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战是哪场?

时间:2016-12-09编辑:历史狂流

如此天赐良机,解放军当然要大加利用。随着宿县的丢失,国民党军的战役布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一点(徐州)两线(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所构成的“十字架”布局变成了 “一条死蛇”。近八十万大军被解放军分割成碾庄黄百韬兵团,徐州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蚌埠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和遭到层层阻击的黄维兵团,完全形成一个被动挨打的态势。

杜聿明往哪里逃与村落攻防战

当黄百韬兵团在碾庄覆没之后,尽快围歼黄维兵团就成为战役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这时候,华野代司令员粟裕在全力配合中野部队作战的同时,密切关注徐州之敌的下一步动向。据他分析,此时的徐州守将杜聿明虽然有固守和突围两个选择,与坐而待毙相比,徐州守敌很可能会弃城而逃。而这一选择虽然更有利于解放军,问题在于,杜聿明一旦决心突围的话,会朝哪个方向突围呢?于是,粟裕站在对手的角度,在综合考虑了战区地理条件之后,为其设计了三种出逃方案:先沿陇海路向东逃至连云港,然后渡海而去,但受限于码头、船只的缺乏,短时间内运作三个兵团几十万人员、装备不大现实;向南走两淮、苏中转进宁沪,也行不通,这条路上河川纵横、水网密布,尤其不便大兵团、重装备行动;那么,沿着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又如何呢?这倒行得通,这里“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集团又近,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部相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就这样,粟裕很快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于是,杜聿明的三十万大军没多久就被围在了陈官庄。

既然逃跑不成,那就作“困兽之斗”。这是黄百韬、黄维还有杜聿明的不二选择。这几个人自被围之时起,便下令部队依托星罗于黄海平原之上的村落实施坚守防御,企图凭借为数众多的美械枪炮与高度集中之兵力对付解放军即将到来之攻击。防御阵地很快被修建起来,其火力密度据说达到了“每隔百米左右一挺机枪(冲锋枪)” 的地步,阵地之外还有大片因高杆庄稼被收割而形成的开阔地。确实是易守难攻!不过,这些 “硬核桃”非但没有咯掉解放军的几颗牙,反而被其抡起的重锤一一砸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