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杜月笙如何能驰骋上海滩几十年不败?

时间:2017-02-15编辑:历史狂流

杜月笙是上个世纪上海滩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一时风头无两。说杜月笙讲过: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杜月笙自幼失学,肚子里没墨水,在上海滩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后,他逐渐懂得,在当时的社会光靠拳头是不行的。因此,除了打理公司和帮会事务外,他每日必请先生读报,偶尔还学习练字。当时的上海名流,有一半以上是法国人,而这些外国人较为喜欢中国的文化,例如三国、水浒等,要与这些外国名流成为朋友,除了商业利益往来,还得找到共同话题,杜月笙重金聘请说书先生为其朗诵《三国》、《水浒》、《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大著,在多次的聆听中,不但懂得这些书中的人物和事件,更是从中得到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学习了古人的气度与权术。

杜月笙时常教诲儿女:“衣食足,应当礼义兴了,不能再让人家一看到就讨厌害怕。”所以杜家从小到老从来都不是飞扬跋扈的样子。

在中国江山岌岌可危之时,杜月笙胸怀家国意识,为抗战尽心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关乎任何洗白,在那样的形式下,特别是当时的大上海,一个有民族大义之人挺身而出寥寥无几。

1937年8月12日,八一三事变爆发前夕,国民政府决定在黄浦江董家渡(即现在南浦大桥附近江面)沉船设立阻塞线,以防止日军军舰偷袭军队后方,但政府手苦于中没有船只,杜月笙知道后,二话不说立即连夜调集10余艘大轮船自沉,终于在开战时形成阻塞线,而对于杜月笙造成的损失也尤为惨重,不过关乎国家存亡,这点损失对杜月笙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杜月笙如何能驰骋上海滩几十年不败?

八一三淞沪抗战时,杜月笙指挥帮会人员秘密参与到抗敌后物资支援中,筹集大量毛巾、打米、罐头食品,送到抗敌后援。杜月笙个人出资1万大洋(当时上海人均收入不到100大洋)购置更为进口的装甲车送给国军将领用于镇守浦东,无论是明哲保身,还是民族大义,都是一种难得的爱国行为。

四行仓库血战时,谢晋元率孤军作战,缺少食物,他马上让手下人将2万张大饼,连夜送入谢晋元军营总部。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好面子,所以杜月笙讲:“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杜月笙如何能驰骋上海滩几十年不败?

杜月笙相当会做人,他常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1931年,也就是7年后,杜月笙在上海滩的各方面实力超过黄金荣,在当时的旧上海可谓藏龙卧虎,杜月笙能在短期内发展壮大?除了他本人对商业上布局外,最重要的就是叫仗义,这一点从后面杜月笙当着所有欠他钱的人当面烧毁欠条字据,光是王新衡就欠杜月笙500根金条,这都算少的。并要求后人不允许追债,这点反映了他善于在别人遇到困境时出手帮助,可见杜月笙“收买人心”的能力之强。

曾经担任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大员的姜豪,95岁那年接受《海上沉浮》采访时,在评价上海滩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时,姜豪对杜月笙的为人尤为称赞,姜豪说:做人最漂亮的还是杜月笙,你去找他,先叫一声,月笙哥,你说上句,先不忙说下句,他便知道下半句了,为你保全一定的颜面。他一生颇仗义疏财,他的钱财观,就是散财建立自己的声誉和网络,而不是做个守财奴。

1951年,中元节前夕,杜月笙病逝香港。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杜月笙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