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光绪皇帝死因之谜

时间:2017-08-04编辑:历史狂流

这种病状本来还并非不治之症,但迁延日久,长期损害身 体,后果病状就日渐严重。所以,到光绪二十六年以后的 “脉案”内,就有其病已深入五脏,气血双亏的记载,病势 开始严重。从现代医学角度来分析,光绪帝此时已患有严 重的神经官能症、关节炎或骨结核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 以中医而论,已属痨瘵范畴。

光绪帝的疾病为什么在成年之后会有近十年的缓和, 而到二十八岁以后却又急转直下呢?根子固然在于幼年时 留下的病因、佰成年以后光绪帝的政治遭遇对他精神方面 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自光绪十五年(1889 年)他成年并举行大婚典礼后,西太后迫于“祖制”,只好 宣布“归政”于皇帝、自己退居颐和园去“颐养天年' 但此 时的西太后年仅五十有三掌权已逾二十年,权欲之心与 曰俱增,岂皆甘心退怵赋闲。所以她虽然表面退居养老, 实则仍在颐和园作祟弄权。她一方面限制光绪的权力,重 要军国大事均要渠承她的懿旨去办理;一方面又派亲信暗 中监视光绪帝的举动,竭力要使光绪帝就范成为傀儡。

但 年青的光绪帝有他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不愿受制于母 后,又在他的汉人师傅及具有改良思想的朝臣们的影响 下,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以挽救他那岌岌可危的政 权。所以在他亲政后不久,就一心想改革政治,富国强 兵,振兴朝政。西太后深恐光绪帝改革政治的成功会威胁 她的弄权;那些守旧的亲贵重臣也怕光绪帝在改革政治中 危及他们的地位,于是纷纷投靠西太后并竭力挑拨他们的 “母子”关系。这样,朝臣内出现了“后党”与“帝党”,双方 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所以,绪帝亲政的十年,是他与西 太后进行政治和权力斗争的十年,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戊戌 变法运动,双方矛盾斗争日益尖锐化。

光绪二十四年八 月,在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镇压下,变法运动最终失败,主张变法的“帝党”朝臣被杀被逐,光绪 帝本人亦被囚禁瀛台,失去了自由。西太后重新出而训 政,多方凌辱折磨光绪帝。起初有加以谋害之意,而后又 想废立。光绪帝亦知其险恶用心,日夕惊忧而又无可如 何,只能提心吊胆,任人处置,坐以待毙,因而曾哀叹: “朕并不如汉献帝也!”(见《崇陵传信录》)在这种长期的急怒惊心的处境下,终于精神崩溃,旧病复发,日趋沉疴,再也未能康复。由此可见,光绪帝自幼年体弱多病, 到青年以后的病入痨瘵,都与他的政治处境和精神因素密 切有关。可见西太后的所作所为是光绪帝致病的重要原 因。

即便如此,仅从光绪帝临死前的“脉案”及他自书的 “病原”来分析,却又不能肯定说西太后是直接谋害光绪帝 的凶手,光绪帝也不像是被人谋害而暴死的。因为从光绪二十五年前后,光绪帝的疾病突然恶化,日趋沉重,从未 好转。到光绪三十四年春季以后,已是病入膏肓,危在旦 夕,不必他人谋害,也是必死无疑。这有大最医案可以作 证。 

如从御医曹元恒在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H所写的医 案内可知,光绪帝在临死前半年内,病势已十分严重,肝 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在治疗上已是寒凉药及温 燥药均不能用,医生们已束手无策。到光绪三十四年五 月,御医陈秉钧更在“脉案”上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之语,说明御医们对光绪帝的沉疴已无能为力。延及当年九月,光绪帝之病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经全部 失调,死亡只是时间问题了。从当时御医们的用药情况来 看,也主要是敷衍一时,回生乏术了。

