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陆秀夫是陆游的直系后代吗

时间:2017-06-30编辑:梓岚

陆游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自幼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大志,一生主张北上抗金、恢复中原,临终还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篇。陆秀夫是南宋末年坚持民族气节、奋力抗敌卫国的忠臣。

景炎三年(1278),他与张世杰等人立赵昜为帝,徙驻于厓山(即崖山,在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南)。陆秀夫任左丞相,与张世杰共同秉政,外筹军旅,内调工役,坚持抵抗。第二年厓山被攻破,陆秀夫手执利剑将妻儿驱入海中,然后自负赵昜投海而死。

虽然陆游与陆秀夫都以爱国之举被人称颂,而且都姓陆,但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提及他们二人之间有什么直系的血亲关系;史书上也明确记载,陆游的祖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陆秀夫的祖籍是楚州盐城(今属江苏),两地相距颇远。然而,事隔数百年之后,围绕二人的关系,却在学术界生出一段疑案来。

20世纪60年代,有人从《会稽陆氏族谱》中发现,陆秀夫竟是陆游的后代。据族谱记载,陆秀夫是陆游第六个儿子陆子布的孙子,也就是说,他是陆游的曾孙。族谱称陆子布生有三子,第三子陆元楚从山阴迁居盐城;陆秀夫是陆元楚的幼子,他还有两个哥哥,名

陆传道、陆传彦。据载,厓山之役中,陆氏族人随陆秀夫同殉国难的多达十五人。80年代,又有人征集到陆游后人珍藏的《世德堂陆氏家谱》,家谱上也明确记载:“陆宗祠老五房历代书名排列共四十八代,……十四世祖,宋太师左丞礼部尚书宝章阁待制封渭南伯——放翁公;……十五世祖,宋通奉大夫淮南东路提刑——思远(子布字)公,……十六世祖,宋朝奉大夫知盐城县事——圣大(元楚字)公,……十七世袓,宋左丞相殉难厓山——君实(秀夫字)公。”在“历代分支”一栏中,又记载:“宋渭南伯第六支祖佃父宰子名子布”,后注:“字元达,孙即秀夫,宋祥兴二年抱帝昜溺于海,后迁盐城。”

此外,还记载了十五个掏难于厓山的族人。据此看来,陆秀夫是陆游的曾孙,应属证据确凿的事实了。

然而,有一些学者却对上述说法提出异议,理由是:一、龚开所撰《陆君实传》和《宋史•陆秀夫传》,皆不载陆秀夫袓、父名字,史传惯例,祖、父辈若非仕宦或著名之士,不全录,可见陆秀夫祖上为无名之辈;如果他的曾祖是陆游,史传不会不录。二、陆秀夫为宝祐四年(1256)文天祥榜进士,《宝祐四年登科录》明确记载陆秀夫为“二甲二十七名,年十九,曾袓荣,祖大有,父(阙名),本贯淮安州盐城县长建乡长建里,父为户”。

其曾祖、祖父、父亲的名字,竟与《会稽陆氏族谱》所载无一相同,不能不令人生疑。又登科录的惯例,总要记载兄弟几人,但陆秀夫的名下,兄弟一栏却是空白,亦启人疑窦。三、按照陆氏族谱、家谱,陆游孙辈排行为“元”,曾孙辈排行为“传”,唯独陆秀夫不在排行之中,实不合情理。四、攀附名人,光宗耀祖是修族谱的惯例,但查考《陆丞相世系考》和《盐城陆氐族谱》,却不载赫赫有名的陆游,而记载了陆荣、陆大有、陆芳春(陆秀夫的父亲)这些平庸无名之人。

如果陆游确是盐城陆氏的直系先辈,决不可能如此。五、盐城地处淮海地带,南宋时常有胡骑出没,由盐城迁往南方以免遭战祸是合乎情理的,而《会稽陆氏族谱》载陆元楚由南方迁往盐城,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显然,陆游与陆秀夫的曾祖孙关系尚不能定论。但陆氐族谱、家谱的记载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还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下一节:陆游在何处为国“戍轮台”

返回首页>>>宋元历史疑案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