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正史对司马懿的评价是什么

时间:2020-07-28编辑:罗生门橘子

总的来说,在正史中,司马懿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并不是像演义中写的一样是反面人物,他的厉害程度也不亚于诸葛亮。那么为什么在后来的史书或者民间传说中,司马懿的评价为什么不好呢,无非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司马懿任职于曹魏,曹魏而又篡位汉朝,汉朝是当时的正统王朝,封建王朝历来对篡位的王朝有看不起的意思,因而连带了司马懿。

第二,司马懿本身做事和性格的问题。中国历来推崇光明正大和做事磊落,恰好这方面司马懿做的又不是很好,在《晋书,宣帝记》中有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的描写,说明司马懿是个猜忌多变的人,这恰恰成了一个他在历史评价低的弱点。

第三,他专权。曹魏后期他独霸朝政,独揽朝政大权。史书对专权的权臣评价都很不好,并且他的儿子还篡位,灭曹魏,而建立新朝晋,这也拉低了人们对司马懿的评价。

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功绩,我们要多去看正史,而不是看小说,或者听民间相传,这些带有明显的封建色彩,要多方面去看待。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