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天圣铜人是什么而今安在

时间:2017-06-28编辑:梓岚

北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十月,在尚药奉御王惟一主持下,世界上最早供针灸教学及人体体表、内脏解剖用的仿真模型铜人铸造成功了。由于铜人铸于天圣年间,故称天圣铜人。为配合铜人的使用,王惟一撰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

天圣铜人由青铜铸成,与青年男子身高体态相仿。体表分成十二个部分,各个部分都设有特制的插头,以利于铜人的拆卸组合。铜人表面用黑色漆绘出经脉的连线,线上分布全身经穴,共六百七十四个。穴位旁,用错金技法标出穴位名称。每个经穴都与体腔内凿穿的小孔相通。铜人的体腔内为木雕的五脏六腑和骨骼。

总之,天圣铜人不仅在外形上相当细致地测定了人体各个部位的具体位置、相互间的比例关系,在构造方面也极为精致,例如发际的边缘、体表部位的骨骼隆起和凹凸、肌腱皮肤的皱褶等都表现得精确无误。而其体内木制的骨骼内脏更是细致入微,为极好的内脏解剖模型。

铜人的用法更体现了宋人的聪明才智。据记载,用铜人作实习对象、准确寻找穴位时,就将铜人安装好,内灌水银,外涂黄蜡,将铜人体表的经脉穴位封得严严实实,令练习者无法辨识,只能凭着经验下针。如果针扎到了穴位,铜人体内的水银就会从相应的穴位中流出;如果没有扎准,针就会被挡在铜人体表,不会产生“针入而汞出”(《齐东野语》)的奇妙效果。

天圣铜人共铸造两个,一个放在当时的医官衙即医官院内,供医生们实习针灸穴位,熟悉人体构造用。另一个安置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供往来人们参观浏览。

但天圣铜人的珍稀奇妙,注定了它们命途多舛,颇多灾祸,在制成后百余年,第一次劫难就降临了。

靖康二年(1127),北宋都城汴京为金攻占。混乱中,两具天圣铜人相继流落民间,沉浮几度,最终遗失。后来有人通过中、日两国的文献记载,认定其中之一(权且称为“铜人一”)流入日本。当代著名医学家马继兴先生根据多方探究,理出了“铜人一”的流传脉络:“靖康之变”金兵攻破汴京后,铜人散失民间。16世纪,“铜人一”被发现,辗转流入朝鲜。几十年后,流入朝鲜的这具铜人被日本人加藤清正发现,掠至日本。铜人入日一事在日本引起很大轰动,尤其受到日本医学界的关注,不久,饭村石宽等人按照这具铜人的原理造出了仿制品,这即是宽文铜人和木质小铜人。

宽文铜人于日本宽文二年(1662)制成。它与天圣铜人相同之处是外表也用铜铸造,体内为木制的脏腑和骨骼,身上十二经脉由与该经脉相应的颜色标出,经穴部位由红色点记。不同之处是外表体貌改成日本人的样子,还用玻璃质圆球嵌成眼珠,上镶毛制的眉毛。虽然它体表也被分成十几块,但这些部分被焊成一体,不能像天圣铜人那样随意开启拆卸。为弥补这一缺憾,加藤清正等将宽文铜人的体表凿成无数网状圆孔,以便透过这些小孔来观察铜人体内情况。由此可见,这具铜人只抓住了天圣铜人的表面特征,不知道它还有检测练习者功夫的内在机关和巧妙的应用原理。

18世纪,江户幕府医学馆由民办改为官学,兴建规模曰益扩大,就把天圣铜人、宽文铜人和木质小铜人先后征入馆内收藏。“明治维新”开始后,江户幕府医学馆停办,所藏文物纷纷典出,三具针灸铜人被帝室博物馆(即后来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至今。

另一具天圣铜人(权且称为“铜人二”)在“靖康之变”后不久辗转至今湖北地区。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尝闻舅氏章叔恭云:昔悴襄州(今湖北襄樊)日,尝获试针铜人,全像以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外腧穴则错金书穴名于旁。凡背、面二一器,相合则浑然全身,盖旧都用此以试医者”,“后赵南仲归之内府,叔恭尝写二图,刻梓以传焉”。可见周密的舅父章叔恭曾经见过这具铜人,并在赵南仲献于南宋朝廷时,特意绘图作了记录。

赵南仲(1186—1266),即赵葵>思湖制置使兼知襄阳府赵方之子。赵方在襄阳任职时,他负责襄阳府饮食、给养之事。赵葵得到铜人献于南宋政府是合乎情理的。这具铜人不久被南宋送给蒙古了。

入元后,“铜人二”由于经历太多磨难,已残破严重,皇帝遂敕命修复,并存放大都(今北京)三皇庙神机堂。

明朝建立后,又将“铜人二”由三皇庙迁入内府收藏。铜人虽经元代修复,但依然“昏暗难辨'明政府就在正统和嘉靖两朝先后重铸两种铜人供实用,天圣铜人被束之高阁。明末战乱迭起,“铜人二”再度丢失,从此下落不明。近代有人对“铜人二”的丢失时间提出新的看法,认为这具铜人不是在明末,而是在清末丢失的。

像许许多多珍贵文物一样,两具天圣铜人都历经坎河,尤其“铜人二”是否就此便遗失于历史长河之中,还是一个疑问。


下一节:范仲淹少年时代的故事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