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泰国民居建筑特色是什么

时间:2018-05-23编辑:梓岚

泰国的民居建筑分为现代建筑传统建筑。泰国的传统建筑很有特色,它不仅体现了泰国的自然风貌,也与泰国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息息相关。

泰国的传统民居是高脚屋。高脚屋是由6根以上的木桩架设而成的下部空旷的一种栏杆式建筑。高脚屋的上层住人,底层圈养牲畜和放置农具。中间有楼梯与地面相接。屋顶由茅草、椰叶、棕榈叶或铁皮构成,墙壁是竹篾或木板。有的房屋是尖顶,有利隔热。高脚屋呈长方形,由正屋、阳台和过廊组成。

正屋是住房,没有床,人们在地上休息。阳台是人们会客或家庭成员休息的地方。高脚屋的支柱高1.5米,主要功能为防止野兽、通风和水害。阳台边的楼梯级数为单数,客人或主人进屋时都必须脱鞋。

水上浮屋也是泰国的一种传统住宅。水上浮屋的结构比较简单,人们在靠近岸边的水中,把较粗的原木埋在水中,然后把木筏拴在木桩上,在木筏上建筑房屋。浮屋房顶用棕榈叶、茅草或铁皮做成,呈人字形。地板是用木板或竹片拼接而成,固定在木筏上。每栋浮屋由3间屋组成,正面朝着江河,可以开关的竹壁全天敞开以利通风。前面是走廊,走廊上安有栏杆,以防止小孩落水;中间是卧室;后面是厨房。水上浮屋可以移动,利于搬迁。

水上浮屋的产生和存在与泰国的自然环境分不开。泰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境内大部分地区水网密布,修建水上浮屋既简便又实用。据历史记载,泰国的吞武里王朝时期,在京都一带有大量的水上浮屋。在曼谷王朝拉玛三世时期,曼谷的水上浮屋曾经达到7万栋之多,居民有35万之众。

河流两岸流动的水上村庄——排列整齐的浮屋构成了泰国的一道独特景观。水上浮屋的消亡与渔业生产的发展有关,今天,由于泰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多数人已经不再生活在水上浮屋中,他们迁居到了陆上。不过,在泰国中部以及曼谷的周围,人们仍然可以见到水上浮屋的踪迹。

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国居民的居住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居民大都住在泰式风格的钢筋水泥结构的建筑中。随着城市人口向郊区的流动和新式居住区的增多,泰国出现了不少现代楼房。这些新居住区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产生强烈的影响。

泰国城市规模不大,但是发展却极快。高楼大厦林立,各种住房外形美观,内部设施比较先进。泰国城市人口逐年增多,但是泰国的住宅增长率却高于人口增长率。从1974年到1984年和从1984年到1988年,曼谷的人口增长率分别为25.3%和7.1%,住宅增长率却高达66%和37.6%。住宅业发展的速度很快,因此没有出现城市住宅紧张的局面。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与人口增长相比,泰国的住宅建设并不滞后,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泰国社会存在着贫富悬殊的现象。曼谷有300多处贫民窟,居住着1/10的市民。

尽管泰国城市化率不高,曼谷却提前出现了城市郊区化现象。所谓城市郊区化是指城市居民自发地迁往郊区,围绕中心城市向周围无限地蔓延开来,形成星罗棋布的居住区,而大量的工作、娱乐、学习场所以及商业服务机构等仍然留在市中心。当前,城市郊区化仅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未出现这种现象。

随着城市郊区化现象的出现,泰国政府于1987年制定了鼓励地产业的政策,允许保险公司投保房地产,从而在曼谷掀起了住宅业建设高潮。在这次开发热潮中,公寓私有共有方式(即所属房产为私有、庭院等公共用地为共有的共管公寓)迅速兴盛起来,共管公寓成为曼谷郊区的主要住宅,是城市郊区化的重要标志。共管公寓中居住的大部分为白领、医生、律师、文职官员、大学教师等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