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鸡焉用牛刀[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是可忍,孰不可容[shì kě rěn,shú bù kě róng]
                    是:这个;孰:什么。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 
                    死无葬身之所[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 
                    失败者成功之母[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
                    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 
- 
                    生同衾,死同穴[shēng tóng qīn,sǐ tóng xué]
                    衾:被子。生时共用一条被子,死后合一个坟墓。形容夫妻恩爱 
- 
                    三分天下有其二[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
                    泛指势力强大 
- 
                    三折股为良医[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树欲静而风不宁[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níng]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欲静而风不停[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tíng]
                    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 
                    神不知鬼不晓[shén bù zhī guǐ bù xiǎo]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同“神不知鬼不觉”。 
- 
                    三寸鸟,七寸嘴[sān cùn niǎo,qī cùn zuǐ]
                    比喻能说会道(多用于讽刺)。 
- 
                    识大体,顾大局[shí dà tǐ,gù dà jú]
                    认识到有关大局的重要道理,照顾全局利益 
- 
                    杀人不用刀[shā rén bù yòng dāo]
                    比喻用笔或嘴陷害人于死地 
- 
                    三过家门而不入[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
                    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山不转路转[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十家锅灶九不同[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很难求得一致 
- 
                    说时迟,那时快[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记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 
                    士可杀不可辱[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 
                    是非只为多开口[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纠纷争端都是说话太多引起的。 
- 
                    送佛送到西[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死无葬身之地[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 
                    数东瓜,道茄子[shǔ dōng guā,dào qié zǐ]
                    形容说话罗唆,没完没了。 
- 
                    树欲静而风不止[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树倒猢狲散[shù dǎo hú sūn sàn]
                    树倒了,树上的猴子就散去。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 
                    山雨欲来风满楼[shān yǔ yù lái fēng mǎn lóu]
                    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情势。 
- 
                    神不知鬼不觉[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指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 
                    送佛送到西天[sòng fó sòng dào xī tiān]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胜不骄,败不馁[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
                    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 
                    身在曹营心在汉[shēn zài cáo yíng xīn zài hàn]
                    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 
                    三人行,必有我师[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神龙见首不见尾[shén lóng jiàn shǒu bù jiàn wěi]
                    原是谈诗的神韵,后比喻人的行踪诡秘,刚一露面又不见了。也比喻言辞闪烁,使人捉摸不透。 
- 
                    胜败乃兵家常事[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胜利或失败是带兵作战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胜利或失败看得太重。 
- 
                    三过其门而不入[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 
                    上梁不正下梁歪[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上梁:指上级或长辈。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 
- 
                    三下五除二[sān xià wǔ chú èr]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 
                    竖子不足与谋[shù zǐ bù zú yǔ móu]
                    竖子:小子;谋:计议,商量。这小子不足以商量大事 
- 
                    树欲静而风不息[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xī]
                    静:平静;息:平息。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僧来看佛面[sēng lái kàn fó miàn]
                    僧:和尚。和尚来了要看在佛的面子招待他。比喻看有关人士的面子对待来者 
- 
                    蜀贾卖药[shǔ gǔ mài yào]
                    贾:商人。四川商人卖药,各得其所。指商人投机取巧谋取暴利 
- 
                    斯文委地[sī wén wěi dì]
                    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 
                    裋褐不完[shù hè bù wán]
                    裋褐:古代仆役所穿的短衣。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形容生活贫苦 
- 
                    赏罚分审[shǎng fá fēn shěn]
                    赏罚:奖赏和惩罚。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 
- 
                    商羊鼓舞[shāng yáng gǔ wǔ]
                    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 
- 
                    随者唱喁[suí zhě chàng yú]
                    喁:应和的声音。指后者附和前者。形容随声附和 
- 
                    盛气临人[shèng qì lín rén]
                    盛气:含着怒气;临:面对。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 
                    素衣化缁[sù yī huà zī]
                    缁:黑衣。因灰尘污染,白衣变成了黑衣。形容灰尘极多 
- 
                    食指众多[shí zhǐ zhòng duō]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 
- 
                    神色不挠[shén sè bù náo]
                    神色:神情,态度;挠:屈,弯曲。神情无所改变 
- 
                    神魂失据[shén hún shī jù]
                    神魂:神志;据:依托。形容神志失去常态 
- 
