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鳌拜生平简介鳌拜的故事鳌拜的结局如何?

时间:2018-11-20编辑:文二

鳌拜生平简介:鳌拜的故事有哪些?鳌拜的结局如何?下面为你介绍鳌拜的一生:

鳌拜生平简介

鳌拜(?~1669),姓瓜尔佳氏,清顺治帝时进一等昂拜章京,晋封鳌拜为二等公。加少傅太子太保衔。清康熙帝时为辅政大臣。满洲镶黄旗人。他出身将门,祖父索尔果为苏完部酋长,后率所部五百余户投归清太祖努尔哈赤。其父卫齐,清太宗皇太极时,任盛京八门提督。兄卓布泰,顺治帝时任镶黄旗固山额真,曾授征南将军。弟巴哈顺治帝时为领侍卫内大臣。鳌拜一门显赫。他自青年时即驰骋疆场,在清朝开国过程中屡立大功,成为一代骁将。顺治帝福临去世,遗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为四辅政大臣之一。以后鳌拜擅权自专,康熙帝将其拘禁,死于幽所。

鳌拜生平简介鳌拜的故事鳌拜的结局如何?

鳌拜的故事

一、权臣倒台 骤成重臣

顺治五年(1648)十一月,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统兵戌大同。阿济格追逼粮草,任意杀戮。十二月初三,大同总兵姜骧乘机举兵反清,山西各州县响应者甚众。其时,农民军联合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在湖广、广西不断取得胜利,江西总兵金声桓、广东提督李成栋亦倒戈反清,全国再一次形成抗清高潮。大同反清威胁北京,多尔衮决定亲征。翌年三月,鳌拜与端重亲王博洛会攻大同,守军以锐卒直冲清阵,谋夺红衣大炮,鳌拜指挥所部击退敌兵。姜骧部将杨震威率万余人猛攻镶蓝旗营地,鳌拜率蓝旗军兵迎击,展开激战,杨震威败北。又有援军五千由大同北山至,进逼清军,欲解大同之围。鳌拜率精兵破其一营,随后猛追,姜骧闻援兵至,遂率千余骑兵出城接战,鳌拜复率军奋击姜骧,溃逃者斩首示众,大同之围终莫能解。清军想办法挖长壕来围困大同,同时分兵征讨响应姜骧的各城,鳌拜战于忻口,攻晋祠、汾州,克孝义县。九月,大同被围日久,城中“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姜骧部将杨震威等合谋斩姜骧,并其兄姜琳、弟姜有光,开城投降,以姜骧首级献于阿济格军前,清军大胜。平定姜骧对稳定当时的局势关系重大。

顺治七年(1650)七月,摄政王多尔衮有疾,暗示内大臣锡翰去顺治帝宅第探视,锡翰以多尔衮的意思,请顺治帝幸临。多尔衮又请顺治帝治罪鳌拜。鳌拜见此不敢有言,多尔衮又以其见非不举,并治罪,论死。后免死罚赎,由一等精奇尼哈番降为一等阿思尼哈番。顺治七年(1650)十一月,多尔衮暴死,顺治帝亲政。翌年正月,鳌拜与其弟巴哈并为议政大臣,复晋一等侯。鳌拜在多尔衮摄政期间,三次论死,有功不显。顺治八年(1651)二月,济尔哈朗等讦告多尔衮生前谋逆诸款,顺治帝福临命“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多尔衮被削爵,党附诸人或处死,或革职。被多尔衮长期摧抑者如遏必隆等人上书申诉冤枉。顺治九年(1652)二月,鳌拜也向皇帝控诉,“自陈劳绩,因忤睿亲王意,屡抑战功”。顺治帝认为,鳌拜“军绩颇多,且为国效力多年,其功甚懋”,应从优叙议,由一等侯升二等公。在审讯党附多尔衮的巩阿岱、锡翰等人时,鳌拜、索尼等人曾经盟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为福临所闻知,鳌拜忠于幼主深得福临欢心,视为心膂。四月,“以鳌拜总管侍卫”,授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管銮仪卫,与索尼并为内大臣,鳌拜成为福临所倚重的黄旗元老重臣。