光绪帝本人对自己病情日益加重也十分着急,在他亲书的“病原”中,一再指责御医们无能。光绪三十四年五月 二十六日,他因自己的病虽“屡易方药,仍厲加重”而斥责 御医们“总系药不对症”和“草率立方”。七月初八日,他诉说自己:“病势迁延,服何药总皆无效,且一症未平,一症又起”。七月十七日,他责备御医“服药非佰无功,而且转增,实系药与病两不相合,所以误事!”八月初七日,他更 申斥御医是:“每次看脉,忽忽顷刻之间,岂能将病详细推敲?不过敷衍了事而已。素号名返,何得如此草率! ”等等。这些斥责言词,在他的“病原”中经常出现,反映了他 当时焦躁绝望的心情。这说明恽毓鼎在《崇陵传信录》中 所谓:“戊申秋,突传圣躬不豫,征京外名医治之.请脉 时,上以双手仰置御案,默不出一言,别纸书病状陈案间。或有所问,辄大怒,或指为虚损则尤怒”的记述,确有可信之处。

关于光绪帝在死前数月其病就已无望的问速,还可以 从当时的江苏名医杜钟骏所写的《德宗请脉记》一书中得 到印证。杜钟骏是在光绪三十四年七月以后被征召到京专为光绪帝治病的。他在七月十六日第一次入诊后,立即对 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博微 名。及今看来,徒劳无益。不求有功,先求无过……”。 可见早在此时,杜就认为光绪帝的病已救治无望了。

光绪帝临终时的病情,对于他的死因更能说明问题。 从“脉案”来看,大约是在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十七H前后, 光绪帝的病情进入危急阶段。十六这天,他出现了肺部 炎症及心肺衰竭的临床症候,危急万分。第二天有三名御 医人诊,其中就有杜钟骏,他们一致认为光绪帝已是上盛 下虛;元气大亏,病势危笃已极。据杜钟骏事后的描述是:“皇上气促口臭,带哭声而言曰广你有何法救我?’予 曰:‘皇上大便如何?’皇上曰:‘九日不解,痰多气急心空。……复退至军机处拟方,予案中有‘实实虚虚,恐有猝脱语。继大臣曰:‘你此案如何这样写法,不怕皇上骇怕么?’ 予曰:‘此病不出四日,必出危险。……此后变出非常,予不负责,不能不预言。’……”。 

到十月十九日,光绪的病象已呈现“中气虚损,不能 承领上下,以致上而逆满喘咳,下而大便不行。清气不 升1浊气不降,而通体为之困乏矣! ”此时-御医们一致 “甚感棘手”。十月二十日,光绪帝已是“因睑微而白珠 露,嘴有涎而唇角动”,这是现代所谓的中枢神经症状,说明已危在旦夕。十月二十一日子刻(夜半),他开始进 入弥留状态,脉息如丝欲绝。肢冷,气陷。二目上 翻,神识已迷。牙齿紧闭,势已将脱”。到此日午刻,则 脉息“若有若无。目直视,唇反鼻扇,阳散阴涸之象”出 现。延至酉刻,终于“龙驭上宾”,与世长辞了。

综观光绪帝的一生,他是在生活上的孤独凄凉、政治 上的忧患失望以及身体上的病魔缠绕中度过的,而且三者 相互影响。查究他的死因,是属于虚劳之病日久,五脏俱病,六腑皆损,阴阳两虚,气血双亏,终以阳散阴涸,出 现阴阳离决而死亡。从现代医学上来分析,则主要是肺结 核、肝脏、心脏及风湿等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r抵 抗力的下降,出现了多系统的疾病其直接的死亡原因, 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退,合并急性感染所造成。

从光 绪亲书“病原”及典“脉案一所载的病因病状及死状来分析, 他自病重至临终之时,其症状演变属于迸行性加剧,并无 特殊异常症状出现,既无中毒或其他伤害性的征象,也没 有突然性暴亡的迹象,应该是属于正常的病亡。当然,上述结论,仅仅是笔者洋细分析了梓案文献记载后所得出的 初步结论,至于在档案记载之外,是否另有难以作正常推 论的奥妙,这就不是本文所能断言了。


上一节:恭亲王奕䜣:道光帝为何选择咸丰帝奕狞

下一节:爱新觉罗溥仪:清末代皇帝姓名决定命运

返回上一级>>>清帝春秋:清宫皇帝秘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