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自杀而身亡的皇后

时间:2017-08-23编辑:梓岚

同治皇帝长到17岁,两宫太后为了替他挑选后妃的人选,着实 费了一些心思。选美之事和筹备大婚典礼的准备,早在同治八年就幵 始了,直到同治十年冬季,才确定几个人选:

阿鲁特氏,父亲崇绮状元及第,现任翰林院侍讲;

富察氏,父亲凤秀,现任员外郎;

赫舍里氏,父亲崇龄,退世知府;

阿鲁特氏,父亲赛尚阿,前任都统。

孝哲毅皇后个人小档案

封谥:孝哲毅皇后 姓氏•.阿鲁特

籍贯:蒙古正蓝旗 出生:1853年

属相:虎 卒年:1875年

徽号:无 享年:22岁

陵寝:惠陵 结婚年龄:19岁

配偶:穆宗同治帝载淳,1856年生,1861 - 1875年在位 子女:无 家庭:父崇绮

最得意:大婚为皇后 最不幸:自杀身亡

最揸长:敢于抗争

最失意:同治去世 最痛心:太后不为同治立嗣这几个淑女,都是才貌双全,互相比较起来,似乎不相上下。慈禧在初步选定以后,少不 了要和慈安商量。在这四个人当中,究竟册封哪一个为皇后,还要听听母后皇太后慈安的意见。她担心自己一个人的决定不能够让大家信服。

慈安说:女子以德为重,才貌是第二位的,

不知这四个女子当中,哪一个德行最好,有资格入主中宫?

慈禧说:四个女子当中,崇绮的女儿年纪最大,已经十九,凤秀的女儿年纪最小,年方十四。

慈安接着说:皇后母仪天下,还是选择年 纪大一点的为好。慈禧沉吟半晌,她本来是想 选凤秀之女为皇后,听慈安这么一说,倒是有些尴尬起来,不过她还是提出来了:凤秀之女虽然年纪是小了点,可是听说也是知书达理,挺贤淑的,我觉得选她更合适。

两个太后出现了意见分歧,于是就把恭亲王奕圻叫来,询问他的意见。奕圻处在两宫之间,感觉偏袒谁都不合适,于是他向两宫太后说:选立皇后,是皇上的皇后,这要听皇上的意思,就让皇上来定夺吧。两宫太后一听,感觉也是有道理。既然双方都不能决定,那就让皇上自己决定,他爱选谁就是谁。最后同治皇帝同意了慈安太后的意见,选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十一年春天,两宫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上谕:册封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

阿鲁特氏被册封为皇后,这并非慈禧太后所愿意看见的,慈禧太后相中的是凤秀之女。对于同治皇帝做出这一决定,慈禧太后非常愤怒,因为同治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居然不听自己的话,听命于慈安太后。同治亲政以后,这将会严重影响自己在宫中的地位。

皇后的家世和出生

皇后阿鲁特氏出生于显贵的蒙古世家。皇后的外祖父是在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祖父是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都是显赫一时的人物。皇后的父亲崇绮,是清一代惟一的蒙古状元,以蒙古人获得翰林院编修,空前绝后。满汉士林,以崇绮为荣。同治九年 (1870年),选为皇帝的侍讲,后来充当日讲起居注官,后调任盛京将军。

义和团运动的时候,曾经支持载漪等人抵抗外国的侵略,义和团 运动失败以后,跟随荣禄到保定,莲花池书院自缢而死。崇绮的妻子 瓜尔佳氏,在京师陷落的时候,闭门死难。《清史稿•崇绮附崇绮妻传》 记载崇绮妻,瓜尔佳氏,先于京师陷落之时,预掘深坑,率子、散秩 大臣葆初及孙员外郎廉定,笔帖式廉容、廉密,监生廉宏,分别男女,入坑坐瘗,阖门死难。”

皇后出生于这样一个官宦名门、诗书大家,从小就熟读诗书,通情达理,而且性格豪爽,不喜欢谄媚于别人。据记载,皇后阿鲁特氏雍容尔雅,美貌超群,而且德行高尚。皇后幼年在家,崇绮曾经亲自教她 读书写字,因此她能够熟读诗书,深明大义。皇后还能够写得一手好字,许多号称饱读诗书的士林弟子都很佩服皇后的文笔功夫。

大婚

同治十一年春天,同治皇帝颁发了一道上谕:定于同年九月举行皇帝的大婚典礼,册封崇绮之 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时还册 封了包括慧妃在内的几个妃子。到了这一年的九月十二日日,皇帝大婚前的两天,先派礼官祭告天地太庙,十三日,同治登上太和殿,派宗室奕谅为正使,贝勒奕劻为副使,持奉皇后宝册去皇后娘家,宣布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又派大学士文祥、礼部尚书灵桂为使者去富察氏娘家,宣布册封富 察氏为慧妃。同时,皇帝这边的婚礼预备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

