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李定国生平简介李定国的故事李定国的结局如何?

时间:2018-11-20编辑:文二

李定国生平简介:李定国的故事有哪些?李定国的结局如何?下面为你介绍:

李定国生平简介

李定国(1620~1662),字宁宇,陕西榆林人,明末清初知名的农民起义将领。后联明抗清,因护驾有功,被永历帝封为晋王。

李定国生平简介李定国的故事李定国的结局如何?

李定国的故事有哪些?

一、戎马倥偬 转战四方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家。由于明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田赋日重,灾害连年,民无生计,李定国的父母均早亡于贫病之中,幼时的李定国只好流浪乞讨,苦度时日。崇祯三年,张献忠起义军占领陕西米脂,李定国长途跋涉,投到了起义部队,张献忠见他父母双亡,聪明伶俐、性格倔强,便将他收为养子,跟随张献忠左右,习练武艺,转战四方。

经过十来年的战斗生活,李定国已成长为一个具有较高军事素养和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他二十岁时,已经长得身材魁梧,仪表非凡,因其长得很像《水浒传》中的小旋风柴进,故人称他为“小柴王”。在战阵中,他经常一马当先,骁勇无比,被誉为“万人敌”、“小尉迟”。在戎马生活中,他勤奋好学,深明大义,通读了史书,还常与文人交往。对人和蔼可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颇得军心,深受别人爱戴。

崇祯十四年(1641)春,张献忠把明兵部尚书杨嗣昌所率的主力甩在四川,突然兵出湖北,围攻襄阳。襄阳地控江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张献忠连攻数日,一直不能得手。李定国献计说:“襄阳城固,不可强攻,只宜智取。”并自告奋勇,要求化装打入城内,实行里应外合之计。张献忠表示同意,于是李定国率二十名健卒,化装成官军模样,带着截获的杨嗣昌发往襄阳的檄文、符验,进入襄阳,被襄阳城内守将安置在承天寺中。时至半夜,李定国等在城内四处放火、往来冲杀,并乘守军慌乱之际,杀上城楼,大开城门。埋伏于城外的义军,涌入城内,只费了几个时辰,张献忠就全部占领了襄阳城,杀了襄王朱翊铭,粉碎了杨嗣昌的“圆盘围剿”。

崇祯十六年(1643),李定国随张献忠夺取了武昌,拥立张献忠为大西王。崇祯十七年,李定国随张献忠挥军入川,破夔门(今四川奉节),陷涪陵,占重庆,犹如风卷残云。八月占成都,张献忠登基,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自为大西王,亦称秦王。分全军为一百二十营,命孙可望为平东将军,统十九营;命李定国为安西将军,统十六营;命刘文秀为抚南将军,统十五营;命艾能奇为定北将军,统十二营。他们四人皆为献忠养子,合称“四将军”,专事征战,构成大西军作战的主力。

清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军占领北京,然后在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耿精忠的引导下,继续追击大顺。李自成寡不敌众,退守关中。顺治三年(1646)秋,张献忠出师川北,部将刘进忠叛变,引清军乘迷雾偷袭张献忠大营。在突围时,张献忠被箭射中而死。张献忠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率领大西军,继续抗清。但根据当时情况,为保存实力,避开清军锋芒,遂率军撤离四川,向贵州转移。

当时贵州和西南各地控制在南明桂王手中,与大西军处于敌对状态,闻大西军南下,派军阻击。大西军且战且进,于顺治四年(1647)正月,进抵遵义。稍事休整,然后挥师南下,渡过乌江,克定贵阳。二月中旬占领定番(今贵州惠水)以后,他们商讨今后出路和作战方略。孙可望主张进军广西,继续与南明周旋,如战事不利,可转入南海。李定国反对此议,主张西进云南,联明抗清,他说:“当今之际,清军大举南攻,国破家亡,生灵涂炭,我们与清军势不两立。大敌当前,如果还与明军厮杀,我们将腹背受敌,而清军势必坐收渔人之利。只有联明抗清,深入云、贵,站稳脚跟,养精蓄锐,然后东出湖广,北取中原,才能打出天下。”将士们都拥护李定国的主张,孙可望也只好同意,而且孙可望被推为主帅。顺治八年(1651),明永历帝(即桂王朱由榔)封孙可望为秦王,大西军联明抗清正式开始。

李定国生平简介李定国的故事李定国的结局如何?

