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人口迁徙

时间:2020-07-13编辑:历史君

  第一次,被称为“衣冠南渡”。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迁入内地,与汉族混杂而居,到西晋末年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先后南下,迁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据史学家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8世纪的安史之乱时,大批北方居民南下逃避战乱。

  第三次,是公元12世纪,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随着女真民族建立的金国占据中国大陆中北部,大批人口随着败退的统治者,迁居偏安江南。

  三次北人南迁使得江南地区取代中原,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地区。

  第四次就是明朝初期的山西大移民,史料记载是因为战乱导致的,北人南迁,北方的人口从全国户数的四成,降低到不足一成半,千里沃土化为废墟。

  中国北方经济衰败,而江南则人满为患。比如扬州,这座位于长江北岸、曾经最繁华的城市,在朱元璋的军队占领之时,只剩下18户人家。

  作为统治者,朱元璋不得不发动一次声势浩大的移民,命令他的百姓和士兵去人口稀少之地开垦、守卫。

  这次移民规模之大,空前绝后。据《简明中国移民史》记载,明代初年,长江流域移民700万,华北地区移民490万,西北、东北和西南边疆也有150万,合计1340万,几乎占到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两成。

  康熙当政期间为了鼓励人们向未知领域迁徙,实行了“五年之内不用交土地税的政策”这一政策也受到广大百姓的呼应,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纷纷响应了这一号召,这是历史上第五次人口大迁徙。

  还有就是康熙时期的闯关东,东北地区是不允许汉人进入的,随着这一封禁的逐渐解除,大部分移门都进入到了东北地区,在当时被称作是“闯关东”。另外,由于山西地区条件不是很好,人们就选择了迁徙到内蒙古地区,穿越山海关,寻找新的生存机会。

  然而,此时此刻已经发展很好的南方人却也是不愿意甘于现状,他们选择了出国,去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俗称“下南洋”,这是历史上第六次人口大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