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曹操训练水师准备南征
    曹操训练水师准备南征

    要想南征,必先习水战,虽然北方军士善于骑马作战,但南方江河密布,水军尤为厉害,于是曹操建朱雀池操练水军。这次会众人在朱雀台上,左边长席以尚书令荀彧为首,以下依次是郗虑、钟繇、华歆、王朗、贾诩、杨俊、荀攸、司马朗、崔琰、毛玠、董昭、辛毗、杨修、司马懿等官员。这也让外面来的马腾、韩嵩、鲁肃看到,在正规的对外场合之中,实质上荀彧是许都朝廷里除了曹操之外分 ...

  • 司马懿人物故事列传
    司马懿人物故事列传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 ...

  • 司马懿惨遭不幸但是足够坚韧
    司马懿惨遭不幸但是足够坚韧

    演戏就必须演得像,既然做了就尽量做得逼真,想要瞒过诡诈的曹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古语有云:祸不单行。曹操派来的征辟使者赶到孝敬里前去探访之时,却又被司马懿之父司马防一把鼻涕一把泪告知:据医师诊断,司马懿跌下马来的那重重一摔,非但摔成了他严重的腿折骨断,而且还伤及了他背脊筋脉,导致他的风痹之症发作,怕是数年之内再也无法出仕做官了。由于大家都目睹了司马 ...

  • 司马懿艰难决定是否跟随曹操
    司马懿艰难决定是否跟随曹操

    每天脑筋都动得飞快的司马懿半躺在卧室里,他整日都在研究自己每一步行动的方向,靠窗的那方榻床上垒着各种收集来的资料,似乎整个时代就在他的手心当中,需要他认真做出每一个决断,抬眼遥望着窗外的天穹,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本来想好是投靠曹操的,但现在事情发生了变化,局势有一点看不明白,这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时势犹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一瞬间已是斗转星移,许 ...

  • 曹操 东汉乱世诞生的英雄
    曹操 东汉乱世诞生的英雄

    到了东汉末年,皇帝幼小,太后干政,外戚专权,宦官当道。大将军何进不听劝告,召远在西北的西凉刺史董卓率军进京诛杀宦官,结果消息泄露,何进反被宦官所杀。而号称西北豺狼的董卓进京后,控制了朝廷的大权,架空了天子,他的独断专行遭到了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各地诸侯的反对,曹操与袁绍召集十八镇诸侯共同讨伐董卓,逼董卓从洛阳迁都长安,结果因各路军阀彼此怀有私心无功而 ...

  • 司马懿出生于政治世家
    司马懿出生于政治世家

    东汉时期,颍川太守司马儁有一个儿子叫司马防,司马防长得英俊潇洒、仪表堂堂,平时很注重衣着,就算普通出门吃顿饭也会打扮得风度翩翩,由于家里有权有势,司马防为人又大方,很快就成为当地豪门的代表人物。司马防最初担任洛阳令,后来升为京兆尹,相当于我们现在首都的市长和市委书记。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每个儿子的名字中都有一个达字,被周围人称为司马八达。司马防不但 ...

  •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

    三国时期(220280)是继东汉以后出现的一个社会分裂割据的时代。196年曹操迁汉献帝于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标志着三国时代的开始。赤壁之战以后,三国鼎立的格局逐渐形成。经历了八九十年的分裂之后,司马氏取代曹魏建立晋,国家重新走向了统一。挟天子以令诸侯竟不是曹操最先实行的赤壁一战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司马昭欲篡夺曹魏政权贾南风当上皇后干预政事祖逖北伐以 ...

  • 司马昭欲篡夺曹魏政权
    司马昭欲篡夺曹魏政权

    据说曹操曾做过一个梦,见到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生性多疑的曹操把这个梦解释为三马吃一槽(曹),对司马懿父子三人戒心陡增,于是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很有才干,难以居于人下,将来一定会破坏曹家的事业。曹丕与司马懿交往甚密,哪里会担心司马懿父子篡夺曹家的政权?所以把曹操的话当成了耳旁风。早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就征辟司马懿做了丞相府文学掾,但后来始终没有 ...

  • 赤壁一战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赤壁一战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一千多年来,政治军事家们在总结战争双方胜负的原因,文学艺术家们在写作吟诵它的故事遗迹,一般民众也常把它作为饭后的谈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曾是一朵引起后人注目的浪花,是一处对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浅湾。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平定乌桓后,即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统一全国。当时南方主要 ...

  • “挟天子以令诸侯”竟不是曹操最先实行的
    “挟天子以令诸侯”竟不是曹操最先实行的

    提到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们自然会想到曹操。自曹操迁汉献帝于许到他死去的20多年里,曹操一直奉行这条原则,但是最早提出这个主张的并不是他本人。兴平二年(195年),大臣董承等人拥汉献帝自长安前往残破不堪的洛阳,君臣一行如同丧家之犬,急于谋求安身之所。这时,谋士沮授向占据冀州的袁绍提出,应该乘机迎献帝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冀州的治所),这样便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 ...

