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遣唐使是什么遣唐使晁衡的故事

时间:2018-08-20编辑:梓岚

唐朝经济文化繁荣,法律完备,实行对外开放的友好政策,对许多国家都有巨大吸引力。日本曾经多次派遣优秀人才组成遣唐使团,来学习唐朝的先进制度和文化。晁(cháo)衡就是一名杰出的遣唐使。

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出身日本大和国(今日本奈良县)中等贵族家庭。他从小聪明勤奋好学,仰慕中国唐朝文化,喜爱日本和歌和汉诗,十九岁时被选拔为遣唐留学生,到达长安入太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这是日本人中唯一的唐朝进士,他的才学得到唐玄宗的赏识,赐名晁衡。

晁衡在唐生活了五十多年,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先任司经局校书,负责校勘宫中所藏典籍,并陪同皇太子研习学问,这对他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十分有利。后来,他得到破格提拔,历任左拾遗、左补阙、秘书监兼卫尉卿、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安南节度使等职。

秘书监兼卫尉卿(从三品)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这使得晁衡有机会全面研究中华历史、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结识长安的各界文化名士。他的汉诗创作水平也日益提高,并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储光羲、包佶、赵骅等人成了知音。他们或聚会论文,把酒吟诗;或荡舟曲江,游园遗兴;或寻访史迹,谈古论今,结下了深情厚谊。

有遣唐使来唐,晁衡都参加接待,引导日本大使参观,领略中华文化和风土人情,为中日两国友谊和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敬重地称呼他为“晁卿”“晁巨卿”“晁监”“晁校书”“日本聘贺使”。

但是,晁衡也深深地想念他的祖国和年迈的父母。“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玉镜比喻明月。)这首《长安望月》诗,深切表达出他的思乡之情。他请求回国,唐玄宗没舍得让他走。

753年,唐玄宗答应晁衡的请求,随同日本遣唐使归国,并给予他特别的殊荣:任命他作为唐朝的使臣,护送日本使臣回国。

听到这个消息,诗人们赠诗作别。包佶写了《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赵骅写了《送晁补阙归日本国》。“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一诗的尾联,集中地表达了诗友们难分难舍,此后天涯异域的无尽思念之情。

晁衡十分激动,解下佩剑,留赠中国友人,同时写下《衔命将还国作》的著名诗篇:“百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抒发了感谢中国,珍惜友情,依恋难舍的真情。

晁衡一行在海上突遇风暴,船只下落不明,第二年春天仍然杳无音讯。正在漫游的李白听到晁衡遭遇不幸,不由放声大哭,写下《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万幸的是,晁衡的船只是被暴风卷走飘到越南。晁衡和十多位幸存者历尽艰险回到长安。

770年1月,晁衡在长安病逝。这位中日友好往来的先驱者,长眠在他所热爱的中华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