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时间:2018-11-20编辑:文二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有哪些?萨布素的结局如何?本文为你介绍清代著名的抗俄将领萨布素的故事:

萨布素生平简介

萨布素(?~1701),满族,姓富察氏,镶黄旗人。生于宁古塔(今辽宁宁安西南),康熙二十二年(1683),萨布素首任清廷黑龙江将军,为清代著名的抗俄将领。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萨布素的故事

一、镇守远疆 攻俄老巢

萨布素作为首任黑龙江将军,面临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主要是:一要建立基地,搞好战备;二要攻下俄军盘踞的老巢雅克萨,歼灭俄军主力,同时还要拔掉俄军在黑龙江中、下游的据点,彻底扫荡沙俄侵略军。

在建立基地上,萨布素主要着手于筑城屯田、运输粮秣和迁徙家口等事项。起初,经过勘查,确定在瑷珲(旧瑷珲)筑城。由于兵力不足,萨布素请求增派筑城兵丁。清廷命副都统穆泰率盛京兵六百人,于来年(1684)三月前往支援,很快建成一个方形城。不久,萨布素等考虑到旧瑷珲僻处江东,水陆交通及公文往来存在诸多不便,一旦有事,缓不济急,因而决定在黑龙江右岸托尔加城旧址建新瑷珲城。康熙二十三年秋,新瑷珲城建成,它“左枕龙江,右环兴岭”,成为边疆重镇。

萨布素率军挺进黑龙江时,携带的军粮只够到来年(1684)六月,因此,造船运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康熙二十三年春,萨布素派军前水手一百五十人去吉林乌喇,再调打牲乌喇八家猎户六百九十人、宁古塔兵三百六十人,共同组成一支运输队,等到江冰开化,即把锡伯、伊屯河口等处贮存的粮秣运往瑷珲。同时,萨布素又调达斡尔官兵五百人赴额苏里耕种,扼守要地。与此同时,开始迁徙达斡尔官兵的家口。

在精奇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的沙俄据点,处处遭到当地人民的袭击,形势有利于清军扫荡这些地方的沙俄侵略军。于是,萨布素作出如下部署:一方面大力进行“永戍黑龙江诸务”;一方面派遣清军,与当地各族人民配合,先拔除俄军在黑龙江中、下游的据点,然后再集中力量进取雅克萨,彻底歼灭沙俄侵略军。

康熙二十二年冬,萨布素即与朱尔铿格等联络,并派遣夸兰大鄂罗舜率兵扫荡精奇里江一带的俄军。在当地人民的配合下,这支精悍的部队不顾严寒,顶风冒雪,沿精奇里江上行。他们先抵多隆斯克,这里的俄军已闻风逃遁;再抵西林穆迪河畔的西林宾斯克,此地的俄军也溜了。随后,清军继续沿精奇里江而上,奇袭结雅斯克的俄军。这里的俄军还在睡梦中,就被包围了。鄂罗舜派人进敌寨去,勒令俄军投降。俄军束手无策,被迫投降,缴出火枪二十支;被关押的人质获得了解救。

康熙二十二年二月初,萨布素向清廷提出一个在黑龙江下游作战的计划。很快清廷批准了这个计划。这年四月黑龙江开江后,萨布素派出的官兵三百余人,由费雅喀人噶克当阿等作向导,前往黑龙江下游。这支部队进抵恒滚河,当地俄军先此逃遁。清军不畏艰难,翻山越岭,直追到图库儿河,把这里的俄军据点包围,俘敌四十七名。

在用兵扫荡黑龙江中、下游俄军据点的同时,萨布素奉命释放俄俘宜番和米海罗莫罗对二人,让他俩带去清廷给雅克萨沙俄当局的一封书信,劝俄军投降。

康熙二十三年初,宜番和米海罗莫罗对二人携此书信回到了雅克萨。当时,沙俄雅克萨总管是一个叫伊凡·沃伊洛奇尼科夫的哥萨克,他不顾清政府收复失地的严正立场及和平意愿,一方面要求俄军坚守雅克萨,准备顽抗;一方面派人去尼布楚、叶尼塞斯克和托博尔斯克等地,请求援助。沙俄政府得知清军挺进黑龙江,则进一步扩军备战,急忙在托博尔斯克招募了一支六百人的部队,由普鲁士军官拜顿率领,欲往雅克萨增援。随后把雅克萨从尼布楚督军区划分出来,成立雅克萨督军区,以加强和抬高其地位。当时麕集在雅克萨的沙俄侵略者约九百人。