  •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三家分晋是哪三家

    春秋时期,晋国是北方数一数二的强国,它多次打败楚、齐、秦等国家,称簕中原。进入战国以后,齐、楚、秦还都活跃在战争的舞台上,晋国却销声匿迹了。原来,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国君手下卿大夫势力不断增大,他们掌握了国家大权,国君成了他们的傀儡。当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卿大夫共有六家,即韩、赵、魏、范、中行、智氏,人们称其为六卿,又称六将军。六卿都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 ...

  • 曹操的一生有哪些故事
    曹操的一生有哪些故事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里。正是这个环境,为曹操和一大批人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会。他镇压过农民起义军,并在农民起义中壮大、发展了自己。他是汉末军阀混战的参与者。他不辞鞍马,驰骋疆埸,摧灭群雄,统一了北方,使北方社会获得了几十年的相对安定,人民得以安居,经济得到一定恢复,民族关系也有了很大缓和。从这一角度看,曹操不愧是一个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 曹操在现代人眼中的形象
    曹操在现代人眼中的形象

    清室祚尽,共和始兴,一个新的时代来临,然曹操的奸雄形象却在一段时间内不仅没有因此有所变化,而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戏剧事业的繁荣而更加妇孺皆知了。一说曹操,人们自然就同奸诈联系起来。曹操的词意不再仅仅是人名,而且賦予了奸诈、残忍等特定的含义。此种情形,自然也就引起一些著名学者的重视。胡适认为《三国演义》的谬处在过抑曹孟德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 ...

  • 曹操好养生
    曹操好养生

    曹操的诗中透露出,他是特别重视养生的。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气出哨》),思得神药,万岁为期(《秋胡行》),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以永年(《步出夏门行》)。诸此都说明,他期望长寿,因而特重养生。所以,当其得知有人年过百岁时,便即写信求其养生方法。吃什么东西,怎样锻炼身体,都是他所关心的。曹操对于吃的东西很讲 ...

  • 解读曹操的文学思想
    解读曹操的文学思想

    曹操不像他的儿子曹丕那样有《典论》一篇,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文学主张,但他的著作,特别是他的诗作中,同样透视着他的文学见解。1.有感而发,推尚现实主义两汉乐府,包括民间乐府和文人乐府,多有感人之作,其生命力就在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以东汉为例,诸如《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为喜欢。《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 ...

  • 曹操一生崇尚节俭 影响后人
    曹操一生崇尚节俭 影响后人

    曹操一生节俭,不好华丽,因而为史家所称。他雅好节俭,影响着社会,也影响着朝臣及其妻妾子女。虽责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三公官,自为丞相,即以崔琰、毛玢分别担任西曹掾、东曹掾,并典选举。琰、玢所举用皆淸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洁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 ...

  • 曹操以先王之道为教学思想
    曹操以先王之道为教学思想

    曹操打败袁绍、进据河北以后,不几年便发布了不少教令,既有政治、军事和经济的,也有教育和文化的。不难看出,他对教育事业是重视的;他的以先王之道为教的教育思想是非常明确的。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发布了《修学令》。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囯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天 ...

  • 曹操整顿社会风气
    曹操整顿社会风气

    对于曹操如何管理社会,以及有关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主张或措施,历史上留下的可供深人研究的资料很少。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即:他对这些方面亦曾给予了充分的注意。曹操重视社会风俗、辟除邪淫之气、倡导淳厚之风,从其刚刚出仕、初露睁嵘之时就有过精彩的表演。禁断淫祀就是其突出的表现。禁断淫祀,始为于郡国(济南相任上),后行于封域,既秉汉政,普除淫祀,在历史上产 ...

  • 曹操改善民生 重视水利倡导力农
    曹操改善民生 重视水利倡导力农

    曹操一生的主耍精力都用在军事、政治斗争上,但也注意到国计民生对于战争和政治斗争的影响,因而时或表现出对经济,特别是对农业的重视。小如马踏麦田割发代刑,颁行禁杀耕牛之令,大如行屯田,恤呙疾苦,颁行减轻民赋之策。对于水利事业曹操虽无系统言论,亦无可称之大举,但其实践表明,他是相当重视的。曹操的水利事业,主要是为适应战争和屯田的需要而建立的。因此,也可反 ...

  •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兵败赤壁,火烧战船,不禁长叹:郭奉孝(嘉)在,不使孤至此。出谋千周,用兵不利,竞致前所未有的惨败。这件事,使曹操再次感到人才的重要。同时也促使他又一次把广罗人才的奖励战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上。首先,他把爵赏有功以劝后进的事再次大家强调。田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但其坚决不听封已经过去三年。曹操本已同意,听畴所执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