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最新文章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 ...

  •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简介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的简介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年12月13日,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岑洪桂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岑洪桂

    岑洪桂,男,汉族,1924年11月6日生于江苏邳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1930年随家人到南京。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时,岑洪桂的家被日军用火焚烧,未满2岁的弟弟岑小三被活活烧死。他本人被日军士兵推入火海,腿部被烧伤,至今留有伤疤。岑洪桂1956年进入南京建邺骡车社工作;1972年进入南京东方模具厂工作;1979年进入南京快速热水器总厂工作直至退休。2015年,岑洪桂还出访日本长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石秀英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石秀英

    石秀英,女,1926年出生。南京大屠杀幸存者。1937年12月13日,见证了日本军队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的血腥大屠杀,石秀英的爸爸和大哥被日军杀害。93岁幸存者石秀英称,日本人一进城就到处烧杀,“没有头的,没有脚的,没有膀子的很多”。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之前,石秀英和一家人生活在七家湾,爸爸做小生意,母亲做做手工补贴家用,家里兄弟姐妹6个,当时大姐已经出嫁,大哥19岁,二 ...

  •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简介

    南京大屠杀(Nanjing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学术界认为开始于12月5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 ...

  • 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
    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

    淞沪会战失利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动,11月5日在杭州湾的全公亭、金山卫间登陆,中国军队陷入严峻形势,战局急转直下。1937年11月8日蒋中正下令全线撤退,四天后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上海被日本占领后,日军趁势分三路急向 ...

  • 南京大屠杀影像的由来
    南京大屠杀影像的由来

    位于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有一架16毫米的贝尔牌摄影机。通过这架摄影机镜头拍下的日军暴行影像资料,每天都在纪念馆里循环播放。这是留存至今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唯一动态画面,它的拍摄者是美国人约翰·马吉。整整80年前,亲历大屠杀的约翰·马吉,不仅像其他在宁外籍人士一样保护难民、用文字记录日军暴行,而且冒着生命危险,用摄影机悄悄留下了长达10 ...

  • 南京大屠杀前最后的血战
    南京大屠杀前最后的血战

    12月10日,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正式下达向南京发起总攻的命令自这一日起战火自东向西向南京燃起中日两军在南京城垣四周展开了激战南京城墙作为古代军事防御设施,最后一次发挥军事作用,就是在这场南京保卫战里。12月9日光华门外光华门位于南京南线,是南京保卫战期间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之一。1937年,日军步兵第36联队趁中国守军第51师撤守河定桥,而刚奉命赶来的第87师立 ...

  • 南京大屠杀中的百人斩军刀
    南京大屠杀中的百人斩军刀

    一名男子闯入台湾“总统府”后门,持刀砍伤一名守卫“宪兵”。而他行凶的凶器竟是一把从台湾军史馆里偷来的日本军刀,这把军刀上刻有“南京之役杀107人”字样,在军史馆陈列时标注为“南京大屠杀军刀”。那么,这把军刀的主人究竟是谁,他真的在南京大屠杀时杀过107人吗?南京大屠杀的血证此次砍伤宪兵,并不是这把军刀在台湾首次“惹事”。1999年6月19日,一名就读景美女中的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国际友人约翰·拉贝
    南京大屠杀中的国际友人约翰·拉贝

    约翰·拉贝(JohnRabe,1882年11月23日-1950年1月5日),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以其在1937年—1938年的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人道主义行为、以及作为南京大屠杀翔实证据的《拉贝日记》而著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贝因曾是纳粹党员而先后被苏联和英国逮捕。鉴于在南京时的功绩,得到国民政府每月金钱和粮食接济。由其本人所著的《拉贝日记》于1997年出版,并被译为中、英、 ...

  • 《南京大屠杀档案》简介
    《南京大屠杀档案》简介

    南京大屠杀史档案,2014年2月南京市档案局首次向媒体公开一批珍贵档案,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行。此次公布的档案资料共183卷,包括大屠杀期间慈善团体掩埋尸体、救济难民情况统计;公布的珍贵资料将与之前的5组“南京大屠杀史档案”一起,第三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2015 ...

