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佛教中僧人就是指和尚吗

时间:2018-10-30编辑:梓岚

罗汉在佛教中是一种果位,在小乘佛教中罗汉是最高的修行果位,即使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也是仅次于佛和菩萨的第三等果位。有趣的是,罗汉虽说是通过竭尽全力普度众生脱离苦海,在修行上勤奋不怠,最终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但罗汉受佛嘱托,又常住世间,弘扬佛法,为佛护法,为众生造福,也就是说罗汉又在“民间”。

而在人们的印象中,现实中负责弘法的则是僧团,是一个个具体的僧人。实际上,五百罗汉的构成中,本身就有一些罗汉是取自对于佛教的弘扬作出贡献的僧人。很多时候,一般人也会把罗汉、和尚、僧人理解为完全相同的意思。

eec32690ce8963b8c724f4f4403e9568.jpg

僧的意义

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即指信奉佛陀教义,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团。

在佛教尚未兴起以前,“僧伽”一词早在古印度的社会中普遍使用。当时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富人们便依职业性质组织许多不同的团体,如同现代的“同业工会”,这样的团体,即名为“僧伽”;乃至当时所有的政治体制,也都称为“僧伽”。这些在社会上通用的名称,后来被宗教团体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证悟之后,不忘出家的本怀,随即展开弘法度众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陈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团(僧伽)才正式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众”或“聚”的意思。在佛教中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办道,而且是有组织、有系统、有纪律的修行团体,即称为“僧伽”。僧伽又名“僧侣”或“海众”等。《帝释所问经》说:“若人一念诚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稳。僧伽威德,无昼无夜,保护众生也。”

僧的定义不只是指“僧人”或“僧团”。总之,“僧”是三宝之一,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导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征,是割爱辞亲、舍离世乐、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圣证果的人。“僧”是续佛慧命,传扬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圣弟子。

47cad086ebf701571ffee6dfefb7ab96.jpg

初期原始佛教时代,所谓“僧伽”乃专指出家众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从广义上来说,“僧伽”则是指佛教全体的教团。佛法的弘传,人人有责。但是在家信众毕竟有眷属亲人的牵绊,不易脱离束缚,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托付给和乐清净的僧团。僧团毕竟是修身养性、陶铸圣贤的大冶洪炉,是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僧团的重要,由此可知。

僧团的成立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为陈如等五人说法,度他们为比丘僧,这是僧团成立的端绪。

佛陀一生弘化传教,度众无数,打破印度种姓阶级制度,主张四姓皆可出家修道。他度化了婆罗门种姓的摩诃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其中,舍利弗、目犍连为六师外道之一删阇耶的弟子,他们无意间从阿说示口中听到佛陀教导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及“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真理,便带着二百五十位弟子皈依在佛陀座下。

伽耶山尼连禅河边修行的拜火教首领优楼频罗迦叶三兄弟及弟子千人,也受佛陀感化,放弃事火信仰,皈依佛教,做了佛陀的常随众弟子。佛陀又度化了刹帝利种姓的异母弟难陀,堂兄弟阿难、提婆达多、阿那律出家为僧,度化罗睺罗为沙弥,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和五百释迦女为比丘尼。

此外,吠舍种姓的耶舍投奔佛陀出家,其父母则成为佛教最初的优婆塞、优婆夷。还有善友满慈子、摩诃迦旃延等数十位优秀的青年为离欲阿罗汉。

于是“一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僧团于焉成立,是包括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式叉摩那七众弟子的完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