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只知道三国群英荟萃?别忘了还有汉朝末年

时间:2016-11-01编辑:梓岚

看三国,世人都只记得吕布、关羽、张飞、黄忠、赵云、马超、许褚、典韦、张辽、太史慈等等武将,以及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郭嘉、荀彧等顶级谋士,但是,这些人其实并不是最辉煌的。

真正汉末的顶级大才数不胜数,但是可惜当时的汉室已经病入膏肓,可惜可叹。

汉末属于汉朝的顶级武将类:

第一、皇甫嵩

武庙七十二将之一,不知道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是什么的可以百度下,最客观的评价,能进入的都是顶级大牛。

可以说,席卷汉末天下的黄巾起义,就是被皇甫嵩平定的,卢植一直磕磕绊绊,朱儁能力稍逊一筹。

黄巾起义中实力能力最强的如波才、彭脱、卜已等,包括接替张角位子的张梁,都是皇甫嵩干掉的。

不要以为当时黄巾起义兵柔弱,曹操最强的军团之一的“青州兵”就是从青州的黄巾兵中挑选出来的,当时的黄巾军有着不生则死的现实压迫和太平道的思想控制,其战斗力还是非常强的,不要以为刘备曹操等真的杀黄巾兵如屠猪狗,其实那只是美化而已。

皇甫嵩与巨鹿太守郭典攻克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杀死张宝,斩杀俘虏十余万人,皇甫嵩将十万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观”。(实在是残忍,都是汉族,他们也只是活不下去了的穷苦人而已)

汉廷任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并晋封他为槐里侯,食槐里、美阳两县的租税,食邑共八千户。(万户是顶级,而当时的黄埔嵩已经八千户了,之后没有没涨到万户就不清楚了,除了权臣弄臣以外历史上达到万户侯的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八千户的都是罕有。)

但是之后,也许是皇甫嵩权威已经足以威胁皇权,所以之后的皇甫嵩更多的是守卫京城等,但是董卓掌权之后差点杀了皇甫嵩,两人的间隙就不多说了,反正就是董卓忌惮皇甫嵩;但是最终还是没杀掉,虽然董卓死后,皇甫嵩又担任了征西将军、车骑将军等,但是实权没掌握多久又被明升暗降的担任了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务。

皇甫嵩死后,被追封为骠骑将军(汉朝一品武将为大将军,但是极少有;一般骠骑将军就是顶级),当年霍去病也是骠骑将军。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槐里侯皇甫嵩”。

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皇甫嵩。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及明代成书的《广名将传》中,皇甫嵩亦位列其中。

 

第二、卢植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

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白马将军公孙瓒以及后来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皆为卢植门下弟子。范阳卢氏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家族。

卢植虽然是一代大儒,但是武功丝毫不弱,兵法韬略了然于胸,在黄巾兵实力最强大的时候,卢植率领北军五校共三万军队对抗有张角率领的最彪悍的十五万冀州黄巾军,连战连胜,并将张角围困在广宗县一个小县城,如果不是后来太监小人作乱,被刘宏下诏免除卢植的职务,并用囚车押送回雒阳,判处无期徒刑。或许黄巾之乱早就平息了。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

 

第三、朱儁

朱儁出身寒门,少年时因赡养母亲而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迁任兰陵令,颇著政绩,获上表举荐。不久拜交州刺史,仅率家兵五千人就大破叛军,平定交州。战后以功封都亭侯,入朝为谏议大夫。

光和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朱儁担任右中郎将、持节。平定三郡之地后,被皇甫嵩上表推功,进封西乡侯,迁任镇贼中郎将。又率军讨平南阳黄巾。中平二年(185年),进拜右车骑将军,更封钱塘侯。后为河内太守,击退进逼的张燕。董卓秉政时,想任朱儁为副手,遭其婉拒。其后出逃荆州,更屯军中牟,徐州刺史陶谦等欲推举他为太师,并传檄各州牧伯,相邀讨伐李傕、奉迎天子。但朱儁却奉诏入京任太仆。初平三年(192年),朱儁升任太尉、录尚书事。兴平元年(194年),行骠骑将军事,持节镇关东,因故未成行。

朱儁镇压黄巾,手段过于血腥。但他不附董卓,明显其节,讽刺迁都,曲表其愤,欲乘傕、汜,更见其深谋远虑。对此,则应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朱儁位列其中。

此三人是汉末三支柱,此三人死后,各诸侯才敢明目张胆的夺权争霸,如有一人在世,各诸侯都不敢随意乱动刀兵。

其实,韩遂、公孙瓒、孙坚等应该也能算是汉将,但是性质不是那么明显。

至于汉末的文臣谋士,那就真的非常多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还凌驾在三国谋士之上。

最直接的有司马徽、黄承彦、庞德公、桥玄、蔡邕等等,包括荀彧和荀攸都是属于东汉一脉的,曹操虽然掌控了汉庭,但是当时手下绝大部分人才,都是隶属汉皇帝,这也是曹操一生都没称帝的原因之一。

这里主要就说说桥玄:

年轻时曾任睢阳县功曹,因不畏梁冀,敢于追究陈国相羊昌的恶行而闻名。后被举为孝廉,历任洛阳左尉、齐相及上谷、汉阳太守、司徒长史、将作大匠。汉桓帝末年,任度辽将军,在任三年,保境安民,击败鲜卑、南匈奴、高句丽侵扰。

汉灵帝初年,迁任河南尹、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170年),迁司空,次年,拜司徒。光和元年(178年),迁太尉。乔玄看到国家日益衰弱,而自已无能为力,于是托病被免职,改任太中大夫。光和七年(184年),乔玄去世,年七十五。

乔玄性格刚强,不阿权贵,待人谦俭,尽管屡历高官,但不因为自己处在高位而有所私请。其人为官清廉,去世后连下葬的钱都没有,被时人称为名臣。

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汉朝的名臣武将,似乎都是文物双全,即是当世大儒,也是绝世名将,与后世的目不识丁武夫和手无缚鸡之力弱书生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