鳌拜既是议政大臣,又是领侍卫大臣,于是参议大政,随侍帝侧,位列公爵,权势日增,处于清统治阶层的核心。顺治十三年(1656),鳌拜疏奏:“大阅讲武,国之至重也。自太祖、太宗以来举行已久。今请酌古准今,三年一次大阅。”顺治帝认为,“八旗乃国家根本”,以骑射得天下,不可懈怠。鳌拜意欲使八旗劲旅保持传统,常备不懈,以确保统治,故深得顺治赏识,“得旨允行,并著为令”。从此,“大阅”成为有清一代定制,以后各省督抚亦三年大阅营伍。同年十一月,鳌拜以前攻城时所受的战伤发作,卧床不起。顺治帝亲临探视慰问,十分关怀,当时被同僚认为是殊荣。顺治十四年(1657)冬,太后博尔济吉特氏染病,福临晨夕省问侍候,鳌拜也昼夜辛劳。博尔济吉特氏病愈之后,福临谕吏部:“皇太后圣体违和,朕晨昏省侍,鳌拜等近侍护卫,昼夜勤劳,食息不暇,朕所亲见。今皇太后圣体康宁,中外欢庆,鳌拜等同朕省侍,勤劳罔懈,深可嘉悦,宜分别嘉奖,以示鼓动。”加鳌拜少傅太子太保衔,因其弓马娴熟,命教习武进士,技艺精进优异者,或留充侍卫,或由兵部选授副将、参将等官职。

二、受命辅政 专擅朝政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福临去世,遗诏以第三子八岁的玄烨嗣位,由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居辅政大臣之首的索尼历事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多经历内外大事,本为智囊,但已年老多病。苏克萨哈与鳌拜本系姻亲,但二人谋事多不合;且因苏克萨哈隶属多尔衮所领正白旗,索尼与他也不合。遏必隆庸懦,遇事无主见。所以鳌拜虽居四辅政之末,却因以上种种原因得以擅权,当时鳌拜与内大臣费扬古有隙,其子侍卫倭赫故而不礼敬鳌拜,鳌拜想法治罪他们。

鳌拜生平简介鳌拜的故事鳌拜的结局如何?

康熙三年(1664)四月,倭赫在景山、瀛台擅骑御马,又用御弓射鹿,鳌拜论罪将倭赫斩首,并罪及其父费扬古,定费扬古“怨望”罪名,将其子尼侃、萨哈连处绞,籍没其家产给予鳌拜弟都统穆里玛。从此鳌拜专权妄为,网罗羽翼,朋比结党,忤己者辄置之死地。顺治定圈地时,八旗土地各按左右翼次序分给。多尔衮专权时欲移驻永平,故将原属镶黄旗地给予正白旗,而给镶黄旗地于右翼之末,即保定、涿州等处,虽然因地有肥沃与贫瘠之分,但两旗之人二十余年来,各安生业,并不计较。

康熙五年(1666)正月,鳌拜因与辅政大臣正白旗人苏克萨哈矛盾日深,以原镶黄旗地为正白旗所占,故立意更换。索尼因恶苏克萨哈而支持鳌拜;无主见的遏必隆随声附合。鳌拜遂命户部及直隶总督、巡抚主持其更换事宜。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会同直隶巡抚王登联,实地勘测,旗人与民人皆不愿换。王登联上疏云:“臣同部臣东往丰润、平滦等地,看到荒凉极目。民地之待圈者,寸壤未耕,旗地之待圈者,半犁未下,恐明岁青黄不接,无从得食,此旗人与百姓并困之情形也。”“百姓情形更有难于见闻进。自圈地之令一传,知旧业难守,有米粮者已粜卖矣,土民千百上书呈请停止圈换,旗人也因计较肥瘠不愿圈换。总督朱昌祚也上疏说:“京东各州县一闻圈丈,自本年秋收之后,周遭五百里,尽抛弃不耕……京东各州县合计旗民失业者不下数十万人,田荒粮竭,无以次生,岂无铤而走险者!?”二人交章请示圈换两旗土地一事应予停止。户部尚书苏纳海亦“候明旨进止”,对圈地事不行办理。鳌拜知此大怒,认为三人阻挠圈换,是有意违抗其命令。为此兴起大狱,杀大臣以立威。坐苏纳海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俱论死。康熙这时虽然尚幼,但很有主见,也明白这其中的许多事理,他知道鳌拜这样做是因为“苏纳海始终不阿其意”,朱昌祚、王登联疏奏旗民不愿圈换地亩,坚守不移,是阻挠其意,因此,必欲置之死地。康熙感到为这样一件事情杀三大臣太过分,因此就亲自召集四辅政大臣询问,但鳌拜在康熙帝面前,欺负他年少,大声咆哮,甚至攘臂挽袖地威吓,坚持将三人必置重典,索尼、遏必隆同意,独苏克萨哈不言。但康熙坚持原则,始终未允所奏。谁知鳌拜胆大包天,竟敢矫旨将三大臣处绞,又追论已死之苏克萨哈族人额附英武尔代罪,以泄其忿。而康熙知道后,因大权掌在鳌拜手中也无可奈何。