                    神魂撩乱[shén hún liáo luàn]
                    撩乱:同“缭乱”,纷乱。指心神纷乱不定 
- 
                    首尾相赴[shǒu wěi xiāng fù]
                    首尾:前后。头和尾相互接应。指作战相互接应。也形容诗文结构严谨 
- 
                    首如飞蓬[shǒu rú fēi péng]
                    首:头发;飞蓬:飞散的蓬草。形容头发未经修饰,像飞散的蓬草一样纷乱 
- 
                    思若泉涌[sī ruò quán yǒng]
                    思:思绪,文思。指人的文思如泉水涌出。形容文思丰富敏捷 
- 
                    事出不意[shì chū bù yì]
                    意:猜想。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 
- 
                    声名藉甚[shēng míng jí shèn]
                    藉甚:通“籍甚”,盛大。名声显赫 
- 
                    声名赫奕[shēng míng hè yì]
                    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 
- 
                    声势熏灼[shēng shì xūn zhuó]
                    熏灼:比喻气焰逼人。指声威气势逼人 
- 
                    声势赫奕[shēng shì hè yì]
                    声势:声威气势;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声威气势显耀盛大 
- 
                    声色并厉[shēng sè bìng lì]
                    声色:声音和脸色。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 
                    声名烜赫[shēng míng xuǎn hè]
                    烜赫:形容声名或气势很盛。名声显赫 
- 
                    苏武牧羊[sū wǔ mù yáng]
                    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 
                    色艺两绝[sè yì liǎng jué]
                    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 
                    色胆迷天[sè dǎn mí tiān]
                    色:女色。形容贪恋淫欲胆量很大 
- 
                    死伤相藉[sǐ shāng xiāng jí]
                    藉:以物衬垫。死亡受伤者相互枕藉而卧。形容伤亡者多 
- 
                    死灰复燎[sǐ huī fù liáo]
                    死灰:烧余的灰烬;复:又;燎: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 
                    石崇斗奢[shí chóng dòu shē]
                    石崇:晋朝人名。石崇与王恺比赛奢侈。形容奢侈浪费 
- 
                    生事微渺[shēng shì wēi miǎo]
                    生事:生计;微渺:渺茫。指生活十分艰辛 
- 
                    世道浇漓[shì dào jiāo lí]
                    世道:社会风气;浇漓:人情淡薄。社会人情冷漠刻薄 
- 
                    矢如雨集[shǐ rú yǔ jí]
                    矢:箭;集:汇集。箭像雨一样射下 
- 
                    手不辍卷[shǒu bù chuò juàn]
                    辍:中止;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 
                    水性随邪[shuǐ xìng suí xié]
                    邪:不正派。比喻没有主见,不正派 
- 
                    水土不伏[shuǐ tǔ bù fú]
                    水土:指地方,引申为自然环境。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水光接天[shuǐ guāng jiē tiān]
                    水的光色与天的光色相连。形容水域辽阔 
- 
                    书记翩翩[shū jì piān piān]
                    书记:书籍,记事的书面文字;翩翩:形容举止洒脱,风姿秀美。形容文采优美,文风尚雅 
- 
                    三豕渡河[sān shǐ dù hé]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山鸡映水[shān jī yìng shuǐ]
                    山鸡映水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 
                    素面朝天[sù miàn cháo tiān]
                    天:是指皇上。不施脂粉而朝见皇帝。现在多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 
- 
                    时日曷丧[shí rì hé sàng]
                    表示誓不与其共存。形容痛恨到极点。 
- 
                    所费不赀[suǒ fèi bù zī]
                    花费的钱财不计其数。 
- 
                    司农仰屋[sī nóng yǎng wū]
                    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 
                    岁在龙蛇[suì zài lóng shé]
                    《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 
                    随珠弹雀[suí zhū tán què]
                    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得不偿失。 
- 
                    四角俱全[sì jiǎo jù quán]
                    比喻完美无缺。 
- 
                    司马称好[sī mǎ chēng hǎo]
                    五代李瀚《蒙求》诗:“司马称好。”徐子光集注:“(后汉司马徽)口不谈人之短。与人语,莫问好恶,皆言好。有乡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相告,何忽闻人子死,便言好!徽曰:卿言亦大好。”后因以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 
- 
                    驷马莫追[sì mǎ mò zhuī]
                    见“驷马难追”。 
- 
                    驷马仰秣[sì mǎ yǎng mò]
                    语出《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仰首而秣,听其声也。”谓驾车的马驻足仰首,谛听琴声。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 
                    槊血满袖[shuò xuè mǎn xiù]
                    谓奋槊进击,血染征袍。形容英勇战斗。 
- 
                    思不出位[sī bù chū wèi]
                    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分。 
- 
                    驷不及舌[sì bù jí shé]
                    一句话说出口,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 
                    死灰复然[sǐ huī fù rán]
                    比喻失势者重新得势或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水菜不交[shuǐ cài bù jiāo]
                    同“水米无干”。 
- 
                    叔度陂湖[shū dù bēi hú]
                    《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叔度,黄宪字。后以喻人度量宽大。 
- 
                    殊方同致[shū fāng tóng zhì]
                    犹殊途同归。 
- 
                    书通二酉[shū tōng èr yǒu]
                    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后因以此为喻。 
- 
                    殊涂同致[shū tú tóng zhì]
                    犹殊途同归。 
- 
                    势不两存[shì bù liǎng cún]
                    见“势不两立”。 
- 
                    十夫桡椎[shí fū ráo zhuī]
                    见“十夫楺椎”。 
- 
                    十夫楺椎[shí fū zhī zhuī]
                    谓十个人的力量能使椎弯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 
- 
                    势若脱兔[shì ruò tuō tù]
                    势:攻势。脱:脱逃。对敌人攻击的速度极快,就像脱逃的兔子奔跑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