康熙二十三年七月初,正当萨布素积极进行战备,并用兵于黑龙江下游的时候,康熙下达了一道谕旨,命令他进军雅克萨。萨布素并没有执行康熙的指令,即没有草率地出兵雅克萨,而上书建议于康熙二十四(1685)年四月进取雅克萨城。康熙听取了他的意见。第二年二月初,经过多方谋划,萨布素和瓦山等向清政府提出了一个进取雅克萨的作战方案。清廷批准了这个方案。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康熙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晴空万里。瑷珲城下,旌旗拓展,战鼓咚咚,号角齐鸣,船舰排列江中,战马伫立江岸。一声令下,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水陆大军,威武雄壮,浩浩荡荡,齐向雅克萨进发。

五月,萨布素指挥的前锋骑兵进抵雅克萨城郊,扫荡了雅克萨外围。接着,清军兵临城下,水陆列阵,包围了雅克萨城。萨布素等布置了攻城方案:副都统雅钦、营门校尉胡布诺等从城南进兵,他们设立挡牌、土垄、施放强弩,佯攻迷惑俄军;副都统温岱、护军参领瓦哈纳、汉军提督刘兆奇等率兵把大炮安在城北,向城里轰击;护军参领博里秋、营门校尉乌沙、左都督何佑等率军用神威将军炮从东西两侧夹攻;副都统雅齐纳、镇守达斡尔提督白克等率水师封锁江面,以防敌人从水上逃走。

各路清军互相配合,猛烈攻城,炮弹呼啸着飞向雅克萨城,爆炸声震天动地,城里浓烟滚滚。在炮火的掩护下,清军手持刀矛、弓箭,呐喊冲杀。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个地区的达斡尔人、索伦人和鄂伦春人,纷纷赶来助战。

在抗俄军民的猛烈攻击下,被困的俄军士气沮丧,混乱已极。被击毙的俄军横七竖八,受伤的躺在地上呻吟,有的匪徒吓得肝胆俱裂、抱头鼠窜。神父赫尔莫根手持十字架,不断祈祷,给俄兵打气助威。经过几天的激战,俄军伤亡很大。城里的商铺、粮仓、教堂、钟楼等,统统被轰塌或烧毁,塔楼与城堡则破坏无遗,而俄军寄望的拜顿援兵仍毫无音讯。这时,清军又在城墙下堆积木柴,准备火攻。陷于重围的沙俄侵略者彻底绝望了。他们为了保全性命,就由神父赫尔莫根领头去见托尔布津,请求他放弃抵抗,向清军投降。被打得焦头烂额的托尔布津,已感到山穷水尽,众叛亲离,不得不向清军乞降。

彭春、萨布素等当即接受俄军投降,并召见托尔布津,阐明清政府的严正立场和宽大政策,令其全部撤离雅克萨,保证不再重来,就可以释放全部俄军,他们的武器、财产全部准许带走。托尔布津感激涕零,说:“我等十分感激阁下的宽大待遇,今后决不敢再侵犯中国。”随后,在清军宽大政策的感召下,俄军巴什里等四十五人不愿回俄国,要求留居中国,清军予以接纳。后来清政府都给予妥善安置。

托尔布津及其同伙灰溜溜地撤走了。清军焚毁了俄军修筑的城堡,然后凯旋回师,驻防于瑷珲等地。清廷决定再在墨尔根地方筑城驻兵。于是,萨布素率领部分官兵到墨尔根筑城。

二、再攻敌巢 参加谈判

托尔布津带领残兵败将狼狈地到达尼布楚。这时由拜顿率领的援军也到了尼布楚。沙俄侵略军的力量加强了,又激起他们重占雅克萨,进一步向黑龙江扩张的狂妄野心。七月,俄军五十人潜入雅克萨侦察,八月,他们回到尼布楚,他们向符拉索夫报告说:雅克萨城堡已被焚毁,但田地里的庄稼却没有遭损,而清军全部撤离。符拉索夫(尼布楚沙俄督军)认为这是重占雅克萨的好机会,立即派遣拜顿率领俄二百人前往。随后,败将托尔布津带领大批后续部队也返回雅克萨,并再次被任命为雅克萨督军。

