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曹魏文帝曹丕:争雄三国与建安文学风骨

时间:2017-08-02编辑:历史狂流

曹丕对于治国之术还是颇精通的,而且也知人善任。黄初二年(221),曹丕提升辽东(今辽宁辽阳)郡守公孙恭为车骑将军, 使这一鞭长莫及的地区保持稳定。又命张既为凉州剌史,去平息 当地胡人的反抗。重新开通了与西域的联系,密切了与西域少数 民族的关系,巩固了魏王朝的统治。

黄初二年(221),刘备在成都称帝。鼎立三方中已经有两家正式亮出了旗号,只剩孙吴一家了。刘备当了皇帝后,起兵几十万,沿长江东下攻打孙权,要为他死去的盟弟关羽报仇。在刘备 大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孙权派遣使者面见曹丕,向丕称臣,奏章恭敬卑微,并送于禁返国。文武百官一齐道贺,丕也沾沾自喜。 这时,刘晔说:“应乘势出大军,渡江击吴,孙权灭亡了,则蜀 国势单力孤,势难久存。这是天赐良机,不可错过。”曹丕却不以为然,说:“别人投降称臣,我们却乘机翻脸,恐怕会阻塞天下英雄归降之心,更何况其两败俱伤于我更为有利。”曹丕终于接受了孙权的降表,并派太常邢贞前往武昌(今湖北鄂城)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

曹丕听说进攻孙权的蜀军,用树木做栅栏,连营七百多里,于是说蜀军犯了兵家大忌,必败。果然,不久陆逊就在夷陵大败 蜀军。曹丕要孙权把儿子送到洛阳,作为两家和好的保证。孙权虚与委蛇,一味推托。曹丕不禁大怒,于是想趁吴蜀刚刚大战完毕、吴军疲倦起军伐吴。刘晔说:“现在讨伐时机已过去了。孙权刚刚获得胜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仓促将他制服。”曹丕不听,仍遣大军南征。

曹丕大军于十月抵达广陵。江岸上,魏国军队十余万,绵延 数百里,旌旗招展十分壮观。然而东吴戒备森严,无隙可乘。加上这时刘备已死。诸葛亮怕东吴为魏所败,以后独木难支,因此派邓芝使吴,吴蜀重新盟好,使东吴解除了后顾之忧。而魏军这时适逢天气寒冷,水道冰封,船舰不得入江,曹丕只得再次下令 班师。东吴将领孙邵,派部将高寿,率敢死队五百人在曹军归途 隘路上,突然袭击曹丕御营,曹丕大惊。高寿夺得曹丕的备用御 车“羽盖”呼啸而退。曹丕生前的最后一次征伐,就这样结束了。

曹丕在位期间,几次对吴用兵,均无功而还,其实也是必然 结果。此时鼎立三方经过多年经营,根基均已巩固,吴蜀虽然弱 小,但联合起来,足以与曹魏抗衡。曹丕虽然很想建功立业,但当时既不具备灭吴灭蜀的客观条件,曹丕本人也没有曹操那样的雄才大略,在孙权和诸葛亮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面前,他在军事上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成就,并不奇怪。

曹丕虽然在与吴蜀争雄中没有什么佳绩可言,但在文学上 的造诣是有口皆碑的。在父亲的影响下,曹丕和弟曹植,自青少年时就有很好的文学造诣,以后长期同集合在曹氏政权周围的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杨修、邯郸淳等才华横溢的文人 在一起,如鱼得水,诗文大长。

曹操连年在外征伐,常以曹丕留守邺城。曹丕在公务之余,与文友饮宴歌舞,赋诗唱和,隐隐领导着邺城文坛。

东汉建安十六年(221),曹丕被封为五官中郎将以后的数年 间,文学名士之间往来尤其密切。五官将府一时宾客如云,名流如鲫。除孔融因时与曹操龃龉被操所杀,曹丕与“建安七子”中 的其余六子王粲、陈琳等经常在一起,赋诗作文,唱和酬答,欣赏奇文,相析异议。

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天,瘟疫流行,徐干、陈琳等 4人先后去世。文友作故,曹丕不胜悲痛。他写信给好友吴质说: “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何可言邪!

这年冬天,曹丕著述的《典论》脱稿了。在《典论·论文》 一篇中,曹丕对亡友的文学成就和诗文特色作了公正的评说。他 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和亡友诗作特点,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论 点,在文学理论上作出了重要建树。他提出四科八类的文章分类,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体裁特点。同时,在文章中他反对“文 人相轻’’、“贵远贱近’’的倾向,提倡“审己以度人’’。末了,曹 丕意气昂然地提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 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到从来没有过的高度。这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总括了建安时期各位名作家的诗文成就和特点,对文学提出 了新认识和新的观点,确是不朽之作。

黄初七年(226)正月,南征归来的魏文帝曹丕,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文臣武将的簇拥下,返回许昌。这次伐吴,数千战舰, 十万铁骑,旗幡帆幔,庶江蔽日,何等气势。可除了对着咆哮的 江水示示威外,仍没有动着东吴一根毫毛,反而在班师时遭到几百吴兵突袭,弄的手脚失措,真是气煞人!曹丕脸色阴沉,心情 沉重。眼前就是许昌城,许昌城对曹氏父子来说,总是分外亲切, 许多辉煌业绩不都是在许昌这个地方建立的吗!将要进城了,突 然,城南门平白无故地崩塌了。曹丕不由脸色煞白,这可不是吉兆!他心中一惊,命车驾转向洛阳而去。

曹丕到了洛阳就病倒了,弥留之际,曹丕下令立曹叡为太子,并为其选择辅政大臣。也许是神志恍惚的缘故,也许是司马懿平素的干练忠顺给了他良好印象,曹丕在这关键时刻忘了先王曹操的嘱咐:“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丕选择了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也选择了抚军大将军司马懿为辅政大臣。其实,这时的司马懿并无异志。

多年来,曹操对司马懿既使用又限制,时时提防,到曹丕掌权,才渐渐付以实权,令懿独挡一面。曹丕的信任, 使司马懿倍加勤奋忠诚,加上才智过人,确实为魏王朝办了许多 漂亮事,在三国争战的多事之秋,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恐怕曹丕正是看到了这些才做出这一选择的。曹丕并没有错,司马懿毕竟是曹丕死后为曹魏挡住诸葛亮多次攻伐和平定各方叛乱的不 二能臣,没有司马懿,魏明帝的日子会更不好过。问题在于明帝临终竟又一次象他父亲那样托孤于司马懿,而没有看到司马懿此时已权重翼丰,从而为曹氏子孙留下后来的祸患。黄初七年 (226)五月,曹魏开国皇帝兼一代文豪魏文帝曹丕,在洛阳嘉福殿病逝,终年40岁,葬于首阳陵。 


上一节:汉魏嬗代与曹植七步成诗

返回上一级>>>魏文帝曹丕:文武双全的曹魏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