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时间:2020-05-18编辑:历史君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乘船”,杜甫《蜀相》一诗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历史上既有“宰相”又有“丞相”,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今天来探讨一下。

  宰相和丞相起源及区别

 

  “宰相”是“宰”和“相”的合称,宰为主持之意,相为辅佐(君主)之意。“宰相”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辅佐君主、统领百官的宰相,萌芽于春秋时期齐景公设立的左、右相。战国时期最早设相的国家是魏国,其后是韩、赵两国,秦国设立的较晚。

      “宰相”是这类职务的通称,各国称呼不一,韩、赵、魏称“相”,秦国称“相邦”,楚国比较特殊,称为“令尹”。“宰相”是泛称,是一种制度体系,历史上除了辽代曾将宰相作为正式官职名称外,其他时期“宰相”所对应的官职名称和职权范围都不尽相同。

  丞相与宰相不同,是一个特定的官职名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继续设立丞相,王绾、李斯等均担任过这一职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宰相”和“丞相”的区别的话,宰相是一种制度设计,是百官之长的统称,丞相是一个特定的官职。宰相涵盖包括丞相在内的诸多官职,丞相是宰相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