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宋朝经济差点因为纸币崩溃

时间:2017-06-27编辑:梓岚

宋朝作为中国历朝历代商品经济最为发达的时期,为了顺应商品贸易的高度流转,曾经由民间的十六家商铺首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流通4年后,益州转运使(四川省长)见其携带方便,便于流通,便向朝廷打了报告,改由政府作为发行主体。并主导成立了“益州交子务”,作为发行和管理机构。后来交子逐步推向全国,成为新型的流通货币。

对于纸币这种新鲜玩意儿,宋朝统治者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起初时也是相当的小心翼翼。比如交子发行一般都有期限,以几年为一界,到期自动作废,再发行新一届纸币。而且为了保证纸币的信用,没发行一批交子,政府还准备相应的金属货币(主要是铁钱)作为储备钞本,以进行承兑。

然而宋朝赚钱多,花钱也多。每年给辽夏的岁币还只是小头,其庞大的公务员和军队体系耗费巨大,到宋仁宗后期经常把财政拖出赤字来。于是乎,交子印发量年年高涨,到了宋神宗时期,干脆停止回收快要到期的第二十二界交子,让其与新一界的交子同时并行流通。此后两界交子并行成为惯例,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更要命的是,由于财政捉襟见肘,干脆连储备的金属货币也一并省了,让交子成了没有任何支撑的废纸!

古代的纸币泛滥的恶果并不比今天差。等到了宋徽宗时期,新旧饺子的兑换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4,贬值幅度达75%!

不过北宋纸币泛滥,好歹还有富庶的中原之地支撑。靖康之变后,北宋缩水成南宋,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在内的大片领土落入金国之手。领土少了,人口随之减少,财政来源自然大幅锐减。更重要的是,不少制造钱币所需的铜铁矿藏在沦陷之地,这让宋高宗犯了难。

然而地盘少了,开支却更大了。当时宋金之间战火不断,到处都伸手要钱。思来想去,赵构决定让纸币唱主角,于绍兴30年(1160年)发行全国性的新纸币——会子,“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东南会子自此始。”

赵构大概都没吃过通货膨胀的亏,对会子的发行量没有设置的定额,结果短短6年之中,交子发行量达到了惊人的1000多万贯。这个数目是宋仁宋时期交子发行量的8倍多。结果物价飞涨,纸币贬值严重,加上当时的一些其他不稳因素,首都临安一度出现了挤兑之风。

接受赵构禅让皇位的赵昚一看这样下去,经济要崩溃,于乾道二年不得不动用内库和南银库中的一百多万贯存银回收纸币。第二年,又从内库中取出二百万贯进行回收。回收之后的会子也统统烧毁,不再流通。

此后几年,赵昚继续通过定价回收的方式,回拢流通在外的大量会子。到了淳熙二年(1175年)终于将市面上流通的会子降到了二百万贯,经济也暂时稳定下来。十年之后的淳熙十二年,宋孝宗还曾心有余悸地对大臣们说:“朕以会子之故,几乎十年睡不着。”

赵昚是南宋历史上难得的有为之君,经过其有力且得当的货币政策,南宋出现了难得的“会子与见钱等”,甚至是“重于见钱”现象,以至于老百姓都十分乐于使用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