俄军重占雅克萨后,立刻收割田间庄稼,储备粮草,同时着手在原城堡的旧址上重新建筑起一座更加坚固的城堡,城堡内修建了粮食仓库、火药库和军需仓库,贮备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和其他物资。

清廷忽视了俄军会卷土重来,而当地的中国居民却注视着俄军的动向,眼见沙俄侵略军重占雅克萨的强盗行径,他们探听到俄军情况,在康熙二十五(1686)年初,报告了巡逻的骁骑校硕格色。硕格色急驰墨尔根,报告了将军。萨布素马上把这一情况奏报清廷,并且请求在黑龙江开江后,相机进剿。

为了进一步掌握俄军动向,清廷又指派索伦副总管乌木布尔代等前往雅克萨侦察。乌木布尔代等驰抵雅克萨,机智地俘虏俄兵鄂克索木果,摸清了俄军重占雅克萨的情况。康熙决定再次进取雅克萨,狠狠打击沙俄侵略军。

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康熙下令进攻雅克萨,派遣郎坦、班达尔沙、马喇赴黑龙江军前,参赞军务,命令从博鼎率领的筑城种地的官兵内挑选二百人,驻扎在墨尔根,听候调遣;下令免去索伦和达斡尔人的当年贡赋。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康熙二十五年六月,萨布素等率领清军从瑷珲出发,向雅克萨进军。七月十八日,水陆会师于查克丹地方,进逼雅克萨城。萨布素等一如既往,释放俄俘鄂克索木果,让他给托尔布津送信,勒令俄军撤离雅克萨,不然,则消灭他们。托尔布津对清军的警告不予理会,反而指挥俄军潜出城来,鸣枪放炮,遥击清军。萨布素令护军参领马世基等以龙炮还击,把敌人打退。清军进至古城岛,在此安营扎寨。萨尔素当即派出一支水师,扼据上游,防止沙俄增援;派出一支轻骑扫荡外围。

七月二十三日,清军列阵,开始攻城。郎坦等率兵在城北安设炮位,向城内轰击;副都统班达尔沙和雅钦等率军由城南冲击。托尔布津力图阻止清军逼近,派拜顿领兵出城迎战。班达尔沙指挥清军先以炮铳击之,毙伤俄军多人,又乘俄军惊魂未定之时,亲率清军挥刀杀入敌群,一阵砍杀,俄军势不能敌,大败回城。

雅克萨城南有个高土堆,为俄军据守。这股敌人跟城内的俄军相呼应,居高临下,威胁和牵制清军。为了拔除这个据点,萨布素派副都统温岱率藤牌兵袭取此处。二十七日晚,清军在夜幕的掩护下,摸上土堆,待俄军发现,清军已至跟前,他们的炮火已无法施展。藤牌兵与俄军短兵相接,人人奋战,很快就消灭了这股俄军,夺取了此土堆。

清军夺取土堆,俄军若断手臂。萨布素预料敌人会来争夺,一面令据守的清军严阵以待,一面在两边设下伏兵。二十九日晨,浓雾弥漫,俄军果然来袭。待他们一接近土堆,一声炮响,土堆上的清军冲杀下来,两边的伏兵闻声而起,左右夹击,断敌归路。一阵掩杀,这股俄军终被歼灭。

经过几天来的战斗,俄军被击毙一百一十余人,士气大挫,再也不敢出来应战了。但他们依恃坚固的城堡和强大的火力,始终负隅顽抗。当时,清军只有二千多人,大部分人使用弓箭刀矛作战,杀伤力较小,影响到战斗力的发挥,在敌人的坚城、火器之下,是不宜于攻坚作战的。萨布素等考虑到这种情况,决定进逼雅克萨城下,掘长堑,立土垒,围困敌人。俄军面临绝境,狗急跳墙,疯狂反扑。激战持续了四个昼夜,俄军屡败,连其头目托尔布津也身负重伤。没过几天,这个背信弃义、穷凶极恶的侵略强盗,就一命呜呼了。

托尔布津死后,俄军改由拜顿率领。他们龟缩城里,欲进不能,欲退不得,完全成了瓮中之鳖。这时,沙俄尼布楚督军符拉索夫也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忙从尼布楚派出俄军七十多人,由格里戈里·隆沙科夫率领,前来救援雅克萨被围困的俄军。隆沙科夫带领援军乘船下行,到达鄂尔多昆河口,他们就不敢再走水路了,改由山路潜入雅克萨附近。他们看到清军阵地坚固,防守严密,难以偷袭,则不得不偷偷地溜回尼布楚。符拉索夫虽要救援雅克萨被困的俄军,也束手无策,无能为力。