康熙六年(1667)正月,康熙帝玄烨十四岁,索尼对鳌拜的专权看得一清二楚,但因他年老有病,更因鳌拜已将宫廷禁卫及京师卫戌掌在手中,因此对他也是没有办法,在万般无奈之中提出“世祖皇帝十四岁应亲政”。六月,索尼病故。因十四岁亲政是清祖制所定,因此鳌拜也没办法阻拦,再有他认为皇帝年纪尚小自己大权在握,不怕皇帝不听命于他,因此七月初七,康熙按祖制“躬亲大政”,辅政大臣“仍行佐理”。十三日,苏克萨哈上疏请解辅臣任,愿往守顺治陵寝,苏克萨哈的提议如被批准,鳌拜也要交出辅政之权,因此他怨怒苏克萨哈,指使党羽议决将苏克萨哈应凌迟处死,族诛。康熙“知鳌拜等怨苏克萨哈数与争是非,积以成仇,与其党羽班布尔善等构成其罪,必欲置之极刑,坚执不允所请”。鳌拜竟然气势汹汹,与康熙攘臂强争累日,最后竟强逼康熙同意,将苏克萨哈处绞,诛其族。

这时鳌拜权势炎赫,与其弟都统穆里玛,侄侍卫塞木特、纳莫,大学士、内大臣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户部尚书马尔赛,兵部尚书噶褚哈,吏部侍即泰壁图,都统济世哈等结党营私,朝内外大事均在家定议后施行,朝中文武百官尽出其门下,根本不把已亲政的康熙放在眼里。经常在康熙面前或高声质问,或呵斥部院大臣,施威震众;且将部院衙门各官于启奏之后,康熙已经同意的诸书再带往家另议另行。鳌拜恐有人弹劾,禁言官上书。当时有人偷窃他家的马,鳌拜捕杀盗者,竟然不分清红皂白将御马群牧长同时斩首。鳌拜欺凌年轻的皇帝,嚣张跋扈,康熙深感其“欺朕专权,恣意妄为”,决意清除鳌拜集团。然而鳌拜党羽遍布内外,若明降谕旨,外廷拿问,“恐不免激生事端”,不仅不能除掉他反有可能受其害,所以康熙不露声色,只在底下加紧谋划。

鳌拜的结局如何?

康熙六年(1667),命鳌拜于二等公外加赐一等公,以其子那摩佛袭二等公爵。康熙七年(1668),加太师,其子那摩佛加太子少师。鳌拜对康熙也不放心,一日,他托病,要康熙亲往问候。康熙临其府第,至寝榻前,御前侍卫和公托见鳌拜脸色有变,乃急趋榻前,揭开卧席,见藏有利刃。

鳌拜生平简介鳌拜的故事鳌拜的结局如何?

康熙年少老成,怕激起鳌拜狗急跳墙,故神色不变地笑曰:“刀不离身乃满洲故俗,不足异也。”但立即回宫。康熙决意早日擒拿鳌拜,可是鳌拜孔武有力,技艺精湛,久经战阵,捉拿亦非易事。于是选身强力壮的小内监和一批王公亲贵子弟,每日练习布库作为游戏娱乐。布库为满语,即相斗争力,徒手相搏,以脚力决胜败,也就是摔跤。鳌拜或入奏事,康熙与小内监相搏,并不回避,鳌拜以为少年皇帝贪玩成性,因此心益恬然,不以为意。同时康熙在底下与其舅舅索额图等一批近臣密谋善后等事宜,一切计议停当。一日,康熙请鳌拜入内后康熙一声令下,十数小童一拥而上,将鳌拜摔倒在地,遂下令逮捕鳌拜。

康熙八年(1669)五月十六日,命议政王大臣勘问鳌拜罪行,大臣会议审实鳌拜罪状三十条,认为“逆恶种种,所犯重大,应将鳌拜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应斩,妻并孙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护军者,均应革退,各鞭一百,披甲当差。”康熙召鳌拜至,问其有何话说。鳌拜自知罪行深重,希冀不死,他恳请皇帝“看他为救他的祖父太宗留下的伤疤”。康熙看到鳌拜创伤,念其历事太宗、世祖,效力有年,战功颇著,不忍加诛,命革职,籍没拘禁,其子亦免死拘禁。同党内大臣班布尔善、尚书塞得本、阿思哈等多人处斩,鳌拜旋死于幽所。到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复念鳌拜战功多,追赠一等男,以其弟巴哈孙苏赫袭爵,苏赫死,仍以鳌拜孙达福袭。雍正复赐鳌拜一等公,世袭罔替,加封曰:“超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