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道德经》第七十章赏析
    《道德经》第七十章赏析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译文]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 ...

  • 《道德经》第六十章赏析
    《道德经》第六十章赏析

    [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②天下,其鬼不神③。非④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⑤,故德交归焉⑥。[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害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

  •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赏析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赏析

    [原文]大邦①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②。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③。大邦不过欲兼畜人④,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 ...

  •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赏析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赏析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译文]古代善于为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就必然会 ...

  •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赏析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赏析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①,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②。美言可以市尊③,美行可以加人④。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⑤,虽有拱璧以先驷马⑥,不如坐进此道⑦。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⑧,有罪以免邪⑨?故为天下贵。[译文]“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 ...

  •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赏析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赏析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①。大小多少②。报怨以德③。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④,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 ...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赏析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赏析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④。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⑤。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⑥,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⑦。[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 ...

  • 老子经典励志名言大全
    老子经典励志名言大全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3、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5、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 ...

  • 关于老子的故事
    关于老子的故事

    老子的故事: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时,一年逾百岁、鹤发童颜的老翁招招摇摇到府衙找他。老子在府衙前遇见老翁。老翁对老子略略施了个礼说:听说先生博学多才,老朽愿向您讨教个明白。老翁得意地说:我今年已经一百零六岁了。说实在话,我从年少时直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与我同龄的人都纷纷作古,他们开垦百亩沃田却 ...

  • 老子为何出关 老子出关所去何处
    老子为何出关 老子出关所去何处

    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着成了千百年来令人百读不厌的“天书”——《道德经》,圣人孔子曾向他问礼。他,就是主张“无为而治”的圣贤先师老子。他为何西出函谷关?出关后他又去了哪里?这一切谜题都有待揭晓。老子为什么出关?老子姓李名耳,又名李聃,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据说他的耳朵又长又厚(今天说大耳有福就是因他而来),故名耳,又名聃,母亲怀孕81天后于李树下 ...

  • 老子出关为何只骑青牛不骑马
    老子出关为何只骑青牛不骑马

    刘向《列仙传》记老子出关:“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有一个疑问:老子为什么选择骑牛,而不是马呢?其实,牛、马都是当时用于牵车的牲畜,神仙家为什么要说老子乘牛车而不是乘马车出关呢?其中不无寓意。牛是一种性情温和、柔顺服从的动物,且有忍辱负重、坚韧不拨的特 ...

  • 老子出关的美好寓意,你了解吗
    老子出关的美好寓意,你了解吗

    老子出关的典故老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他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 ...

  • 老子经典语录赏析 为人处事多看看没坏处
    老子经典语录赏析 为人处事多看看没坏处

    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大道无名,天下善恶美丑,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一旦有了美的标准,就会搞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来,一旦有了善的标准,就会被恶人利用,成为作恶的挡箭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纣为长夜之饮,通过之人皆失日”。所以,人要保持一颗清净心、平等心,不要有所偏好,太过偏激,这才是正道。二,圣人处无为之事,行 ...

  • 中国历史上五大奇才:鬼谷子排第二 第一名已成仙
    中国历史上五大奇才:鬼谷子排第二 第一名已成仙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过很多各具才能的历史人物。他们有的天分极好,文采惊人;有的雄才大略,志向远大。在这些不同寻常的历史人物中,总会有一些奇才,他们的故事令人难以忘记,他们的出色才能令人惊叹!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他们就像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一样神秘莫测、高不可攀。中国历史五大奇才之五、姜子牙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望, ...

  • 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的传说有哪些?
    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的传说有哪些?

    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都有谁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的传说有哪些?本文将为你介绍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和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的传说:我国历史上十大神秘人物之一:鬼谷子中国上下五千年第一奇人,非鬼谷子莫属,他是道家、兵家代表人物,纵横家创始人,他就像一个谜,无人知道他的底细。传说他姓王名诩,又有人说他叫王禅,道号玄微子。鬼谷子长相奇特,据说他前额生有 ...

  •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道德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道德经主要内容是什么?

    老子(约前580—前500)生活在春秋时期,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河南周口鹿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老子的母亲因食下杏子怀了九九八十一年的身孕,从腋下产出老子。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曾在周国都洛邑任藏室史(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点化函谷关总兵伊喜,一 ...

  •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的典故你知道吗
    “紫气东来,老子出关”的典故你知道吗

    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相传,老子很有学问,在周王朝担任主管图书典籍的官职。约在七十多岁时,天下大乱,诸侯为争夺地盘和权位,战争频发,老子预想将发生更大的战乱,遂辞官不做,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洛阳向西走去。一个清晨,函谷关善观天象的关令尹喜突然看到东方紫气氤氲,知有圣人将至,便出关相迎。不久,果然见 ...

  •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思想

    老子主张柔弱,反对刚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意思是说,人在世时质体柔弱;死后则变得僵硬。草木欣欣向荣时,质体是柔软的,衰败后就变得僵硬了。然后指出,刚强的东西已失去生机,柔弱的东西则充满活力。除此之外,老子还认为,只有柔弱的东西才能承受外力,刚强的东西则容易摧折。比如说,高大强壮的树木 ...

  • 老子的智慧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老子的智慧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老子寻找宇宙间的大智慧姓名:老子生卒年:不详籍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 ...

  • 老子姓名的疑问
    老子姓名的疑问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开山鼻袓,所著《老子》一书,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瑰宝。可是,由于老子是个隐者,司马迁在为他作传时,已存在老子的姓名为李耳、老莱子、太史儋等三说。关于老子的这些姓名,至今争论不休。《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担任过周的守藏史。自《史记》^此说出,影响最大,唐统治者自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