到了九月十三日子时,皇后先到家里拜别祖宗,然后出门坐上凤 辇,前有卫兵开路,鼓乐仪仗引导,后有侍卫保护,另有皇亲国戚簇 拥,一大群人马由大清门中间的御道进至乾清宫下轿。皇帝身穿礼服,在坤宁宫等候,宫眷把皇后引入后,新人行礼,皇后捧觞,皇帝赐盏,两边鼓乐齐鸣。九月十五日,同治带着新婚的皇后来到寿皇殿向两宫太后行礼问安。礼毕,同治上乾清宫,慧妃被送入宫中,由皇后带领,向两太后行礼问安。

九月十六日,皇后再到慈宁宫拜见两宫太后。接着,便是上两宫 太后的徽号,受众大臣的朝贺,赏赐皇后眷属以及满汉大臣、蒙古外 藩王公使臣的宴饮,同时赏赐操办喜事的各位大臣。这天,被封为嫔 的几位秀女也入宫拜见帝后。至此,豪华、繁琐的婚礼才算宣告结束。

婆媳之争

大婚以后的同治皇帝,又得以亲政,倒有些雄心壮志,但是不久, 他就发现自己虽然名义上亲政了,但是实际上他的母亲慈禧太后的身影在他身边还是挥之不去。慈禧太后经常把同治皇帝叫过去加以训导,但是皇帝正处于叛逆期的年龄,不免同太后发生摩擦。太后之所以要训皇帝,主要是因为太后对刚刚亲政的同治皇帝有些不放心。 同治年仅八岁就被立为皇帝,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皇宫之中,不像开国之际的几位皇帝那样在藩邸经历很多的磨炼,出生的尊荣,生活的优越,使得他对世事人情不能够有常人一样的认识。

慈禧太后的教导也是一片好心,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的长远着想,但是有可能是因为言语上过于严厉,以至于年轻的皇帝不能正确地接受,渐渐产生了叛逆的倾向。同治对待慈禧太后的话不能够接受,当然引起了这位太后的不满。可是自己的儿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好经常把皇后叫过去 加以训导,让她从中劝谏,要皇帝懂得尊重太后,不应该独断任性。#p#分页标题#e#

皇后阿鲁特氏虽说温柔贤淑,但是她从小熟读经史子集,很有些 主见,她对太后的某些做法虽然也是赞同,但是她不满意慈禧太后无 论什么事情都要管,对于慈禧太后的某些行为,她也渐渐反感。阿鲁 特氏整天在皇帝身边,与皇帝的感情也是日渐加深,从而渐渐地同情 皇帝,对慈禧太后专权行为表现出不满。夫妇两人情投意合,花前月 下,绣床枕边,竟将慈禧太后的话和盘托出,这既刺激了同治皇帝的 情绪,又不免被小人传播了出去,慈禧因此对皇后心存不满。

如果说婆媳之间就这两个人还好,偏偏还有一个人,那就是慧妃。慧妃是慈禧为同治选中的皇后,但是,同治不愿意,他要选阿鲁特氏为自己的皇后,那慧妃就只好屈居为妃子了。阿鲁特氏并不是慈禧 太后选中的皇后,因此,在婚后,慈禧就故意找阿鲁特氏的茬,还对 皇帝说:慧妃贤明,宜加恩眷。皇后年少,未娴礼节,皇帝无事不用去 她宫中,以免影响政务。她还命令太监监视皇帝行踪。同治皇帝此时有包括阿鲁特氏在内的五位后妃,自从慈禧太后不让他去阿鲁特氏那里以后,这位叛逆的皇帝索性哪个妃子那里都不去了,一天到晚都居住在乾清宫,心情极端烦闷。

在太后归政以后的一年里,慈禧太后还不断地干涉帝政,一个典 型的事件就是发生在同治十二年的十大臣罢黜风波。此事由重修圆明园之议引起。同治十二年,同治得以亲政,九月,同治发布上谕,重修圆明园,以奉养两宫太后,同时作为皇帝听政的场所,重修经费由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报销,经费大约在千万两以上。上谕传来,朝廷震动,百官纷纷上书,反对重修圆明园。同治帝看到奏章以后十分愤怒,曾经撤职查办了御使游百川,以惩后者。圆明园重修计划正在紧急筹备中,但是,七月间发生了圆明园购木料款30万两被诈骗事•

件,引起朝廷的一致反对。七月十八日,恭亲王奕沂、大学士文祥等 十人(包括三位亲郡王、三位御前大臣、三位军机大臣一位帝师,都是朝廷重臣),联衔上奏,请求停修圆明园,奏折是由恭亲王起草的, 十大臣附署,恭亲王奏折中历举本朝先帝创业之艰,说明守成之不易,除了坚请停修圆明园之外,还逐条指称皇帝亲政以来的种种过失,请求皇帝及早立志,以用济危艰,辞意甚为恳切。

同治看奏折仅仅数行,便说我停工如何?尔等尚由何饶舌? ”恭亲王说臣所奏尚多,不止停工一事,容臣宣奏。”于是从靴中取出折稿,逐条讲读,反复陈说。同治大怒,说:“此位让于汝如何?”文祥年高体弱,突闻此言,当场昏厥在地。醇王复谏,同治仍不愿意停工。接着,同治就要大臣拟 旨,将十位大臣以“朋比为奸、谋为不轨”的罪名给全部革职,同时革 去恭亲王世袭罔替,降为郡王。

