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西域三十六国之乌孙国

时间:2013-07-25编辑:历史狂流

  乌孙国西汉初期游牧于天山以北。公元前2世纪初叶,乌孙与月氏均在今甘肃境内敦煌祁连间游牧,北邻匈奴;后放弃敦煌祁连间故土,迁至伊犁河流域游牧。后来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汉朝先后有细君、解忧公主下嫁乌孙。从公元前53年起,乌孙有了大小昆弥两个王统,分疆而治。二者都是内讧迭起,变乱丛生。



乌孙国武士

  乌孙,是西域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同时也是这个民族建立的国家的国名。它是汉代连接东西方草原交通的最重要民族之一。据说,乌孙族是西戎乌氏国被秦国灭亡后西迁的余民行成的。

  乌孙人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在放牧的同时还常常狩猎。他们住在毛毡帐篷里,以牛羊肉为食,以牛羊奶为饮品,风俗与匈奴族一样。乌孙国的马最为著名,当时富人养的马多达四五千匹。在汉朝人眼中,当时的乌孙人是一群性情刚烈暴躁、贪婪狠毒、不讲信用的人,经常兼营强盗的营生。

  有关乌孙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大宛传》中,与《汉书·张骞传》大致相同。此外《汉书·西域传下》中也对乌孙国做了记述。乌孙人原本也是游牧民族,在敦煌、祁连山之间的区域放牧、狩猎,与月氏人为邻。当时,乌孙是个小国,常受到强大的月氏国的奴役。乌孙人把自己的国王称为“昆莫”或“昆弥”,而且,乌孙的王族、贵人的名字,都要以“靡”字为结尾。有记载的最早的乌孙王名叫“难兜靡”。公元前177年,乌孙被月氏击败,难兜靡被杀。乌孙国面临着覆灭的危机。

  难兜靡留下了一个儿子,名叫猎骄靡,当时还是个婴儿。负责保育、辅导猎骄靡的布就翎侯抱着猎骄靡逃了出来,躲过了月氏人的屠戮。逃亡途中,布就翎侯将猎骄靡放草丛中,去寻找吃的。当布就翎侯拿着食物归来,竟然看见一只狼在喂猎骄靡吃奶,还有一只乌鸦叼着一块肉站在旁边。布就翎侯大为惊奇,认为小王子将来定然是个非凡的人物,于是带着猎骄靡投靠匈奴,并把自己看到的神奇景象禀告给了冒顿产于。冒顿单于听了,也觉得太奇妙了,当即决定收养这个乌孙王的孩子。

  十几年过去了,猎骄靡长大成人。单于把乌孙部民交还给他,并扶持他当上乌孙国王。猎骄靡复国后,一心为父报仇,与匈奴右贤王相约进攻已经西迁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国。月氏人根本不是报酬心切的乌孙人和彪悍的匈奴人的对手,连国王都被杀死,头盖骨被做成了酒杯。因此,月氏人被迫继续西迁。

  没有了威胁的乌孙在猎骄靡的领导下迅速强大起来。为了发展,乌孙国占据了原为月氏人所有的伊犁河、楚河地区。留在那里没有逃走的月氏人和原先臣服于月氏的塞人从此成为乌孙国的臣属。乌孙在西域定居后,实力大为增强,不再臣服于匈奴。有户口12万,人口63万,军队18万,定都于赤谷。  这时的乌孙国,已经是西域诸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几乎可以与匈奴分庭抗礼。但是,因为与匈奴人有深厚的友谊,加上不想与匈奴发生战争,影响乌孙国的发展,乌孙王一直对匈奴礼敬有加。

  汉朝当然不希望匈奴有一个势力强劲的外援。因此,汉武帝积极与乌孙王和亲,希望让匈奴失去这个重要的盟友。汉武帝的和亲政策没有在当时生效,却在昭帝时期发生了作用。乌孙与汉朝的关系变得越发亲密,与匈奴的关系则越来越疏远了。

  匈奴壶衍鞮(dī)单于看到昔日的盟友倒向汉朝,对乌孙恨之入骨,连续在汉朝北部边境制造事端,还联合车师国数次入侵乌孙,想用武力威胁乌孙与汉朝断绝关系。当时,恰逢汉昭帝病故,汉朝一时无法出兵援助。匈奴更加有恃无恐,出动大军攻取了乌孙的车延、恶师,掳掠百姓牲畜,并遣使所要被嫁到乌孙的汉朝公主。