严冬来临,清军不再强攻,而进一步加强了对俄军的围困。清军在雅克萨的东南北三面掘壕筑垒,壕外置木桩、鹿角,分兵把守;在城西对岸的岛上(右城岛)筑起清军的指挥部和过冬营寨,炮口正对雅克萨,控制江面;东西两岸驻扎水师,严防敌人由江上逃走;在离城六七里的黑龙江上游的河湾内存放船只,另派一支部队守护,并防止沙俄从尼布楚方面增援。清军采用长期围困的战术,又调整了兵力,把疲顿、瘦弱的马匹发回瑷珲和墨尔根饲养,把博鼎率领的筑城兵二百人调到前线增援。在萨布素等人的布置下,被困俄军真是插翅难飞。

经过五个多月的围困,俄军面临覆灭的危险。他们不是被清军击毙,就是死于蔓延的坏血病。到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侥幸活命的俄军只剩下一百五十来人,而其中大部分人丧失了战斗力。俄军头目拜顿在给符拉索夫的报告中无可奈何地说:“目前,我和哥萨克们生活在恶臭的横尸之中,大人,没有你的命令,我决不敢下葬,免得陷于罪孽。大人,现在即使你允许安葬,也无人筹划此事,毫无办法做到。”这时,清军又在城南、北筑起高台,架起大炮,准备轰击。俄军完全陷于弹尽粮绝、束手待毙的困境。雅克萨旦夕可下。

康熙二十五年十二月,萨布素接到清廷下达的停止攻城并撤围的命令。原来,沙俄政府意识到武力侵占中国黑龙江地区的计划已不能得逞,为解脱雅克萨被困俄军的厄运,不得不接受清政府曾多次提出的和谈建议,同意举行中俄谈判。沙俄政府急忙派遣使臣文纽科夫和法沃罗夫来到北京,通告清政府,沙俄政府已指派费耀多尔·阿列克塞耶维奇·戈洛文为大使,前来同中方举行边界谈判,并请求清政府停战,乞撤雅克萨之围。清政府接受沙俄政府的请求,派御前侍卫马武等驰抵雅克萨,下达康熙谕旨:“令萨布素等撤回雅克萨之后,收集一所,近战舰立营,并晓谕城内罗刹,听其出入,毋得妄行攘夺,俟俄罗斯后使至定议。”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萨布素奉命解除对雅克萨的俄军的包围,撤下了围城的大炮、防盾及各种攻城设施,并向俄军宣布,允许他们到黑龙江取水,由雅克萨至尼布楚的道路也允许通行。康熙二十六(1687)年五月,萨布素又奉命将清军后撤到查克丹驻扎。他对俄军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在军营周围筑有十分坚固的土墙,土墙外挖掘了战壕,设置拒马,壕旁竖立了木栅栏,沿土墙架设大炮,并增设岗哨,以防俄军的袭击。

康熙二十八年(1689)四月二十八日,中国谈判使团组成。首席代表是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使团成员都是重要亲信大臣。在使团出发之前,康熙接见索额图等,回顾了中俄争端的原委,严正指出这是沙俄侵我边境造成的。强调了收复国土对于巩固东北边防、保障各族人民安宁的重大意义;确定了中国使团前往谈判的原则和方针。

萨布素作为黑龙江将军,奉命参加了中俄尼布楚谈判。这主要因为三个方面原因:一是萨布素带兵一千五百人,护卫使团,以防不虞;二是由他为使团提供后勤保障;三是他身为黑龙江将军,熟悉这里的情况,了解敌情,便于在谈判中发挥作用。

康熙二十八年八月二十二日,中俄两国使臣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在谈判之前,萨布素一再提醒索额图等,对俄方要提高警惕,一定要坚持让卫队上岸戒备,以防万一。

在谈判中,中俄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斗争。由于俄方顽固地坚持侵略立场,中俄谈判会议暂时中断,双方关系紧张起来。二十四日,俄方首席代表戈洛文一面指令雅克萨的俄军要特别小心谨慎,一面命令尼布楚俄军加强战备,在城的四周增派了三百名火枪兵。对于俄方的武力威胁,中国使臣,特别是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中方的护卫部队也加强了戒备,防止俄军袭击,使得戈洛文不敢轻举妄动。沙俄使团原打算用军事实力在谈判中镇住中国使团,胁迫清王朝就范。由于清使团早有准备,中俄双方军事实力旗鼓相当,沙俄的企图成了泡影。

