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古代人吃几顿饭

时间:2020-05-22编辑:罗生门橘子

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

秦汉以前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来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在原始时期并无“一日三餐”概念,而是“饿的时候就食,饱的时候就不吃。“定时吃饭”是人们饮食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最晚在上古商代时已经形成了“定时吃饭”的习俗。

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天吃两顿饭,即所谓的“两餐制”。这两顿饭可以看成是“早饭”和“晚饭”,但古人不这么叫,而是把一百天中的第一顿饭叫“朝食”,称为“饔”;把一天中的第二顿饭即最后一顿饭叫“哺食”,称为“飧”。

在“两餐制”中,朝食是最重要的主餐。现代人说早上要吃好,度古人则认为早餐不仅要吃好,更要吃饱。朝食质量也是最好的,饭都是现做的熟食,古人之所以称朝食为“饔”就是这个原因。而第二顿饭“哺食”则大多比较简单,往往吃朝食剩下的食物,故称“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