  汉朝方面,汉宣帝继位,立即调集了15万大军,发起了西汉时期对匈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出征。按照汉军的作战方针,祁连将军田广明率4万骑兵出西河;度辽将军范明友率3万骑兵出张掖;前将军韩增率3万骑兵出云中;后将军赵充国率3万骑兵出酒泉;虎牙将军田顺率3万骑兵出五原;另派校尉常惠持节监护乌孙军,率5万乌孙军西抗击匈奴。

  五路汉军出塞后,直向匈奴扑去。匈奴人在汉武帝时就已经被汉军吓破了胆,现在听说汉军到了,人人惊慌失色,带着家小,赶着牲畜远避漠北。汉军连匈奴主力的面都没见着,只斩获了小股匈奴,五便凯旋而归了。

  汉军虽然没有遇到匈奴主力,但在声势上震慑了匈奴,并在东线战场上牵制了匈奴的主力,为乌孙骑兵从西线攻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常惠的主持下,乌孙王翁归靡率军袭击了匈奴右谷蠡(li)王的王庭,大获全胜,斩首、俘获单于父辈、公主、诸王、都尉、千长、骑将以下4万多人,获得牲畜70多万头。从此,匈奴的势力更衰弱了,因此更加怨恨乌孙。当年冬天,匈奴壶衍鞮单于就亲自率领数万骑兵向乌孙展开报复,掳掠了乌孙的一些百姓。但在回军途中,匈奴人遭到了大雪严寒的袭击,生还者不到十分之一。

  就在匈奴内外交困之际,匈奴的近邻先零羌、东胡的一支乌桓部也趁火打劫,与乌孙同时进攻匈奴。匈奴三面受敌,又损失了数万人马,被掠走牛羊不计其数。祸不单行的是,在遭到中创之后,匈奴人又遇上连年饥荒,人口锐减,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内部矛盾也日益激化。  在汉朝的全力支持下,乌孙不仅化解了匈奴的威胁,而且大败匈奴,掳获大批人口和牲畜。因此,乌孙人对汉朝十分感谢。但是,乌孙国中仍有不少亲近匈奴的人。亲汉的乌孙人与亲匈的乌孙人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国家实力在内战中大大损耗。东汉末年,鲜卑兴起,趁乌孙孱弱的时候多次袭击乌孙。乌孙人被迫退入到天山山脉中安居。轰轰烈烈的无损王国从此消失了。

  乌孙王朝自从国王军须靡开国,直到迁居天山,一共经历了12代乌孙王,时间长达261年。此后,乌孙人渐渐与邻族融合,大部分被同化了。但也有一小部分乌孙人保留着祖先留下的血脉。明清时,人们还在新疆见到了乌孙部落。提到和亲,恐怕人们首先想起的便是王昭君和文成公主。确实,这两位中原公主都是中原王朝和亲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为民族团结和民族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远赴异域和亲的公主并非只有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两人,很多也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只是,不知为何,王昭君和文成公主名垂青史,其他的公主却被人们遗忘了。江都公主就是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了的与少数民族和亲的公主。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承担了和亲使命的公主。#p#分页标题#e#

  与汉朝此前以宫女冒充公主送去和亲不同,江都公主是一位风姿绰约的正宗汉室公主,又称细君公主,原名刘细君。细君的父亲刘建是江都王刘非的儿子,刘非与汉武帝刘彻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在汉景帝时期平定“七国之乱”时,刘非曾英勇参战,立下赫赫战功,镇守江都(今扬州)27年,是一位忠诚的皇室成员。刘非死后,刘建继承了江都王的爵位。刘建为所欲为,竟然图谋造反,私制玉玺、绶带、兵器、地图等。事情败露后,刘建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也受株连,被处以死刑。

  当时,细君只有5岁,因此被赦免,并被接到皇宫中。做为罪臣的女儿,细君在宫中仍然享受到了皇室子女的待遇。她天赋过人,容貌出众,既擅长琴棋书画,也精于吟诗作赋,深受汉武帝怜爱。10年之后,细君已经长成一个善诗文、通音律、明世理、有气度的汉室公主。

