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

时间:2020-09-10编辑:历史君

  诗意栖居是很多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谁又不希望能够过上高端的游居生活呢。但在古代,可能对一些文人来说诗意栖居是一种痛苦,例如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文人辛弃疾。我们上学时,应该都有学过辛弃疾的作品,他的爱国精神可以说值得每个人学习。但实际上,辛弃疾的身份不止是一名文学家,更是一位带兵打仗的将领。对于辛弃疾来说,能够上战场杀敌,报效祖国才是他一生所追求。

  辛弃疾的早年经历

  辛弃疾,出生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这时候的中国北方在金人的统治之下,辛弃疾深切地感受到了亡国之痛,从小就树立起了恢复中原、报仇雪耻的鸿鹄之志。

  这一年,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抗金,先后取得郾城、颍昌大捷,收复郑州、洛阳之地,离原北宋京城开封近在咫尺。然而,就在胜利的旗帜即将插到故国京都的欢欣时刻,形势却急转直下,岳飞被召回,解除兵权,投入监狱,年余后即被处死。同时,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官方以正式的文件形式,确定了对金的屈辱外交。

  1161年,金国发生内乱,21岁的辛弃疾带领两千人,加入了耿京的忠义军(耿京,集结山东、河北忠义军马,自称天平节度使,率众起义,举起了抗金的大旗,成为了沦陷区势力最大的抗金武装),被任命为掌书记。

  1162年,辛弃疾带领部分忠义军人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受到宋高宗赵构的热情接见。宋高宗当面封辛弃疾为承务郎、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另册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知东平府兼节制京东、河北路忠义军马。

  然而,此时忠义军内部发生变故,义军将领张安国、邵进暗杀了首领耿京,二人还率领部分义军将士投靠了金国。于是辛弃疾仅凭50轻骑,于集结5万之众的金营锄奸成功,并能全身而退,其机智勇敢和高强的武艺不得不让人佩服。

  从此,辛弃疾在南宋朝野间声名鹊起。宋高宗仍授他节度掌书记、江阴佥判。这一年,他刚刚22岁,真是英气逼人,气吞万里如虎,怪不得宋高宗见后也会再三赞叹。

  辛弃疾临终喊杀贼什么意思诗意栖居对于辛弃疾来说是种痛苦

  辛弃疾南归之时,宋高宗已经当了36年皇帝。其间,除了间或与金人有过对峙和战争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以向金乞和为主。尤其是任用秦桧为宰相的近20年中,对金国输金送币、俯首称臣,推行屈辱外交甚于有宋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其政策遭到了许多仁人志士的诟病。1161年,金主完颜亮撕毁和约,率大军再度南侵,结果却被一个朝廷派到前线督军的文官虞允文打得大败亏输。在朝廷为此欢欣鼓舞的同时,或许是宋高宗内心感到了惭愧,第二年,他就以“倦勤”为由,将皇位传于养子赵昚,即宋孝宗,自己提前退休了。

  宋孝宗继位后,曾一度有志于恢复故国,积极准备北伐。继位的第二年,即隆兴元年(1163),他匆匆启用一直主战的老臣张浚为枢密使,都督长江沿线各路兵马十余万,分兵北伐,史称“隆兴北伐”。北伐之初,也确实收复了部分失地,但在后续战斗中,由于准备不充分,将领闹矛盾,部队不协同,最后导致在宿州符离(今安徽宿州)大败于金军,只得再次向金议和,史称“隆兴和议”。

  渴望一展宏图的辛弃疾,眼见北伐战起战败,却没有资格参战。在南宋,像他这样从沦陷区回归朝廷的人,被视为“归正人”,这样的身份不可能立即得到重用。

  “隆兴和议”之后,朝廷又以乞和为对外政策,辛弃疾的将才便失去了展示的机会。但作为以抗金复国为人生志向的辛弃疾,归宋之后,一直在等待北伐的召唤,只要有一丝机会,他就会“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此后近20年,他一直在各地任职,一方面尽力当好地方官,为民造福;另一方面积极建言,向朝廷献强军良策;再者,最重要的是,他始终在为北伐做准备,只待一声令下,他随时能提剑上马,杀敌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