二、巧用象队 智胜清军

孙可望受封秦王后,住在贵阳。让李定国回昆明去镇守云南。李定国回到云南,努力加强军事建设。为了充实军队的供应,他规定把昆明附近的田地和盐井统一归政府管理,老百姓只要把产品的十分之四交给政府就行了。“官四民六”的赋税,比明朝的赋税少了很多,深受百姓拥护。这样既解决了军队的供应,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李定国还下令把各地对军事上有用的工匠都召集来编在军队里。工匠参加了军队,不但可以修造武器,还能逢山开路,遇河搭桥,挖地道,架云梯,修筑防御工事等等,使部队的战斗力得到明显加强。

李定国在设法解决军队供应,武器装备和工兵建设的同时,还天天操练兵马,一年功夫就练出三万精兵。他又特地从缅甸等地买来许多大象,组成一支特种兵——大象队,请专人进行训练。后来在桂林之役中,这支大象队起了很大作用。

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1652)三月,李定国在军事上已经做好准备,便写信给孙可望,建议向清兵发动一次大反攻。孙可望命征虏将军冯双礼领兵伴随李定国,组成东路军,以八万兵马攻湖南。命刘文秀和讨虏将军王复臣、万军都督白文选组成北路军,以六万兵马攻四川。北路军于七月收复叙州(今四川宜宾)和重庆,活捉了清军督统白含贞、白广生,把清军攻四川的主将、平西王吴三桂围困在保宁(今四川阆中)。十月,吴三桂突围回到汉中(今陕西南郑),王复臣战死,但四川大部分地区已收复。王复臣死后,白文选另带一支部队从重庆出发,配合东路军攻入湖南。

北路军进展顺利,东路军也获得了很大胜利。这年五月,东路军攻克了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杀了清军总兵杨国勋,清军主将沈永忠退守湘潭。此时,李定国驻扎在靖州以东的武岗。当他了解到桂林的防务空虚,便于六月带兵南下,并分兵三路:右路夺取桂林以北的重要据点严关,左路攻全州,他自己率中路直取桂林。

左路军出师先捷,李定国要求他们暂时不要急攻全州,防止全州之敌突围窜向桂林,加强桂林的守军力量。命令还没有传到左路军那里,全州已被拿下。李定国当机立断,决定集中优势兵力,一鼓作气攻下桂林。三路大军在严关会合后,即对清军展开了猛攻。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李定国命令大象队参战。当时正遇上雷雨天,这些庞然大物在雷鸣电闪中一冲而上,搅得敌阵大乱。清军横尸遍野,狼狈溃逃。李定国趁热打铁,昼夜围攻桂林,清军主将、定南王孔有德自杀,七月初四攻克了桂林。接着,李定国又攻克了柳州、梧州、永州(今湖南零陵)、衡州(今湖南衡阳),直抵长沙。

李定国的节节胜利,使清朝统治者大为震惊,十月,清廷派皇族敬谨亲王尼堪率领十万大军扑向长沙。李定国在胜利面前冷静地估量了一下形势,觉得自己的部队虽然士气很高,但经过半年多的连续作战,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清军来势凶猛,又是精锐的主力,便决定撤出长沙,退守衡州。在衡州城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四天四夜不分胜负。李定国此时使出大西军惯用的以假隐真的战术,在十一月二十三日的一场激战中,命令队伍假装打了败仗,边战边退,直把清军诱进预设的埋伏圈里,然后层层包围,四面围歼。清军东冲西突,溃不成军,尼堪被斩杀,尼堪的部队全军覆灭。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李定国歼灭和击溃数十万清兵,杀死了两名位于王爵的主将。桂林、衡阳的两次胜利,是明朝抗清以来的空前大胜利。

李定国的结局如何?

桂林、衡阳两次胜利带来的大好形势,不久即被孙可望所破坏。

李定国的战功,使孙可望大为嫉妒。孙可望在他的部将怂恿下,决定亲自带兵到前线,想打个漂亮仗来提高自己的声望。在去前线时,孙可望把明永历帝赐给李定国军队的赏银八万两减到一万两,还把永历帝封李定国为西宁王的诏书扣下不发。孙可望到了湖南,又派人让李定国到沅州去见他。当时有消息说,孙可望想在沅州把李定国扣留起来。李定国为了避免和孙可望发生冲突,便把大部兵力留在湖南,防守已经克复的地方,自己率领部分兵马到两广一带去和敌人作战。

李定国生平简介李定国的故事李定国的结局如何?