  汉武帝在位前期,西域30多个大小王国几乎都在匈奴控制之下,只有乌孙国,比较强大,对匈奴虽然不抗拒,但也不以附属国的身份依附,而且也表示了愿意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乌孙王猎骄靡还向汉朝提出了和亲的要求,派使者以千匹良马作为聘礼,求娶汉室公主,借此表示永结友好的愿望。  汉武帝对被迫的和亲一直持反对态度,但并不认为友好邻国的求亲也代表屈辱,因此对乌孙王的求亲非常高兴。考虑了一番,他决定让江都公主刘细君担当出塞和亲的重任。



刘细君

  对天潢贵胄、王室宗亲来说,塞外西域实在是一个可怕的蛮荒之地。正因为如此,汉武帝以前的历朝历代,大多以宫女冒充公主,嫁给藩王,不愿意宗室的血脉到塞外受苦。不知道为什么,汉武帝竟然真的要嫁一位公主给乌孙王。究竟是汉武帝不愿“滥竽充数”,失信于盟友,还是对细君的父亲谋反一事终究心有芥蒂呢?没有人知道。皇命不可违背,并不想远嫁塞外的江都公主没有抗争。她希望报答汉武帝刀下留情、养育自己的恩情,也愿意为国家及民族安宁的大局作出牺牲。

  汉武帝见江都公主愿意与乌孙和亲,非常高兴,以厚礼相赠,送嫁时还亲自送出宫门,并派随从官员、乐队、工匠、侍女、护兵等数百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嫁妆,浩浩荡荡离地送江都公主远赴乌孙。

  长安与乌孙,距离非常遥远,途中多有盗匪出没,还有成群的猛兽潜伏待机。江都公主的和亲队伍在行程中遇到了诸多艰险。他们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与盗匪斗智斗勇,与狼群殊死搏斗,还曾遭遇断水缺粮的困境。在这些困难被一一克服之后,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漫漫沙海,茫茫大漠。

  经过一年多的行程,江都公主终于进入乌孙领地。一路上,已经有不知多少随从、护兵命丧黄泉。和亲队伍受到了乌孙王猎骄靡的欢迎。已经年迈苍苍的乌孙王按照乌孙国的风俗同细君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并封都公主为右夫人。但为了不得罪匈奴,猎骄靡又从匈奴娶了一位公主,封为左夫人。乌孙人以左为贵,因此,可以说,乌孙人终究还是更具怕匈奴人。

  江都公主明白汉武帝把自己嫁到乌孙来的目的。她也一直以加深汉朝与乌孙的友谊、消除匈奴对乌孙的影响为己任,多次向乌孙王献计献策,想办法打压匈奴在乌孙的实力。虽然语言不通,生活不适应,一年之中仅能见到昆莫几次,但她主动频频与猎骄靡见面、饮宴,让猎骄靡开心,还凭藉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乌孙国的上层社会巧为周旋,常常赏赐国中的大臣、贵族,很快就时乌孙上下渐渐对汉朝产生了亲近之情。刘细君是一位在政治上非常成熟的女性,为人处世很有见识,她下嫁到乌孙之后,把各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得很好

  尤其是肤色洁白细腻、容貌倾国倾城的江都公主生在王侯世家,气质高贵,受过良好的教育,更让乌孙臣民引以为乌孙国的骄傲。他们亲切地称呼江都公主为柯木孜姑娘、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肤色白净美丽像马奶酒的公主。  虽然在尽力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出生在南方的细君还是无法适应乌孙的生活。而且,乌孙王猎骄靡老迈体衰,言语又不同,江都公主根本享受不到幸福的夫妻生活。她在心情苦闷之下,作了一首《悲愁歌》: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这首悲歌后来传到京都长安。汉武帝看了这首诗,也不禁为之潸然泪下,似乎感受到了西域的寒冷,特地命人送貂裘给江都公主。

  老乌孙王猎骄靡虽然不愿得罪匈奴,但也很怜惜这位体质柔弱、性格内向的汉家公主。尤其是虽然江都公主有意抗衡匈奴公主,但终究地位有别,常常受到匈奴公主欺压。因此,猎骄靡有意将江都公主嫁给自己的孙子军须靡,以保证江都公主将来的地位。

  子孙继承父祖辈妻妾,这本是北方以及西域少数民族的惯例。但对于来自中原的江都公主来讲,这却是不知廉耻的乱伦行为。深受中原礼仪教育多年,这种事情是她无法接受的。于是,江都公主上书给汉武帝,希望能允许她回中原,避免嫁给丈夫的孙子这种丑事。但汉武帝回信说:我正要对匈奴用兵。你应该以大局为重,遵从当地的风俗。