甚至召文祥,准备扑杀恭亲王。两宫太 后见事情己经闹大,出面调解。据吴汝纶日记记载,召见时,两宫垂泣于上,皇帝长跪于下,太后说十年以来,没有恭亲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年少不更事,速撤前谕旨云云。结果,撤十大臣的上谕没有发出,恭亲王两天以后就一切如初,重修圆明园的计划就此取消。经此一事, 同治皇帝恣意妄为,视国事如儿戏的性格特点暴露无遗,慈禧对他越加不放心,管束也更为严厉。

处在婚姻和政治上不得意的同治帝,在烦恼郁闷当中受人误导, 常去烟花柳巷中去寻欢作乐。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同治帝患了天花, 这可是要人命的病,那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很多皇子都因为这个病而 早殇,同治当时年仅20岁。慈禧太后非常气愤,把一股怒气都发泄到 皇后身上。据《我的前半生》记载:有一天皇后去看同治帝,说起慈禧 太后为了一件小事而骂她,皇后说着,竟失声痛哭起来,同治听了也 很是同情,就劝她暂且忍耐,将来会有出头的日子。

没想到这些话被 太后听见了,太后非常愤怒。冲进皇帝居住的西暖阁,一把抓住皇后 的头发,举起手来就痛打,还命令太监准备棍杖,非要把皇后打死不 可。据说皇后当时情急之中说了句:媳妇是从大清门抬进来的,请太 后留媳妇的情面!(按:只有大婚的皇后才能够从大清门抬进来,其他 的嫔妃都没有这个资格。)慈禧太后一直以侧居西宫为憾,也为咸丰 生前没有册立自己为皇后感到不满。听得此言,慈禧愈加愤怒,同治 被吓昏,病情加重。慈禧见状,才未对皇后用刑。

阿鲁特氏之死

同治死后,慈禧将责任都栽在皇后身上。皇后见到同治皇帝死 去,悲痛欲绝,不思不饮,吞金自杀,获救生还。皇后之父崇绮,就请示 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回答:随大行皇帝去吧。皇帝死后,尚未入葬,称大行皇帝,意思就是说,叫她殉葬。崇绮将此话转告给了女儿。而且慈 禧不为同治立嗣,让同治的堂弟,同时也是自己的外甥载滟继承皇位,这实际上是不为皇后留有任何余地。阿鲁特氏深感自己以寡嫂的地位居于宫中,实在不成体统,于是在同治皇帝病逝以后的75日绝食自尽,年22。有野史说皇后怀有身孕,慈禧恐其将来生出男孩,自己身为太皇太后,就不能垂帘听政,故逼其死。

皇后死后,慈禧还发了一道上谕,上谕道:

“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毁伤 过甚,遂抱沉疴,于本日寅刻崩逝。”皇后正值壮 年,平时又没有什么大病,何以会悲痛而死。显然是讳笔,其中另有隐情。有人认为主要原因是同治死后,慈禧未给同治皇帝立嗣,而代之以同治的堂弟为光绪帝,继承咸丰皇帝之嗣,似乎说中了问题的实质。

光绪继谁之嗣,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隐藏着很重要的一个政治问题,对皇后阿鲁特氏至关重要。光绪若是继同治之嗣,那么皇太后就是阿鲁特氏,就应该由她来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将会成为太皇太后,不应该来听政了。光绪若是继承咸丰之嗣,皇太后仍然是慈安和慈禧,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了。慈禧为了继续听政,就选择了同治的堂弟光绪来继承皇位。

这样,阿鲁特氏在宫中既不是太后,也不是皇后,而是光绪的寡嫂。无名无位,地位尴尬可想而知。正是因为在立嗣问题上的不如意,阿鲁特氏在同治去世 以后悲痛不已,可是却又无能为力,只好选择一走了之。至于前面所述其父崇绮的劝死,慈禧太后的逼迫,都不是问题的实质所在。

另有两件事可见阿鲁特氏实际是死于同治立嗣问题。一事:光绪二年五月,有一御使潘敦俨借口干旱上书,声称,皇后死在穆宗(同治皇帝)升天的百日以内,其德行应该加以表 彰。慈禧太后斥其出言无据,虚妄狂放,罢其官。二事:光绪五年三月, 同治与皇后阿鲁特氏葬于清东陵的惠陵,吏部主事吴可读请随同前往襄理,回来的时候经过蓟州,夜宿于颇庙之中,自缢未死,又喝毒药 自杀。吴可读死后,人们在他怀中找到遗疏一件,吴可读是进行尸谏, 坚请为同治立嗣。吏部将其疏奏上,下群臣议,遂定以继光绪之位者 为同治的继嗣。立嗣问题在封建社会就是如此重要。


下一节: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清朝最后一位太后

返回首页>>>解读清朝后宫皇后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