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盘点:抗战时期中国使用的制式步枪

时间:2016-12-07编辑:历史狂流

可以说——捷克的Vz.24步枪和Zb-26轻机枪就是抗战初期中国装备精良部队的标志!

11、法国“勒贝尔1886”

“勒贝尔1886”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无烟火龘药的小口径步枪,使用8 x 50mm无烟火药步枪弹(之前的步龘枪大都为11mm黑火龘药枪弹,如德国的毛瑟71/84式步枪),8发管式弹仓供弹。它的出现引发了世界步枪的新“革命”,直接导致了“委员会步枪”等一系列近代步枪出现!

虽然8发管式弹仓看上去比后来普遍采用的5发盒式弹仓弹容大,但是供弹系统的可靠性和装填速度(不能使用桥夹装弹)都有所不如。8 x 50mm枪弹的弹道性能也落后于后来的 7.92 x 57mm枪弹。到一战时勒贝尔1886的性能已属落后,但仍然是法军的主力步枪,直到二战前才被逐步取代。

由于“法属印度支那”和云南接壤的关系,法国人最早卖给了滇军首领唐继尧约3万支,后来“云南王”龙云继任后也通过鸦片贸易购进了许多。

抗战时期只有滇军批量装备勒贝尔1886步枪。

12、日本“30式/金钩步枪”

在1897年(明治30年)定型,日本称之为“三十年式小铳”,因该枪的保险上有个钩形在中国俗称为“金钩步枪”。30式步龘枪就是“三八大盖”的前身,优点是6.5mm子弹的射程远、穿透力大,实战射击精度高,发射时无烟无焰隐蔽性好,后坐力小易于使用;缺点是6.5mm子弹穿透力太好击中人体后不易发生翻转造成附带伤害,防尘能力差常导致卡壳。

30式步枪进入中国比较早,早在“北洋六镇”时期就是两大主力步枪之一(另一款是奥匈帝国的“M1895斯太尔-曼利夏步枪”)。由于日本对中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战略,军阀混战时期日本军火被大量卖给了各路军阀,一战时期日本军火一度占到中国军火进口总量的80%!不过由于30式步枪的年代稍远,且不适合在多风沙的中国北方使用,所以其在中国的数量远远小于后来的三八大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