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恒罗斯战役结果如何 恒罗斯战役被俘唐军下落如何?

时间:2018-11-03编辑:文二

公元7世纪,世界上出现了两个强盛的大帝国,一是东方的中国唐朝,一是西方的阿拉伯帝国。这两个雄踞东西的大帝国疆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兵力强大。它们之间频繁的经济文化往来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两大帝国之间也曾发生过战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公元751年的恒逻斯战役。

我国新疆和中亚各国在汉唐时代称为西域,到7世纪后期,那里绝大多数国家不是已经纳入唐朝的版图,就是成了唐朝的藩属,与我国中原地区的关系十分密切。阿拉伯帝国兴起以后,积极向东方扩张。

恒逻斯战役结果如何 恒逻斯战役被俘唐军下落如何?

公元705年,屈底波就任阿拉伯帝国的呼罗珊总督,大帐设在谋夫城(今天土库曼的马里城)。屈底波肩负征服中亚的使命,多次对那里的一些小国用兵。经过数十年征战,阿拉伯人控制了中亚的一些地区,但足唐朝在那里的势力和影响还要大一些。唐玄宗天宝年间,高仙芝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管辖西域地区。由于高仙芝在处理石国(今塔什干)国王一事上失信于人,结果引发了恒逻斯战役。

恒逻斯战役发生在751年。阿拉伯人只有伊本·阿勒·阿西尔记述了这一战事,但是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甚多。《新唐书》卷二二一《西域传》(下)写道:“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劾其(即石国国王——引者注)无藩臣礼,请讨之。王约降,仙芝遣使护至开远门,俘以献,斩阙下。于是西域皆怨,王子走大食乞兵,攻但逻斯城,败仙芝军。”大食即阿拉伯、石国王子当时向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悉林请援报仇,总督派大将齐亚德统兵出征。

高仙芝闻讯,率众深入700里到恒逻斯城迎战。两军会战五日之后,随唐军征战的葛逻禄部忽然反戈,与阿拉伯军配合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偕部将李嗣业、段秀实等苦战突围,返回安西城。

唐军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只一小部官兵回到安西,其余大部分或被杀,或被俘,或逃散,其具体情况就很难弄清了。

首先,参加这次战役的唐朝官兵到底有多少人,也是众说不一。《旧唐书》说两万人,伊本·阿勒·阿西尔却说有7万人,相差极大。到底孰是孰非?中亚史专家巴尔托里德说7万是夸大了的数目。然而唐朝政治家、学者杜佑所撰写的《通典》卷一八五边防类说:“高仙芝代石国于恒逻斯川,七万众尽殁。”与伊本·阿勒·阿西尔的记载吻合。杜佑是当时的官员,这段文字是根据其族子、亲身参加过恒逻斯战役的杜环提供的材料写成的,比较可靠。

《旧唐书》为什么只写两万呢?问题是参战的高仙芝军除唐兵以外,还有很多西域兵。白寿彝先生在《禹贡》半月刊35卷11期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唐朝“当时实际参加战争的军队最多不过两万人”,但协助唐军作战的蕃军人数却很多。因此,很可能参加此役的唐军只有两三万人,而随唐军征战的西域兵有四五万之众。不过,这种人数上的区分也只是一种推测而已,真实情况还有待弄清。

恒逻斯战役结果如何 恒逻斯战役被俘唐军下落如何?

现在来看高仙芝所部军队战败后命运如何。《日唐书》卷一零九《李嗣业传》云:“仙芝大败。会夜,两军解。仙芝众为大食所杀,存者不过数千。”数千人回到安西是实,其余皆“为大食所杀”却明显有误,因为被俘的不少。而伊本·阿勒·阿西尔说7万唐军5万被杀,2万被俘,似乎无一人生还,也有讹误,因为有数千人逃回确是事实。还有这数千人全是唐兵,还是包括了西域兵?

据《旧唐书》前后的逻辑,似乎没有把逃脱的西域兵计算在内。而西域兵确有不少比唐兵先逃走,《李嗣业传》中就有“跋汗那兵众先奔”并且阻塞了道路的记载。因此7万人中逃回的不止数千,5万被杀、两万被俘的说法也不准确。到底多少被杀、多少被俘、多少逃脱,现在还是一笔糊涂帐。说两万人被俘,同样不一定准确。但被俘的人数也不会很少。而这些俘虏是怎么度过余生的,这恐怕永远是个历史之谜。

据现有文献记载,有一部分被俘的唐朝官兵被编入阿拉伯军队赴西亚作战去了。前面提到的那位杜环也是战俘,他被派往叙利亚、地中海一带打仗,尔后又到过秋萨罗(西班牙)、摩邻(摩洛哥)等地。杜环762年回国后写了一部《经行记》,叙述自己被俘后辗转各地的生活经历,可惜原书已经散佚,部分内容因收入《通典》才得以保存。如生动地记述阿拉伯穆斯林的生活风习:“不食猪狗驴马肉,不拜国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而已。其俗每七日一假,不买卖,不出纳,唯饮酒,谑浪终日”。

除参军打仗外,还有很多俘虏被阿拉伯人当奴隶使用,有些留在中亚地区服劳役和做工。俘虏中有不少能工巧匠和知识分子,因而把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亚乃至西亚、北非各地。其中最突出的是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出去了。早在公元10世纪,一位阿拉伯学者比鲁尼就写道:“中国战俘把造纸法输入撒马尔罕。从那以后,许多地方都造起纸来。”

恒逻斯战役结果如何 恒逻斯战役被俘唐军下落如何?

另一位阿拉伯学者塔利比写得更详细:“《旅程和王国》一书的作者告诉我们,纸是由俘虏们从中国输入马尔罕的。这些俘虏为沙利之子齐亚德所有,在俘虏中找到了纸工。”到10世纪,撒马尔罕成了世界闻名的造纸中心。产品远销到欧洲。尽管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造纸术西传早在恒逻斯战役之先,但是战俘们教会撒马尔罕人造纸是不容怀疑的。

参军作战的唐朝被俘官兵有多少,结局如何,已无从知晓。造纸工不会很多,其他被俘的工匠有些什么贡献,也无可考。特别是那些做奴隶与苦工的俘虏,人数恐怕最多,命运也最惨,也更无蛛丝马迹可寻,可能永远沉入了历史的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