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清世祖顺治帝的母亲,死后其孙子清圣祖康熙皇帝为她建起了一座暂安奉殿安放梓宫。这座大殿建在东陵大红门外东侧,顺治皇帝孝陵的南面。之后雍正皇帝为她建了方城、明楼、地宫,命名为昭西陵。人们不禁要问:皇太极的昭陵远在沈阳,昭西陵为什么要建在千里之外的东陵?在东陵大红门外东侧,有座昭西陵,葬着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氏 ...
女真是个游牧民族,迁徙性较大,祖先死后就不能像汉人一样进行土葬,每年进行祭祀,只能采取火化的办法,将骨灰装在罐子里,带来带去就比较方便。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顺治帝,清初皇帝死了以后,都是沿袭这个习俗进行火化入葬。女真人是实行火葬的,一般在死后的第二日“举之于野而焚之”。清初的几个皇帝,沿用女真族的习俗,仍然实行火葬,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来说是闻所 ...
清代东西陵的建筑雄伟壮丽,有很多特色,令人神往。各陵建筑很有规律性,排列顺序基本一致。每一座陵墓都是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建筑物东西对称。陵墓建筑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使远山近殿水乳交融,形成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各单体建筑物构成一个个有机组合的建筑群体,突出了主体建筑的雄伟壮观。清代东西陵中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是雄伟壮丽的古建筑。一个时代的陵寝建筑有一 ...
有人说雍正杀了康熙,有人说雍正是篡改遗诏后上台的,所以不敢葬在东陵其父康熙的身旁。也有人认为,雍正开辟西陵的主要原因是他挑到了好风水的地方,所以硬搬了一些理由来证实他没有违反伦理道德。至乾隆时,也往风水好的东陵跑,又不想让自己的父亲一个人在西陵孤零零,遂为后代定出了父左子右的昭穆制度。雍正上台七年后,命人为他寻找建陵的吉地。据《工科史书》等原始档案 ...
入关以后,清朝的帝王该埋在哪里成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慎重考虑后,将自己的孝陵选定在昌瑞山下。选择昌瑞山,究竟是顺治自己在打猎时发现的好地方,还是经过堪舆看风水后决定的,引起了学者们的争论。清朝入关后,沿袭古制,登极之初,即选建万年吉地。那么,第一代皇帝顺治为什么将陵址定在遵化?传说顺治年间,在一次狩猎中,顺治偶然来到丰台 ...
清太宗皇太极死后,新皇帝顺治为他建了昭陵。昭陵是关外数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有人说,昭陵风水虽好,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风水条件不是十全十美。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如此,当时为什么要选这里建陵?驾崩后的第二年,皇太极遗体火化了,其宝宫立即奉安进地下了吗?昭陵是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是皇太极和孝端文皇 ...
努尔哈赤特别宠爱小他30岁的大妃,并与她生下了几个儿子。努尔哈赤死后,在皇太极等人的逼迫下,大妃并不情愿地被迫陪葬福陵。然而清代官方史书上对大妃的宝宫是否葬入福陵地宫并无直接记载,大妃到底葬在哪里?成了福陵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努尔哈赤共有14位后妃,最宠爱的有两位。一位是皇后,她是叶赫部酋长杨吉努的女儿,皇太极的母亲。另一位是大妃乌拉纳喇氏,名阿巴亥,12 ...
努尔哈赤的福陵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优雅静谧。雄狮蹲踞陵前,平添了许多威仪。飞檐斗拱,琉璃瓦顶,熠熠生辉。有人说,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的骨灰于天聪三年(1629)奉安于福陵地宫。但也有人说,直到康熙二年(1663)福陵才建造地宫。到底哪一种意见更为准确?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纳拉氏的陵墓,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北郊11公里的丘陵地带,前临浑河,背依天 ...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陵墓从努尔哈赤时开始建造,直到顺治十六年才真正完成,陵墓修建得红墙烨烨,金门灿灿。后代帝王如康熙、乾隆都曾东巡祭祖。不过永陵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学术界有不同看法。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在这前后,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 ...
十三陵中的最后一陵是思陵,那是明朝亡国之君崇祯皇帝及周皇后、田贵妃的安息之处。崇祯没想到明朝灭亡得这样快,所以生前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涌进北京城时,已上吊死去的崇祯帝得到了比较道义的对待,被放进棺木与自己的皇后、宠妃葬到了一起,不过葬入的是他生前为宠妃修建的墓。思陵在长陵西南约12里的锦屏山下,那里原是崇祯皇帝田贵妃的墓。陵园南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