顺治十年(1653),李定国进攻肇庆和桂林没有得手,就采取逐步发展的打法。他先攻打两广交界地区的一些小州县,当攻下广西的贺县、平乐和广东的化州、石城(今廉江)、高州(今茂名)、罗定、电白、阳江和阳春等州县之后,接着就围攻广州。清军镇守广州的主将是明朝降将、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继茂。后来,清军统制朱玛剌又从南京调兵支援,清军兵力占了优势。这年十二月,李定国与清军在新会附近的珊洲打了一仗,遭到敌军夹击。为了保存实力,李定国兵退南宁。

李定国围攻广州时,曾经写信给郑成功,要求他派兵支援。郑成功派部将林察、周瑞等率水师参加广州战役,但行动迟了一步,四月才到达虎门,这时的李定国已退往南宁。顺治十二年(1655)五月,刘文秀率六万军队,战舰千艘,从四川出三峡,先进军湖南常德,再兵分两路攻打岳阳和武昌,都没成功,只得退守贵阳。

由于几次战事失利,西南地区抗清的形势不断恶化。而这时的孙可望篡夺皇位的野心却愈来愈大。早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三月,孙可望知道明永历帝曾两次秘密派人去请李定国保驾,立即捕杀了参与这一事件的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从此,孙可望要除掉李定国更为心切,顺治十三年(1656)正月,孙可望再次派部队去南宁攻打李定国。这时,李定国的部队总共还不到一万人,他一面主动撤出南宁,一面寻机在田州(今广西田阳)打了一次突袭,获得胜利。孙可望兵败田州,估计李定国会领兵去保护明永历帝,即派白文选劫持永历帝去贵阳。白文选原是李定国的部下,也是一个力主联明抗清的将领,他推说车马一时准备不齐,故意推迟回贵阳的日期。三月,李定国赶到永历帝住所,护卫永历帝来到由刘文秀镇守的昆明。因这次护驾有功,李定国被封为晋王。

为了让孙可望停止搞分裂活动,李定国、刘文秀派白文选到贵阳去进行劝说工作,并于顺治十四年(1657)四月,将孙可望留在昆明的家小送到贵阳。孙可望不仅不听劝说,反而以十四万大军杀向云南。八月,双方在交水(今云南霑益)决战,孙可望各营将士倒戈,高呼欢迎晋王,孙可望一败涂地,逃回贵阳,贵阳守将不接纳他,孙可望只好率十几人投降了清军,向清军提供了大西军的全部机密和云、贵山川的形势。

顺治十五年(1658),清军从四川、云南、广西派出三路大军,一起压向贵州和云南。重庆、贵阳、遵义相继失守。尔后,清军以信郡王铎尼为统帅,兵分三路进攻云南。北路的吴三桂从四川南下;南路的卓布泰从广西西进,中路的洛汑、洪承畴从湖南攻入贵州后由铎尼亲自统领。吴三桂军进入云南后,永历帝在李定国的保护下,从昆明向西撤退。

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占领昆明后继续西追。李定国集结溃散的将士,选出六千精兵,在怒江以西二十里的磨盘山(高黎贡山的一支)的狭路上设置三道伏兵,准备敌军进入“口袋”后,进行首尾夹击。本来吴三桂军已中计,先头部队已进入埋伏圈,正当进入第二道伏兵线时,李定国军的大理寺卿卢桂生叛变,设伏失败。打伏击的计划虽然遭到破坏,它却给清军沉重一击,清军死了十余名都统以下的将领和几千精兵。

磨盘山之役后,永历帝慌忙逃入缅甸,和李定国失去了联系。李定国一面在滇缅边境继续坚持抗清,一面派人到缅甸境内寻找永历帝。当他得知永历帝在缅甸都城阿瓦的者梗时,曾先后三十余次派人去接永历帝,由于当地政府和永历帝随身臣僚的阻挠,皆未成功。这时,边境条件非常艰苦,白文选在部属的胁迫下降清,但李定国的抗清意志始终没有动摇。

顺治十八年(1661),吴三桂统率十万大军开进缅甸。康熙元年(1662),二月,缅王将永历帝及其亲属交给了吴三桂,四月,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所杀,南明王朝至此灭亡。

李定国得知永历帝被杀的消息时,正转战于勐腊,悲痛万分,再加上他积劳成疾,病情日益恶化。康熙元年六月,因忧愤而病逝。临死前,他对部下说,宁可死在荒凉的边地,决不可投降!剩下来的几千名大西军士卒,因为失去了统帅,也逐渐散去。

李定国出身贫农之家,但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成长为一个有远见、有胆略、有抱负、有才干、英勇善战、百折不挠的名将。他死后,勐腊地区的各族人民,为他建起了一座“汉王庙”,奉祀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