  • 《南京大屠杀档案》的申遗历程
    《南京大屠杀档案》的申遗历程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史档案,2014年2月南京市档案局首次向媒体公开一批珍贵档案,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行。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旨在抢救世界范 ...

  •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经过
    南京大屠杀的惨烈经过

    日军早在攻入南京之前就开始对南京周边地区的狂轰滥炸。1937年11月,日本陆军航空本部通过了《航空部队使用法》,其中第103条规定:“战略攻击的实施,属于破坏要地内包括政治、经济、产业等中枢机关,并且重要的是直接空袭市民,给国民造成极大恐怖,挫败其意志。”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次明文规定可以在战争中直接以平民和居民街道为目标实施空袭,突破了战争伦理的底线。193 ...

  • 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
    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

    1938年2月中旬,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委托原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秘书、金陵大学美籍社会学教授史迈士对南京市区、郊县民众在日军暴行中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工作从1938年3月上旬起至6月中旬止。根据家庭抽样调查,留宁市民财产损失约合法币4000万元,其中房屋损失约1300万,占损失总值的32.5%;动产损失约2700万,占损失总值的67.5%。南京市民私人财产损失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安全区建立
    南京大屠杀中的安全区建立

    正如福斯特写给妻子的信中所说,马吉和福斯特留在南京的一个原因,是与其他20多名留守外籍人士合作,共同建立安全区,以便为难民提供一个避难场所。11月22日,由7位美国人、3位德国人、4位英国人和1位丹麦人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以下简称“安全区委员会”)成立,约翰·拉贝任主席,马吉也是成员之一。委员会规划了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在安全区内设立了金陵大学、 ...

  •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结局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结局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反人类的手段,血腥、残酷地虐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笔者特地把侵华日军部队的番号进行梳理,对以下参与围攻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部队的下场和结局进行了探究。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揭开了大举入侵华中的序幕。8月15日,日军大本营组建上海派遣军,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国际友人明妮·魏特琳
    南京大屠杀中的国际友人明妮·魏特琳

    明妮·魏特琳(MinnieVautrin),中国名华群,美国传教士。1886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西科尔小镇。家境不裕,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奋勇敢的个性,花费了大量时间用于打工挣取上大学的学费。1912年,初到中国安徽,见女子多不识字,便矢志推动中国女子教育,创办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学。1917年魏特琳考取伊利诺州师范大学(IllinoisStateNormalUniversity),毕业后在LeR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国际友人约翰·马吉
    南京大屠杀中的国际友人约翰·马吉

    约翰·马吉(JohnMagee),美国传教士,1884年出生于美国一个律师家庭。马吉在耶鲁大学和麻省剑桥圣公会神学院毕业后,1912年作为牧师被美国圣公会派往中国传教。到达中国后,他在美国圣公会的南京道胜堂作传教士。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南京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期间,马吉担任了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主席和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设立难民伤兵医院,参与救援了20多万面 ...

  •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陈德寿
    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陈德寿

    “要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年近九旬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德寿日前在南京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不时重复着这句话。他的家庭在南京大屠杀浩劫中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好好的八口之家,最终只剩下爷爷和他这一老一小相依为命。想到过去,陈德寿老人表情悲恸。和很多人一样,发生在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杀成了他们家的噩梦,家庭遭受到毁灭性打击。“1937年那年我6岁,那天,日军 ...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背后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背后的故事

    如今的南京市水西门大街418号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所在地。驻足于灰白色调的建筑群落及雕像前,凝重的气氛四处蔓延。截至2015年,纪念馆占地面积12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5000平方米,展陈面积近1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史料20万余件。场馆共分三期工程,其中一期与二期工程由现年86岁的知名设计师齐康院士所操刀设计。一期以“生与死”、“痛与恨”为主题,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