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生平故事成就和结局

时间:2019-02-11编辑:梓岚

李勣与李靖会师,二人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于是一起定计。

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勣领军跟进。李靖行军至碛口,突厥四处溃逃。颉利率部众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被李勣阻拦。突厥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勣,李勣在俘获五万多人后顺利回师。

贞观七年(633年),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朝廷授李勣为金紫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其后,李勣因父丧离职。在不久又获起用,官复原职。

贞观十一年(637年),李勣被改封为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朝廷所封的世袭刺史都只是挂名,不到州郡就任,于是他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

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颇为称职。李世民曾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选贤安民,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的认知糊涂至此。朕现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徐茂公主要成就有哪些?

瓦岗军时期:李勣于隋炀帝大业(605年—618年)末年参加翟让的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军。他劝说翟让抢夺运河财物。在王世充率军讨伐李密时,李勣以奇计多次大败王世充。他又建议李密攻取黎阳仓,使瓦岗军军力大振。守卫黎阳仓时,袭破围城的宇文化及,迫使其解围而去。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生平故事成就和结局

唐高祖时期:武德二年(619年),李勣以李密的领地归顺唐朝,仍任黎阳总管。在被窦建德俘虏后,李勣企图袭取窦建德、谋杀窦建德部将曹旦,后因密谋泄露而重新逃归长安。武德三年(620年)至武德七年(624年)间,李勣随秦王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击擒窦建德、平定王世充、大破刘黑闼及徐圆朗等人。又与赵郡王李孝恭、岭南道大使李靖等一同擒获辅公祏、平定江南。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入侵并州,李勣领军抵御。

唐太宗时期:贞观三年(629年),李勣与李靖等率军十余万,分道出击东突厥。次年,李靖在阴山之战中大破东突厥颉利可汗。颉利可汗战败后,被李勣阻拦,无法北逃。李勣最终俘获东突厥部五万余口后回师。武德九年(626年)至贞观十五年(641年)间,李勣在并州任职共十六年,令行禁止,颇为称职。

贞观十五年(641年),李勣于诺真水(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境内)大破薛延陀军,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五万余人及马一万五千匹。回师途中,又与州兵夹击叛乱的突厥思结部。贞观十九年(645年),李勣奉命进攻高句丽,连破盖牟、辽东、白岩等城,并参与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之战。次年,李勣乘薛延陀内乱之机,在郁督军山(又作乌德鞬山,即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东支)招抚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等人。又纵兵击破薛延陀残部,彻底灭亡薛延陀政权。

唐高宗时期:乾封元年(666年),李勣任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出征高句丽。次年,李勣挥军直进,连取新城、南苏、木底、苍岩、扶余、辰夷等城。并与契苾何力等部合围平壤。九月,唐军攻克平壤,高句丽灭亡。

历史上徐茂公的地位怎么样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李勣名列其中,位于第二十三名。

垂拱二年(686年)正月十一日,李勣与开府仪同三司张行成、扬州大都督许敬宗、尚书右仆射马周一同配享唐高宗庙廷。

徐茂公简介徐茂公生平故事成就和结局

开元十九年(731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设置武成王庙。武成王庙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司空英国公李勣”便是其中之一。而同时代被列入“武庙十哲”的,只有卫国公李靖一人而已。

建中元年(780年)九月五日,唐德宗评定前代功臣,李勣等二十四人被定为第一等。十二月,朝廷敕:“国初以来将相功臣。名迹崇高。功效明著者。宜差次分为二等”(分上等和次等)。经过评定,李勣等三十四人被定为功臣上等。

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李勣。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李勣亦位列其中。

徐茂公怎么死的?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册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庙庭。

徐茂公墓地在哪里?

李勣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约18公里的烟霞新村,处于昭陵(唐太宗陵寝)南侧。墓冢由3个高约6丈的锥形土堆组成,土堆下部合在一起,上部形成倒“品”字形的3个山头,象征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以表彰他生前破突厥、薛延陀之战功。这座墓前有一遍石碑,高5.6米,碑座为1.2米巨龟形,碑首雕刻6条龙。居昭陵陪葬墓碑之冠。碑文由唐高宗李治亲自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