲的呼唤”立雕、“万人坑”遗址陈列和悼念广场祭场、冥思厅等。

(三)和平公园区:该区以和平为主题,是世界各国人民进行和平交流的重要场所。包含胜利之墙、和平公园、汉白玉雕塑《和平》、紫金草花园、日本友人植树林等。

(四)馆藏交流区:该区是寓馆藏、交流、办公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域,其主要设施有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特藏库等。

馆藏文物

主要陈列的文物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

崇善堂、红卍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有200个座位,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陈列室还有约翰·马吉的16毫米摄像机及4盘电影胶片;拉贝、京特、威尔逊等外籍证人的日记、信函、墓碑、手杖、望远镜等一批文物;日本老兵东史郎等人的日记、勋章等;日军中国战区投降典礼受降桌;李济深、张治中等11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题词和留言;

侵华日军南京司令部使用过的挂钟、保险柜、军旗;日军使用的指挥刀、机枪、手雷、炮弹、毒气弹、毒气武器箱、皮带、绑腿、军装、军毯、钢盔、啤酒瓶、饭盒、警报器等,日军焚烧遇难者尸体用的汽油桶、残害南京市民的铁钉、抢劫财物毁坏的木箱;日军当年发放的“良民证”、“支那事变纪念章”、1644细菌部队使用的手术剪刀和证章,慰安所日军题字墙、战死在紫金山的日军官兵碑;

肖娴、华君武、肖平等创作的一批南京大屠杀书画作品;美国李自健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油画;赵勇创作的《南京大屠杀》系列组画;香港施禀谋创作的鸡血石雕刻;

军旅诗人王久辛创作的《狂雪》长诗铜版墙;“留下历史证人脚印”铜版路及幸存者彭玉珍、倪翠萍铜塑、呈十字架形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及铜质“和平大钟”、“古城的灾难”组合雕塑、“母亲的呼唤”花岗岩圆雕、“劫难·屠杀·祭奠”三组高浮雕、“母与子”和“埋尸队员”泥雕、“拉贝”和“马吉”半身雕像等,共5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