  无奈之下,细君只好入乡随俗,忍辱含悲地嫁给了军须靡。猎骄靡为孙子主持了婚礼之后,不久就去世了。他的儿子早已先他而去,因此,孙子军须靡继承了乌孙王位。江都公主为军须靡生下了一个女儿。

  由于身体赢弱,心中悲苦,再加上产后失调,与军须靡成婚一年后,刚刚20多岁的江都公主病死在了乌孙。江都公主为汉朝与乌孙的友谊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也为中原抗击匈奴入侵尽了自己的力量。细君远嫁乌孙,客观上确实起到了牵制匈奴、断匈奴右臂的作用。江都公主肩负和亲重任,要比公元前33年出塞的昭君早80年,比公元641年入藏的文成公主早450多年。可以说,细君公主是出塞和亲的先躯。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悲情的公主,在历史上却很少被提及,这实在是不公平。而汉武帝为了自己的心愿,不顾江都公主的身体与感情,安排他远嫁乌孙,也实在有损他英明神武之名。

  唐朝诗人戎昱曾做过一首《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p#分页标题#e#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汉武帝假如能读到这首诗,心中也会觉得惭愧吧。  江都公主为汉朝与乌孙的友谊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可惜她早早殒命。汉武帝面对的,是刚刚打开的局面可能毁于一旦的危机。

  就在汉武帝颇为烦恼的时候,乌孙王军须靡向汉朝提出了再派公主和亲的请求。这无疑是一个示好的信号。为了维持与乌孙的关系,汉武帝决定答应军须靡,再选公主出嫁。这一回,他选的是解忧公主。

  解忧是楚王刘戊的孙女。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国之乱”,楚王刘戊是其中的主谋之一,所以失败后家族遭到残酷的洗刷,只有极少数后代侥幸免死,算是留下了一点血脉。解忧出生时,距楚王刘戊自杀已有30多年,家族早已衰败。

  解忧的身世和细君几乎相同,但解忧不像细君那样多愁善感。她从小性格开朗,聪慧乐观,身体也很健康。黯淡的幼年生活磨练了她的意志,使她早早独立,成熟坚强得多。因此,对于被选定为和亲公主,解忧处之泰然,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汉武帝当即封刘解忧为公主,准备了丰厚的彩礼,派人护送公主上路。19岁的解忧公主告别长安,来到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军须靡。两位夫人谁更得宠,关系着乌孙与汉匈之间哪一国关系更亲近。解忧公主与左夫人争的不仅仅是一个男人,更是一个国王,一个王国。

  在开始的较量中,解忧公主落了下风。毕竟,风俗迥异,言语不通,解忧公主难以很快进入状态,几年下来一无所获,而匈奴公主却为军须靡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泥靡,成为王位继承人。乌孙日益亲近匈奴了。危急关头,转机出现了。国王军须靡病危,自知将死,可儿子泥靡年纪实在太小,不能担当重任,于是立下遗嘱,让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等到泥靡长大再将王位还给他。

  不久,军须靡去世,翁归靡继承了王位。这位新乌孙王身宽体胖,被称为为肥王。按惯例,翁归靡继承了堂兄的两位妻子。与反应激烈的江都公主不同,解忧公主坦然接受了乌孙的风俗。既然不能反抗,坦然接受才是的选择,解忧公主是个聪明人。

  翁归靡人长得胖,性格也随和开朗,与解忧公主非常合得来。而解忧公主也学会了乌孙语,习惯了乌孙的风俗习惯,渐渐进入了状态。这一回,解忧公主终于在乌孙站稳了脚跟。她为翁归靡生了5个子女,其中有3位王子——元贵靡,万年,大乐;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解忧公主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

  此后的数十年间,翁归靡对待解忧公主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乌孙与汉之间书信、使者往来不断,相亲相近,同进同退,与匈奴则日益疏远。在这期间,汉朝的西北边疆安然无事,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密切,丝绸之路繁荣一时,汉朝的威仪和影响进一步远播天山南北,西域诸国都争相与汉交好。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被立为乌孙王储;西域小国莎车在国王去世无人即位的情况下,决定迎接解忧的次子万年为国王,看重的就是万年一半的汉家血统;龟兹国王降宾几经努力求得解忧长女弟史为妻,深以作了汉家的外孙女婿为荣;素光后来也称为了乌孙国若呼翕侯的妻子。和亲政策终于在解忧的努力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随解忧公主一起远赴乌孙的侍女中,还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叫冯嫽,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

