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历史上真的有火烧赤壁之战吗

时间:2018-11-05编辑:梓岚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和曹军相遇于赤壁,展开军事对抗。不习水性的曹军将战船首尾相接,企图解决行军途中的船只摇晃问题。孙刘联军最终借助东风之势,火烧曹军战船,大败曹军。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具体情况如何呢?

在赤壁大战前,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开始训练水军,为南征作准备。由于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于是用投降的荆州水军作为主力部队。占领江陵后的曹军没有休整,而是继续东下,征讨敌军。

而此时的刘备、孙权虽然有了一定的军事和政治基础,但还不足以和曹操相抗衡,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孙权和刘备联合起来共同抵抗曹操的进攻是最明智的选择。刘备方面早有此意,但是孙权方面除鲁肃外,大部分人认为抗曹是以卵击石,所以主张投降曹操。孙权本人虽然不愿受制于曹操,但是对曹操的实力也非常忌惮。

历史上真的有火烧赤壁之战吗

诸葛亮于是来到江东,一番舌战群儒,将当前的利害关系作了详尽的阐述。在陈述了刘备方面的兵力和优势后,诸葛亮又开始分析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征战之地人心并未归附等。诸葛亮认为如果孙刘联合,完全可以改变目前被动的局势,而且预见了不久的将来三分天下的局面。孙权被说动了。而当时驻守鄱阳的周瑜回京后也主张抗击曹操,孙刘联军终于形成。

公元208年,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率三万士卒在樊口与刘备的军队会合,逆水而上,在赤壁与曹军相遇。

由于曹军的水军部队训练时间很短,难以配合,初次交战,曹军大败。战后两军对峙于赤壁。曹操方面,因为北方人不习惯坐船,为了适应船上的生活,曹军将船的首尾连接起来,人走在船上如在地上般平稳。而孙刘联军方面,面对着曹军船只首尾相接的情况,黄盖提出的火攻计策被周瑜采纳。黄盖上演了投降曹操的戏码,以图接近曹船。

在约定降曹的日子,黄盖带领十艘轻便的船只,装满柴草油料,外面用帆布掩饰好后开向曹军。在离曹军不到二里水路的地方,黄盖下令放火烧船,而他和部属则在后续的接应中全身而退。当时东南风正急,十艘轻便的船只满载燃烧的柴草,顺着风势飞一般冲向曹军。毫无防备的曹军瞬间人仰马翻,在熊熊大火中,烧死、溺死的将士无法计数。而此时孙刘联军的大部队则趁机渡江,将曹操的部队杀得惨败。

见败局已定的曹操,自焚剩余船只,带部下取道华容道,逃回江陵,重回北方。

赤壁之战后,孙、刘、曹三家瓜分荆州,曹操失去了统一的机会;而在此役中,孙刘两家得到壮大,天下三分的局势渐渐形成。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赤壁之战发生后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赤壁之战成了一段人间佳话。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却开始对这段传奇般的历史提出了种种质疑。学者认为,火烧赤壁之事纯属子虚乌有。也有专家称,曹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并不是因为遭到火攻,而是因为军中流行的血吸虫病毒所致。战前,曹军的一些将士就感染了血吸虫病毒,并最终在军营中流行开来,使曹军兵力大损。

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叙述赤壁之战时也未提及火攻之事,而是强调曹军在不占上风的战争初期遭遇瘟疫,只得烧船退兵。放火烧船,其实是曹操自己干的。只不过历史的误传让曹操的敌手捡了一个好名声,留下一段并不真实的传说。

而关于血吸虫的记载,史书上十分详细。一些专家在仔细论证之后,也认同了曹军败于血吸虫的说法。因为大量资料表明,赤壁之战的地点正是血吸虫的发病区;赤壁之战的时间也正是容易感染血吸虫病毒的季节。

然而,又有专家提出质疑,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为1个月左右,潜伏期越长,病情越重。曹军从最初的感染到战争爆发,身体状况应该不至于太糟糕,病毒对军队的打击也不应该像史料中描述的那样厉害。而且,同处发病时间、发病区的孙刘联军并没有受到病毒袭击,可见瘟疫说不可信。

随之,又有研究人员称,因为孙刘联军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而远道而来的曹军自然抵抗能力弱。

但是这个观点也被人质疑,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该和孙刘联军差别不大,所以即使是真的军中感染疾病,也应该是其他疫病。

火攻不可信,血吸虫不可信,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曹军大败于赤壁?这重重迷雾,着实让人费解。

近千年后,宋代大诗人苏轼经历乌台诗案被贬后游至赤壁,曾写下了许多关于赤壁的词作。最著名的当属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在词人横溢的才华之下,我们仿佛回到了那场战争的现场。

诗中描述的那个“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郎,成为多少后世人的向往。千年后的我们,在提起这个遥远的历史人物时,实际上已经把他和那场让他扬名的战争同体化了。千百年来,我们的文人墨客,用最精致的言辞来描述这场战争和这个指挥若定的将领,而这段历史,在我们的记忆描摹下,越发传奇。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不管这是不是一段误会,赤壁之战在我们头脑中的印象已挥之不去。而这个故事,连同那个被神化的周郎,都成为了属于我们的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