在谈判中,中国使团本着和平谈判划定边界的诚意,有理有节,在作了一定让步的同时,对俄方提出的一切无理要求,坚定地予以驳斥。经过半个月的反复辩论和斗争,中俄双方终于达成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及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的协议,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

在谈判期间,萨布素等保证了中国使团及其护从部队的粮草供应,率军保卫了中国使团的安全,挫败了武力要挟的阴谋,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康熙帝以萨布素“累战功多”,下诏褒美:“目为将军第一”。

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萨布素率兵返回瑷珲,奉命于黑龙江、墨尔根二处设兵、筑城、浚隍、造庐舍、开屯田,加紧巩固边防,并把注意力投向西线,密切注视着噶尔丹叛军的动向。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噶尔丹率叛军三万,以追击喀尔喀为名,越呼伦贝尔南下。清政府令尚书阿尔尼督蒙古兵迎击于乌尔会河,失利。噶尔丹叛军气焰十分嚣张,深入乌珠穆沁,进入克什克腾旗,距京师仅七百余里。康熙帝亲自组织反击,九月初,清军与叛军激战于乌兰布通。当时,叛军占领乌兰布通,环山布阵,缚驼足使卧于地,加箱垛于其背,上面再蒙以湿毡,环列如栅,形同城壁,称为“驼城”。叛军依山阻水,居高临下,固守顽抗。是月三日午后,清军发起攻击,先用炮火猛烈轰击叛军,摧毁“驼城”,随后步骑相继冲锋陷阵,叛军死伤累累,开始崩溃。次日,在夜幕的掩盖下,噶尔丹率残部渡西拉木伦河,越大碛山逃遁。

噶尔丹逃到科布多,一面纠合残部,以图东山再起;一面派人去俄国乞求援助。沙俄政府也派人到科布多与噶尔丹相约。萨布素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初春,前往呼伦贝尔、索岳尔济山等地巡视,拟定了一个沿索岳尔济山一线设防的军事计划,上奏清廷。清政府批准了他的计划,从此,萨布素成为整个东北地区清军的总指挥。

萨布素生平简介萨布素的故事萨布素的结局如何?

萨布素在抗俄斗争中认识到,中俄双方虽已签订《尼布楚条约》,但更重要的是加强边防的军事和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边疆的持久和平与安宁。因此,他在担任黑龙江将军期间,先后修建了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三城,在这三座边防重镇分兵驻守,造船备炮,训练军队,增粮积贮,建立了较完备的军政统一指挥机构。他把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青壮年编入八旗兵,就地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这样,既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团结。他还对一些主要地段进行重点设防,建立“卡伦”,组织巡逻,为边防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地区地广人稀,有些地方千里无人烟,容易使沙俄乘虚而入。针对这一问题,萨布素实行了开发边疆、屯田农垦的政策。他把土地、种子、耕畜和农具分给驻防各地的官兵,强调一边戍守边防,一边务农打粮。人口少,缺乏劳力,他就上奏朝廷,鼓励内地军民去东北军垦民屯,并主张将大批流犯发放到黑龙江地区。清王朝采纳了萨布素的意见,组织大批人员迁到黑龙江流域。这些人员带来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传统的民族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一起,共同开发这块千年沉睡的宝地。萨布素十分重视保护和提拔那些有实际才干的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大大促进了边疆经济建设的发展。此外,萨布素还在民众中兴办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水平。

萨布素采取这些进步措施,对于巩固我国东北边防,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大约在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俄两国边境基本上是平静的。

康熙三十七年(1698)十月,康熙诏谕萨布素,给一等阿达哈哈番,令其世袭,同时又以其亲御蟒袍、缨帽赐萨布素。

康熙四十年(1701)二月,萨布素被革职。因连年灾害,农业歉收,清廷谓其“捏报兵丁数目,浮支仓谷”。被革职后,他又被授予从二品散佚大臣,调他进京任职。康熙四十九年(1710),萨布素病逝于北京。

萨布素战斗在抗俄前线达五十年之久,其功不可没。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抗击沙俄侵略、巩固边防、建设边疆的事业,既有反对外来侵略的武功,又有治理地方的政绩。他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是值得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