  冯嫽虽然是卑微的侍女出身,却知书达礼,聪慧且富有见识,尤其能言善辩,沉着稳健。冯嫽到乌孙后,不久就被嫁给显赫的右将军为妻,又因为才华出众,被乌孙上层乃至西域各国贵族尊称为“冯夫人”。她与解忧在宫廷内外互为犄角之势,相互支持,并在出现危机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以使节的身份斡旋于西域诸国之间,化干戈为玉帛,立下了汗马功劳。

  眼见乌孙偏向亲汉,匈奴人对在乌孙风光无限的解忧公主恨之入骨,开始仇视乌孙。在不断的施压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匈奴壶衍鞮单于开始趁汉昭帝新死,汉朝无暇估计西域的情况下率军进攻乌孙,要求翁归靡交出解忧公主,断绝与汉朝的一切往来。

  在解忧公主的鼓励下,翁归靡丝毫不打算向敌人妥协。为了抗击匈奴,解忧公主上书刚刚即位的汉宣帝,请求朝廷出兵共同征讨匈奴。负责辅政的大将军霍光当机立断,在请示汉宣帝后,出兵15万,分五路讨伐匈奴匈奴,并派校尉常惠到乌孙主持乌孙战局。

  西汉军队给匈奴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匈奴人听说西汉大军迫近,根本没敢正面交锋,一路向北溃败。趁汉军吸引了匈奴人全部注意力的时候,在常惠的主持下,乌孙王翁归靡率无损军队袭击了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壶衍鞮单于的叔父、兄弟、儿女、将领被斩杀、俘获无数,大匹牲畜也成了乌孙的财产。

  为了报复,在汉朝撤军后,壶衍鞮单于亲率数万骑兵扑向乌孙,大肆掳掠一番而回。倒霉的是,回军途中,他们遭遇了暴雪,生还者寥寥无几。其后,匈奴境内又爆发了天灾,再也没有外出掠夺的实力。乌孙、先零、乌桓三国趁机联合围攻匈奴,使匈奴全国人口损失十分之三,国力极大削弱,各属国土崩瓦解,从此一蹶不振。

  至此,当年汉武帝“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计划,通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懈经营,终于成功实现了。乌孙击败了强大的匈奴,这让解忧公主的威望在乌孙空前的高涨。翁归靡审时度势,立即上书汉朝,请求为自己的长子元贵靡再迎娶一位汉家公主,进一步加深汉朝与乌孙的友谊。汉宣帝与大臣商议后,立即封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为公主,先让她在长安上林苑居住,学习乌孙语言习俗,为成为未来新的乌孙国母做准备,然后。派遣浩浩荡荡的队伍护送公主下嫁。  然而,和亲队伍刚刚抵达敦煌,乌孙国内却传来噩耗:翁归靡病逝。

  前乌孙王军须靡曾经留下遗嘱,而翁归靡的长子元贵靡还嫌年轻,又失去了父亲的支持,因此,乌孙贵族最终推举军须靡与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泥靡做了新国王。泥靡为人狂悖暴戾,号称狂王,受母亲的影响亲近匈奴,对汉朝怀有敌意。

  西汉朝廷见元贵靡没能成为国王,立刻召回一直在敦煌观望的刘相夫公主,取消了婚约。为了维护汉在乌孙的势力,解忧公主毅然遵从乌孙习俗,嫁给了泥靡。

  泥靡不仅性格非常残暴凶狠,而且在乌孙倒行逆施,全国上下怨声载道。解忧公主虽然为泥靡生下儿子鸱(chī)靡,但两人一直不合,时常剑拔弩张。#p#分页标题#e#

  在看到泥靡倒行逆施、众叛亲离的情况后,解忧公主决定寻找机会刺杀泥靡,以免自己多年来的心血付诸东流。她联合出使乌孙的汉朝使者,为泥靡摆下了“鸿门宴”。席间,有人奉公主密令拔剑刺杀泥靡,可惜剑刺偏了,泥靡负伤逃走。至此,解忧公主与泥靡终于兵戎相见。

