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三藩之乱为何八旗军雄风不再?

时间:2017-03-17编辑:梓岚

在叛乱刚开始是,康熙皇帝集中主力军队全力攻打吴三桂。同时又撤销平南王和靖南王两个藩王。靖南王耿忠明,镇守福建。但是耿忠明在三藩之乱还未开始之前就已经病逝了,他的儿子耿继茂继承了耿仲明的衣钵,世袭了靖南王。在三藩作乱中,耿继茂是主要参与者。

三藩中实力最弱的应该就是尚可喜平南王,他镇守广东,手里只有六万军队。在三藩作乱 的过程中,平南王和靖南王相继投降了清朝。而吴三桂最终称帝,然后在清军的攻势中落败而亡,结束了反叛的一生。

三藩之乱,是汉族中的地主阶级和满族地主阶级的一次对决,但是由于决策层的胆略和历史机遇不同,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三藩之乱,给刚刚结束战争的华夏大地,又添上了一条新的伤疤。

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

三藩之乱是清朝内部的一次大内乱,同时也是圣君康熙大显身手的一次战争。那么三藩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藩之乱,从本质来说,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在满族刚刚入关的时候,实力并不强大。尤其是政治实力。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并没有什么统治经验。尤其是汉人的统治方式,满人必须适应和学习,这样才能在这个古老的帝国生存。基于这一点,满清的最高统治者,就不得不拿出部分权力,与汉人中的地主阶级分享。三藩就是汉人地主阶级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攻打天下的时候,满清贵族愿意和他们共同分享权力。

但是等到天下平定的时候,权力的相等性却导致了一个很重要的矛盾。就是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由于事先除了在名份上有高低之分外,权力的相等性使得中央王朝倍感威胁,不得不时时注意这些“汉人功臣”的动向。

除了这一点,民族矛盾也是三藩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满族和汉族之间,由于两者交融时间并不是很长,再加上满人在入侵之时,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屠杀。使得南方的汉人对满人的憎恶情绪很大。满汉不平等的现状,也使得民族矛盾日益突出。

三藩之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吴三桂的野心扩大,想与清王朝平分天下,而康熙的一纸撤藩诏书,拉开了这一场大战的序幕。对于三藩之乱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史学界也有很多种分析,但是终归一点,三藩之乱,是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最大的一次内战。

三藩之乱结局

关于三藩之乱的结局,最简练的说法不过是“清军大胜,三藩之乱终告平定”。

话说在耿精忠和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康熙十七年,七十四岁高寿吴三桂于衡州称帝,并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此时吴三桂不过是纸老虎,已至穷途末路,在他积郁而死之后,所谓“帝位”被传至其孙吴世璠。康熙二十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吴世璠自杀。

终于,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被完全平定。这对清廷来说,无疑是确立稳定皇朝统治的标志。平叛战争结束之后,清廷没收藩产,充当军饷,并撤藩回京师。#p#分页标题#e#

除去吴三桂所部调边区站、台服役之外,其余各部重编入八旗。福州、荆州、广州派八旗兵驻防,绿营兵则镇守广西、云南,藩镇制被彻底消除。除此之外,该平叛战争之大捷,更意味着饱受“三藩”割据之祸的老百姓得以解放,也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利于边疆与内地经济与文化的沟通交流。

之后于公元1683年,台湾的明郑政权惨遭灭亡,至此,南明抗清实力被彻底消灭,之后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亦不复存在。清廷便开始从事行政与经济财政方面的调整及改革,并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三藩之乱终于翻篇于历史。地方割据势力得以清除,一次国家大分裂亦得以避免。多民族统一国家得到了巩固与发展。同时,中央集权制力量的加强,也促进了抗御外敌能力的提高。

由于三藩之乱可以看出清朝八旗军已经没有了入关时期的雄风,养尊处优让军队战斗力尽失,康熙能击败吴三桂还得得益重用汉人能臣,知人善任才是稳定朝政国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