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商朝迁都到殷的原因

时间:2019-12-11编辑:果果

二、殷地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定都的条件

“自盘庚迁殷,至纷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迁都。”〔71从现有的历史资料来看,盘庚所迁新都所在地殷,确有比旧都奄更为优越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商人的生存与发展。殷地客观生态环境的优越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地理位置优越。殷,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据((战国策·魏策》记载,殷“左孟门而右漳涤,前带河,后被山。”困《魏都赋》又说,殷墟“南瞻淇澳,北临漳涤。川9〕殷地西依太行山,东近黄河。从考古资料和文献记录可以看出,当时的黄河距殷墟只有五十华里,而北面的漳水、淦水距殷地也不超过四、五十华里。甲骨文中常见的沮水、滴水等河流,则在殷地南部流过。殷地西依太行山,东有黄河,南有渲水、滴水流过,北有漳水、淡水环绕。在远古时代,以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依托,可以很好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保护民众的利益。殷地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客观地理形势,非常有利于商王朝政权的稳定和发展。

第二,气候温暖湿润。殷地处于北纬34一36度之间,气候温暖适宜。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研究的开创者竺可祯先生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初步研究》一文中指出,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的1900多年间,我国正处于气候的温暖时期[’叼。根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当时安阳人在相当于现今阳历的三月份播种,比现在要早一个月。

1987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安阳小屯东北地区进行钻探发掘时,“曾不断有脊椎动物骨骼被发现”[“口。这些动物骨骼,除了璋、竹鼠以外,还有象、膜、犀牛、水牛等大型野生动物。在殷墟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象的记载,当时把象作为打猎的对象,说明它是自然分布的,处于野生状态。河南省古称豫州,“豫”字本义,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象。

另外,在安阳小屯一号坑出土的鸟类骨骼,至少有5目5科6属8种鸟类,种类之多,是考古发掘中不多见的,更有趣的是这些鸟类骨骼以猛禽占多数12[,,而现今这些鸟类则生活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上述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说明,在盘庚迁殷前后,当时安阳地区高山、森林、丛灌、草原广泛分布,河溪、沼泽、草甸较多,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多姿多态,丰富多样。这种气候与自然环境,非常有利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从而为商王朝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第三,水资源异常丰富。水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盘庚迁殷时期,殷地有着丰富的水资源,这包括天然降雨和江河径流。根据甲骨文记载,卜辞中有数千条关于降雨方面的占卜,如“今夕有雨”、“大雨”、“小雨”、“足雨”等。有的专家曾统计当时降雨的情况,在所选出的151条记录有卜雨和降雨月份的卜辞中,降雨日期涉及到从一月到十三月的所有月份。

据此,专家认为,在殷人所居的黄河流域,特别是殷墟附近,全年都有降雨。可见,当时殷地的降雨量非常充沛。殷地水资源,除了自然降雨之外,还有江河径流。以安阳为中心,在半径一百公里范围内,均匀分布着漳水、恒水、淇水等河流。很显然,河流的均匀分布,对古代的农业灌溉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是十分有利的。

第四,土质条件理想。在今天的卫星影像图上可以看出,殷墟以东的古河道,由安阳向东北延伸,在安阳看不到有河水泛滥的迹象。另外,根据卫星的影像色调即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殷地周围河流所形成的冲积扇土壤中所含的水分较高,比较湿润,腐殖质较厚而且肥沃。水灾较少,植被条件良好,土壤肥沃为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综上所述,当时殷地前带河,后被山,北有漳水、溢水,南有开阔的平原,而恒水流经其间;气候温暖湿润,土质松软,周围有许多沼泽和丛林,既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狩猎和手工业的发展;东边的黄河虽然常有泛滥,但由于殷地居于由西向东的缓慢倾斜地带,可受黄河之利,而无黄河造成的洪水灾害。有利的地理形势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殷地着实成为一个建都的好地方。

12共 2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