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西楚霸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2016-11-04编辑:历史狂流

3、行事暴烈,屠城滥杀丧失天下民心

秦国对项羽而言,既有国仇,又有杀害他两位至亲(祖父项燕、叔父项梁)的家恨,再加上其本身暴烈的性格作风,是以导致了他对秦军士卒和秦朝治下百姓的滥杀。

他并非不懂政治策略,亦可以为了情势需要赦免秦军主帅章邯,甚至封其为王,然而这就和他分封天下只为驱狼吞虎一样,纯系权宜之计。

新安坑杀二十万秦军,屠灭三秦、火焚阿房,令秦国王室贵族死无遗类,当然是人道主义的重大灾难,而从项羽和楚人的角度,亦是为杜绝秦国政权死灰复燃可能,令其永久消失于历史舞台的必需。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人性之恶就难以抑制,以为屠杀能一劳永逸达成目的,因此在攻灭齐王田荣时,楚军亦对三齐百姓进行滥杀,岂知适得其反,反而陷入民众自发反抗的泥潭。更让刘邦借此良机还定三秦,收得关中民心。

此前萧何入秦宫,已尽取其户籍图册等各种中枢资料。之后刘邦和项羽争天下,秦人踊跃支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为父兄子弟的报仇欲望,是以刘邦集团在短短时间便占据了战略,经济,体制甚至人才上的极大优势,全盘继承了故秦帝国的军国动员能力。

「秦帝国的极限动员能力,可参照秦灭楚之战,在李信蒙恬二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灭后,举国“空甲士”,迅速又给王翦整合了一只六十万人的灭楚大军。而秦末因为胡亥赵高子婴的内讧,导致帝国充其量只发挥出一半潜力,然后20万死在巨鹿,20万死在新安,剩下的留守军不到10万投降刘邦,就这么亡国了。」

所以仅仅一年时间,刘邦就从汉中时的三万兵马,一路速推攻陷东海之滨的彭城,啸聚诸侯联军五十六万,如果不是后面是惨败,这种推进和扩张速度简直就是个军事史上的奇迹。甚至经历损失超过三十万人的彭城惨败之后,刘邦仍能迅速得到关中的萧何输血,集结一只总兵力不亚项羽的大军,与之长期相抗。可以看出故秦帝国的潜力有多大,刘邦萧何张良这些人的政治和外交合纵能力又有多强。

因此,项羽的滥杀暴行,不但令他在历史上有了无可争议的道德污点,同时亦是他最后事业之所以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是必须否定的,无论以古今何种价值观。

4、项氏误立后怀王,后杀义帝,导致政治劣势

项羽不用范增之策,被刘邦嘲笑为其败因。然则归根结底,范增立后怀王熊心之谋,对项氏而言正是一大失策,导致其后在政治上先手尽失。

项燕为故楚名将,曾击败二十万秦军,连陈胜都想到用他而不是末代楚王来做大旗。作为项燕之子,项梁称王在遍地草头王的秦末,已算名望甚高,本可做名正言顺的楚王。一如当时其他各国自立为王的,也并非都是旧王族。如燕王韩广、赵王武臣等。

若项梁称楚王后才战死,那项羽即位为王,正是名正言顺,何来日后背负“叛主弑君”罪名的祸端?相反,项梁定陶败死后,原为项氏傀儡的后怀王迅速出手,夺项羽兵权,不许其西进发展。楚军北上救巨鹿时,又派亲信宋义和范增做主将、末将来压制他;项羽在安阳绝地反击,联络一众楚将,尊“亚父”反水支持,杀掉宋义,方才夺回兵权,进而巨鹿大战,走上人生巅峰。

之后项羽分封诸侯,头号假想敌同样是他名义上的主君:被尊为“义帝”的熊心,而非刘邦,因此对首倡立怀王的范增,直到其死前,项羽恐怕也没真正信任过他,不对他言听计从,实在太正常了。

