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中国发展北斗导航卫星的重大意义

时间:2012-07-18编辑:历史狂流

据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中国简报”专栏2月3日刊文称,中国于2011年12月29日发布了《2011年的中国航天》白皮书,这表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更加透明。这份白皮书提到,中国在发展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活动的增加;但它并未就其发展空间能力的意图进行很好的说明和解释。这份白皮书对中国支配航天活动的政策说明不多,这自然无助于减轻人们对其国力增长的忧虑。
 
    文章称,2006-2010年期间,中国的成功发射次数几乎是前一时期的三倍,从24次增加到了67次,其中仅有两次发射失败。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大于94%,完全符合发射火箭的国际标准。2010年对中国来是一座里程碑,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发射次数达到了15次,与美国齐平。而中国在2011年的发射次数为18次,超过了美国。“十二五”期间,中国计划利用100枚火箭发射100颗卫星。同时,中国还计划研制三种新型长征火箭——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它们将最终替代目前使用的长征系列火箭。作为同一个系列,这些火箭能够发射更大载荷的卫星,能够为中国空间站和探月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在这些发射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项目。2007年,中国发射了“神舟-7号”飞船,实现了中国的首次太空行走。2011年,中国发射了“天宫-1号”空间站,并实现了与“神舟-8号”的对接。中国在2012年将继续开展载人航天活动,将会发射“神舟-9号”和“神舟-10”号飞船,与“天宫-1号”进行对接。此外,虽然不太明显但更重要的成就是中国发射了遥感卫星。2006-2010年间,中国总共发射了19颗遥感卫星;这其中包括光学成像系统、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情报卫星、气象卫星、气象和海洋监控卫星。中国发射遥感卫星是为了加强国家安全,因为它希望建立C4ISR系统,来支持“反介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发展。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将在未来四年内建立“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第三个显著成就是,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建立。2011年12月,由10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开始为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试运行服务。再加上中国在2012年发射的另外6颗“北斗”卫星,这一服务的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北斗”系统提供的定位精度为10米,远低于美国GPS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文章称,中国还在“十一五”期间进行了两次探月活动;2007年发射的“嫦娥-1号”和2010年发射的“嫦娥-2号”都对月球进行了勘测。未来几年,中国将会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以便部署月球巡逻车。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表述就是,“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根据有关中国航天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的资料,“方案论证”阶段是确定某一项目具体使用何种具体技术的阶段,是在相关部门正式批准项目立项后才会进行的。这表明,中国已经完成了载人登月的可行性研究,而国家领导人也最终批准了该项目的实施。如果该情况的确如此,中国没有选择在专门介绍项目的时候宣布该消息则令人感到奇怪。事实上,在2004年2月中国领导人批准无人探月计划之前,《人民日报》就曾发表一篇有关载人登月的文章;随后在2004年的两会期间,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此外,在有关该白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发言人张炜并没有提到探月计划得到了最高层领导的批准。她表示,对于载人登月没有设立时间表,登月取决于包括重型运载火箭等技术的发展。 
 
 国际合作
 
    文章称,中国在发展自身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加强与他国的合作。过去的十一年里,中国在航天方面的合作活动不断增加。2001-2005年期间,中国列出的技术发展或空间任何合作活动为5项。2006-2010年期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9项;这些合作中的大多数是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间展开的。这份白皮书指出,中俄两国已在空间科学、深空探测等领域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中国与俄罗斯互设国家航天局代表处。它还提到,中国与乌克兰开展了广泛合作,但并未就此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中国与欧洲空间局在“常娥-1”号、“常娥-2”号探月任务上进行了合作;而且,还与英国和法国进行了航天科技方面的合作。未来四年内,中国将会在天文、物理、微重力、空间生命科学、深空探测和空间碎片等方面与其它国家开展合作;将在地球观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导航、空间站技术和空间科学研究方面与他国进行合作;将在空间遥感勘测,跟踪和指挥方面与他国进行合作。
 
商业活动
 
    文章称,中国还希望,推进参与空间领域的国际商业活动。它已经重新开始提供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并且首次进行了卫星出口活动。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委内瑞拉通信卫星、巴基斯坦通信卫星的整星出口和在轨交付;已为印度尼西亚的帕拉帕-D卫星和欧洲通信卫星公司的W3C卫星提供商业发射服务;还与玻利维亚、老挝、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签订商业卫星及地面系统出口合同。中国积极参与商业航天活动发生在发射服务和卫星制造市场竞争因卫星购买减少而发射提供商增加,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背景之下。中国希望,在未来四年内能占领国际商业发射市场15%的份额,以及卫星出口市场10%的份额;这一目标将进一步加剧已经激烈的竞争。例如,中国将在2012年进行五次商业发射活动,并将向印尼交付首颗出口遥感卫星。白皮书还称,中国还会进行卫星整星与零部件出口、卫星地面试验设备出口、卫星地面测控和应用设施建设及服务。 
 
#p#分页标题#e#
中国航天政策
 
    白皮书表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文章称,这份白皮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淡化了航天事业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应用;只是提到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是为了“增强国家安全,保护中国的国家权益”;还尽量淡化了卫星在军事方面的角色。例如,在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称它“已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授时、电力调度和减灾救灾等领域得到应用”;但并未提及任何军事应用。而军方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北斗”系统将会使解放军的作战效能提高100-1000倍,作战费效比提高10-50倍。中国的白皮书并没有提到2007年和2010年进行的两次反卫星试验,也没有提及中国对攻击性空间对抗活动的政策。白皮书称,“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不过,这是中国在进行反卫星试验前的政策。另外,它也没有提及2007年反卫星试验产生大量空间碎片的事情;只表示,中国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空间环境”,并“愿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一个和平、清洁的外层空间”。这表明,中国不会在进行产生空间碎片的反卫星试验。换句话说,也意味着中国将会利用其它方式减少外空的空间碎片数量。例如,白皮书称,中国将开始对空间碎片进行监测,并对任务后的航天器和运载火箭积极采取空间碎片减缓措施。
 
    结论
 
    文章称,《2011年的中国航天》是中国政府在加强航天事业透明度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而且也对自己项目进行了积极的介绍。从这方面讲,这份白皮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它对中国过去五年的航天活动进行了很好的说明,并对未来四年的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从这方面讲,中国的白皮书比美国在航天方面类似的文件提供了更多信息。不过,尽管使用大量篇幅介绍中国的航天活动,但它对自己航天活动的目的则说明不多。从这方面讲,这份白皮书比不上类似的美国文件(如《国家空间战略和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因此,该白皮书并不能减轻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能力增强的担忧。很明显的是,中国会在前两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自己的空间项目;中国已经从测试个人平台,发展到了建设卫星系统方面。在这个阶段期,中国将能够充分利用其空间项目所带来的好处;而在此阶段,其空间项目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商业用途也会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