  泥靡迅速带兵将解忧公主和汉朝使臣包围在乌孙都城。解忧公主毫不惊慌,带领侍卫坚决抵抗。几个月后,汉朝西域都护府发兵解围,将参与刺杀的使臣押回长安斩首,再派使臣张翁前往审理此案,希望安抚泥靡,暗中支援解忧公主,以求和解。愚蠢的张翁没理解西域都护府派自己前来审案的含义,竟然大模大样地开审,宣布公主有罪,甚至揪住解忧公主的头发破口大骂。愤怒的解忧公主立即秘密上书汉宣帝,陈述了自己之所以要刺杀泥靡的原因和张翁的无礼侮辱。朝廷大怒,将张翁押回斩首,与张翁同去的副使因白白错过了杀死泥靡的大好机会,回到长安后被施以宫刑。

  趁着乌孙国一片混乱的时候,前乌孙王翁归靡同匈奴公主所生的儿子乌就屠杀死泥靡,自立为国王,扬言匈奴将派兵平乱。乌孙国中亲匈奴派全部归附乌就屠,准备夺取整个乌孙国的控制权。他们与集结于边境的汉朝西域都护府大军紧张对峙,战争随时可能爆发。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冯嫽挺身而出,利用丈夫以前与乌就屠交好的关系亲自去劝说乌就屠。她用卓越的见识,出色的口才,以及对西域诸国形势的了解,对乌就屠晓之以理,剖析利害,并以汉朝强大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乌就屠施加压力,终于说服乌就屠,使他愿意退居小王,由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任大王。为此,汉宣帝特意召回冯燎,授予她使臣的身份,代表汉朝对元贵靡和乌就屠分别颁发印绶。汉朝与乌孙之间的战争被避免了,友好关系得以延续。但从此以后,乌孙国也被分成了大小两国,彼此间常常爆发利益冲突。  不久,解忧公主的长子元贵靡和幼子鸱靡相继病故,她的孙子星靡即位为乌孙大国王。星靡为人软弱无能,乌孙国内的势力大多归附了乌就屠。解忧公主留在乌孙的意义已经不大了。她上书汉宣帝,说:“我已经老了,怀念生我养我的故乡,希望皇上准许我返回故乡,以使我的骸骨能埋葬在汉朝的土地上。”汉宣帝读过书信,想到解忧公主少小离家,嫁入异域,50余年历配3王,为了西汉的安宁含辛茹苦,不禁动容,派人接回了解忧公主。

  公元前51年(汉甘露三年),年逾古稀的解忧公主带着孙子孙女回到了阔别了半个世纪的长安城。离家时红颜如花,归来时银丝如雪,中原繁华依旧,儿女韶华已逝。汉宣帝以极高的规格接待、安置了这位功高盖世的大汉公主。解忧安度了两年的晚年时光后,在长安去世。

  解忧公主的名气远不及后来的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但她的功绩并不次于后两者。她识大体、顾大局,性格坚毅果敢,以其大义凛然之气和聪明才智,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和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谓女中巾帼。

  正是因为解忧公主成功联合乌孙与汉朝夹击并大败匈奴主力,才使得汉朝边境在宣帝中期逐步得到安宁。匈奴因此元气大伤,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人开始谋求与汉朝和亲,这才发生了昭君出塞、汉匈关系转为和平的重要历史事件。

  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人攻杀,其幼子猎骄靡被匈奴冒顿单于抚养成人,后来得以复兴故国。

  公元前177~前176年间,匈奴进攻月氏。月氏战败西迁至伊犁河流域。后来,匈奴老上单于与乌孙国王猎骄靡合力进击月氏。月氏不敌,国王战死,余部大举迁徙。乌孙遂迁至伊犁河流域。

  公元前110~前105间,汉武帝将江都公主下嫁乌孙王猎骄靡。匈奴听到乌孙与汉朝联姻以后,亦遣女与昆莫成婚。乌孙王以细君为右夫人,以匈奴女为左夫人。从此与汉朝沟通渐渐加深。

  元前101年,继解忧公主后,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军须靡。在乌孙,解忧公主先后嫁给三代乌孙王,与侍女冯嫽共同致力加深汉朝与乌孙的联系。汉朝与乌孙在这段时间亲如一家,共同抗击匈奴。  

  公元前53年,乌孙国内部分裂,在汉朝的主持下,分为大小两个国王,分疆而治。此后,两者间内讧迭起,变乱丛生。

  公元5世纪初,蠕蠕入侵,乌孙被迫西迁葱岭山中,不久被蠕蠕所灭。乌孙国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