项羽通过攻杀义帝,虽然夺占彭梁九郡这一天下最膏腴之地,(战国时魏齐楚百年争霸,就是争这一地区的所有权),合并原楚国中枢,这才真正成为手握动员力三十万以上大军、天下实力第一的霸主。

但亦操之过急,政治上失分严重,而名义上的“天子”既然被项羽自己杀掉,那么作为“霸主”对各诸侯名义上的主从地位也不复存在,是以从天下霸主堕为西楚国一介诸侯王,更成为“叛主弑君”的天下公敌,也送给刘邦最好的大义名分,才会有刘邦一年之间便合五诸侯五十六万大军,攻陷楚都彭城的奇观。

5、刘邦能力超卓,天命归汉

虽然兵仙韩信谋战无双,但必须确认,刘邦才是其集团的灵魂核心人物。

除了个人勇武、军事指挥能力不及项羽外,其余用人识人、智谋权术、政治声望,刘邦都在项羽之上,最后得以龙飞在天,那是他自己雄才伟略、理所当然。

甚至哪怕单以军事才能而论,刘邦在楚汉之交也仅仅在韩信、项羽两人之下,至多可能不敌草原民族第一个天骄人物:匈奴冒顿单于,而远高于其余诸人。

刘邦以数千偏师起兵,一路招降纳叛,竟把几百年诸侯联军难攻不落的秦国本土给拿下了,迫降八万秦军,瞬间扩军至十万。这是何等才具?

刘邦令韩信出河北扫荡诸侯,自己于荥阳、成皋扛住项羽数年全力攻势,打成相持局面,本身亦需超强用兵能力方可做到。

韩信评价刘邦充其量能带十万兵,岂不知后世多少乱世争雄,能带好十万大军还能攻必克战必取的,竟然都寥寥可数。

包括号称三国用兵第一的曹孟德,数万兵逆击官渡时何等英武,而带领超过十万大军后,就留下各种败绩和囧迹。

刘邦起兵时都48岁了,就比秦始皇小3岁而已;而项羽起兵才24岁;两个死对头其实根本不是一代人,刘邦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亦远非项羽可比。

而另一方面,以当时人寿命而言,刘邦的出身和年纪亦是整个汉政权的致命弱点。

无论是项羽把握住机会,能将刘邦阵斩,还是多拖几年等到刘邦老死,汉政权马上就是土崩瓦解,一部分向项羽,一部分向韩信输诚投靠的大势,怕是连萧何、张良都未必可免。毕竟按当时风气,降者封侯司空见惯,没任何道德负担。

所以历史上刘邦才登上帝位后仍不知足,拼了老命去削平诸侯。吕雉虽然才识亦算不凡,但相差刘邦远甚,在刘邦没先帮她奠定帝业、翦灭群雄时,亦根本无力驾驭那些如狼似虎。

丰沛集团本来就是和刘邦一起合伙打天下的小股东,非后世那种君臣主奴关系可比,刘氏一族更没有各国旧王族几百年的底蕴传承。事实上,那伙人一样为自己功名富贵,毫不犹豫就卖了刘邦和吕雉的嫡系子孙,宣布他们是“非刘氏子”而斩尽杀绝,居然还纷纷捞到个“安汉功臣”的名头,载入史册。

因此楚汉战争中,项羽鉴于本集团劣势局面,采取的斩首刘邦的战略并非错误,事实上之后三次将刘邦逼入生死一线的绝境。

如彭城之战大胜,本可一战击杀刘邦,却被突起的沙暴所阻;两破荥阳,刘邦亦能在城破后幸运逃脱;刘邦集团对项羽的战略及各方面优势的压迫,险些就要被项羽个人非凡的军事才能所扭转。

对刘邦而言,三次生死一线的机会都能逃脱,正说明其天命在身,天意如此,实非人力所能抗。对项羽而言,三次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连连错过,不是天命归于刘邦,又是什么?

事实上“天命归汉”说,正是从司马迁到班固,两汉时期朝廷官方到民间的一致共识。因此才并不禁止对项羽个人才能的赞美,如实地记述在《史记》《汉书》之中,也让后人得以如实了解项羽这位千古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