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舌尖上的中国:中式面点的制作方法介绍

时间:2018-02-26编辑:梓岚

面点成型法

成型就是将调制好的面团制成各种不同形状的面点半成品。成型后再经制熟才能称为面点制品。成型是面点制作中技艺性较强的一道工序,成型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面点制品的外观形态。面点制品的花色很多,成型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镶嵌模具成型等诸多手法。

是面点成型前大多要经过的基本技术工序,也可作为制作饼类制品的直接手法。中式面点中的饼类在成型时并不复杂,它们只需要用擀面杖擀制成规定的要求即可。在制饼时,首先将面剂按扁,再用擀面杖擀成大片,刷油、撒盐。然后再重叠成卷成筒形,封住剂口、最后擀成所需要的形状。

按就是将制品生坯用手按扁压圆的一种成型方法。

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手掌根部按另一种是用手指按(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并拢)。这种成型方法多用于形体较小的包馅饼种,如馅饼、烧饼等,包好馅后,用手一按即成。按的方法比较简单,比擀的效率高,但要求制品外形平整而圆、大小合适、馅心分布均匀、不破皮、不露馅、手法轻巧等。

卷是面点成型的一种常见方法,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两头向中间卷然后切剂,这样的卷剂为双螺旋式,我们称之为“双卷”,可适用于制作鸳鸯卷蝴蝶卷四喜卷如意卷等;

另一种是从一头一直向另一头卷起成圆筒状,这种卷可称之为“单卷”,适用于制作蛋卷、普通花卷等。无论是单卷还是双卷,在卷之前都是事先将面团擀成大薄片,然后刷油(起分层作用)、撒盐、铺馅,最后再按制品的不同要求卷起。卷好后的筒状较粗,一般要根据品种的要求,将剂条搓细,然后再用刀切成面剂即可使用。

是将馅心包入坯皮内,使制品成型的一种手法。包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无缝包卷边包捏边包提褶包等。

切的方法多用于北方的面条(刀切面)和南方的糕点。北方的面条是先擀成大薄片,再叠起,然后切成条形。南方的糕点往往是先制熟,待出炉稍冷却后再切制成型。切可分为手工切和机械切两种。手工切可适于小批量生产,如小刀面、过桥面等;机械切适于大批量生产,特点是劳动强度小、速度快。但是,制品的韧性和咬劲远不如手工切。

是用较稀的水调面在烧热的铁锅上平摊成型的一种方法。摊的要点是:将稀软的水调面用力打搅上劲。摊时的火候要适中,平锅要洁净,每摊完一张要刷一次油,摊的速度要快,要摊匀、摊圆,保证大小一致,不出现砂眼、破洞。

捏是以包为基础并配以其他动作来完成的一种综合性成型方法。捏的难度较大,技术要领强,捏出来的点心造型别致、优雅,具有较高的艺术性,所以这类点心一般用于中、高档筵席。筵席中常见的木鱼饺、月牙饺、冠顶饺、鸳鸯饺、四喜饺、蝴蝶饺、金鱼饺及部分油酥制品、苏州船点等均是用捏的手法来成型的。

可分为挤捏(木鱼饺就是双手挤捏而成)、准捏(月牙饺就是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推捏而成)、叠捏(冠顶饺就是将圆皮先叠成三边形,翻身后加馅再捏而成)、扭押(青菜饺就是先包馅再上拢,再按顺时针方向把每边扭捏到另一相邻的边上去而成型的)。另外还有花捏褶捏等多种多样的捏法。

捏法主要讲究的是造型。捏什么品种,关键是在于捏得象不象,尤其是苏州船点中的动物、花卉、鸟类等,不仅色彩要配以得当,更重要的是形态要逼真。

镶嵌是把辅助原料嵌入生坯或半成品上的一种方法,如米糕、枣饼、百果年糕、松子茶糕、果子面包、夹沙糕、三色拉糕、八宝饭等,都是采用此法成型的。用这种方法成型的品种,不再是原来的单调形态和色彩,而是更为鲜艳、美观,尤其是有些品种镶嵌上红、绿丝等。不仅色泽较雅丽,而且也能调和品种本色的单一化。镶嵌物可随意摆放,但更多的是拼摆成有图案的几何造型。

滚沾成型中最典型的是元宵,即以小块的馅料沾水,放入盛有糯米粉的簸箕中均匀摇晃,让沾水的馅心在干粉中来回滚沾,然后再沾水滚沾。反复多次,即成圆圆的元宵。采用滚沾法成型的面点品种还有藕粉圆子、炸麻团、冰花鸡蛋球、珍珠白花球等。

是将坯皮重叠成一定的形状(弧形、扇形等),然后再经其他手法制成制品的一种间接成型法。酒席上常见的荷叶夹、桃夹、猪蹄卷、兰花酥、莲花酥等都是采用叠法成型的。叠的时候,为了增加风味往往要撒少许葱花、细盐或火腿末等;为了分层往往要刷上少许色拉油。

模具成型是利用各种食品模具压印制作成型的方法。模具又叫模子、邱子,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如鸡、桃叶、梅花、佛手形状的,还有花卉、鸟类、蝶类、鱼类等。用模具制作面点的特点是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且使用方便、规格一致。在使用模具时,不论是先入模后成熟还是先成熟后压模成型,都必须事先将模子抹上熟油,以防粘连。

以上就是中式面点的制作方法了。

推荐阅读舌尖上的中国》烹饪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