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冯道生平简介冯道的故事冯道的结局如何?

时间:2018-11-16编辑:文二

冯道生平简介:冯道的故事有哪些?冯道的结局如何?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五代宰相冯道的故事:

冯道生平简介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五代宰相。

冯道早年曾效力于燕王刘守光,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先后效力于后唐庄宗、后唐明宗、后唐闵帝、后唐末帝、后晋高祖、后晋出帝、后汉高祖、后汉隐帝、后周太祖、后周世宗十位皇帝,期间还向辽太宗称臣,始终担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冯道病逝,追封瀛王,谥号文懿。后世史学家出于忠君观念,对他非常不齿,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司马光更斥其为“奸臣之尤”。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偁誉”的声望。

冯道生平简介冯道的故事冯道的结局如何?

冯道的故事

一、出身寒微 笃学为相

冯道祖先为农为儒。冯道小时候朴实纯厚,好学。善作文,不以贫穷为耻。冯道生活在五代乱世之时,能在官场混迹五十年,确实不易。一是他善于钻营,一是他能够吃苦。后唐庄宗李存勖未称帝前,割据晋阳,从父亲李克用那里袭爵晋王,冯道在晋王府中担任掌书记,当时庄宗书翰甚繁,全由冯道掌管。后梁末帝年间,李存勖出兵梁,两军夹黄河对峙,史称“夹河之战”。这是五代史上的一场大战,打得十分激烈。晋与梁夹河对峙,冯道居军中,“住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草上”。冯道虽是李存勖的亲信,却能住草棚,睡干草,适应战争的艰苦环境。当时晋军粮饷匮乏,多几个将领陪李存勖吃饭,主管的人都办不了。大将郭崇韬向李存勖建议,减少陪食人员,为此,李存勖大为光火,说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哪里还当得了主帅,闹着要回晋阳。幸亏冯道出来打圆场,说:“粮饷的确困难,郭崇韬的建议,完全出于对晋王你的一片忠心。”这场冲突因冯道调解而缓和下来。因为冯道吃苦耐劳,在晋军中是很有名的。他的排解,具有现身说法的性质。后唐庄宗同光年间,冯道因居父丧,步行回到景城,兵荒马乱,又遭灾年。冯道倾其所有以救乡里,他耕种田野,亲自上山砍柴,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以及力不能耕者,冯道往往夜间前往,偷偷地为人家代耕。人家后来感谢他,他却认为是应该的。

冯道从政,是从在幽州军阀刘守光处当参军开始的。刘守光凶残狠毒,对下属十分凶残,一言不合,立即诛杀。有时杀了还叫人割其肉而生食。一次,刘守光要发兵攻打易、定二州。冯道劝他不要轻易攻打,刘守光大怒,把他投入狱中,过了不久,冯道逃离幽州,来到太原,投在晋大将张承业的门下。张承业是个宦官,就委派他担任太原监军使府巡官的职务。张承业是晋王的托孤之臣,在李存勖集团中权力很大,由张承业推荐,冯道才成为李存勖的亲信,跟随李存勖南征北战,为后唐灭梁立下了功劳。李存勖虽是员猛将,但却不是个治国之才。当了皇帝后,重用前朝士族,轻视出身寒微的人,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冯道在庄宗时代默默无闻。待到庄宗被杀,明宗李嗣源即位,冯道才崭露头角。

明宗李嗣源是个武夫,即位时年已六十岁。但他从庄宗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单靠武功,巩固不了统治。即位后,他比较重视文人。他夺取帝位后,封安重诲为侍中并中书令。安重诲是个粗通文字的人,而李嗣源是个武夫,不知书,四方奏章都由安重诲读给他听。李嗣源对安重诲要求选文学之士与他共事。他问安重诲:“先帝时的冯道何在?”重诲回答说:“在当学士。”明宗说:“我知道,这是真正的宰相。”于是,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迁兵部侍郎。一年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了宰相。

二、仕晋七载 好事三桩

明宗当了八年皇帝,冯道当了七年宰相。明宗当政期间,比较注意减轻人民的负担,使中原地区的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在五代乱世出现了一个短时期的小康局面。这个局面的出现,自然和冯道的辅佐分不开。

在这期间,冯道做了几件值得称道的好事。第一,重视选拔人才。冯道拜相后,凡孤寒之士,有知识与才能者,必引荐录用。而对出身衣冠门第而举止浮躁者,必限制他们。这比庄宗时代只看重衣冠门第,无疑是一个进步。第二,作为宰相,他经常向明宗进谏,要他居安思危,重视民间疾苦。明宗统治时期,连年丰收,对此明宗十分得意。一天,他问冯道年景如何,本来想听到一些阿谀之辞,谁知冯道却给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他当年在晋王府,奉命出使中山,中间要过井陉,井陉是天险,于是就格外留心。及至平地,不再小心留意,为马所颠扑,几乎送了命。冯道接着就向明宗进谏道:“我说的虽是小事,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情享乐。兢兢业业,这是臣希望于陛下的。”

冯道生平简介冯道的故事冯道的结局如何?

又一次,明宗问冯道:“天下丰收,百姓日子过得怎样?”冯道又乘机对明宗进谏说:“谷贱伤农,谷贵饿农,这是常理。我记得聂夷中的《伤田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帝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听了,立即要侍臣抄录这首诗,常常诵读。第三,冯道和另一宰相李愚于长兴二年(931),奏请明宗同意,进行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九经》,这次雕印是冯道主持,由国子监负责的。这套书从后唐开始,经过晋、辽、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历时二十二年,到后周广顺三年(953)才完成。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

三、奴颜婢膝 长乐自安

后唐明宗在长兴四年(933)十一月去世,儿子李从厚即位,当了四个月皇帝,明宗的义子李从珂就兴兵夺取皇位。在这次五代史上屡见不鲜的政变中,作为宰相的冯道,先躲到明宗女婿石敬瑭的军中。早上上殿,不见皇帝,他知道李从珂兵变。他不打听皇帝的下落,而是召集百官,商议如何迎接李从珂当新皇帝。因为他知道李从珂是个拥有重兵的将领,而李从厚却是个“寡柔少断”的小孩子。冯道要人立即准备迎立李从珂当新皇帝的文书。中书舍人卢导说:“哪有天子在外,大臣就劝别人当皇帝的道理。”另一宰相李愚也支持卢导说:“舍人之言很对。”冯道却说:“别管那一套了,还是面对现实吧!”当李从珂到了后唐京城洛阳附近的蒋桥时,冯道率百官列队欢迎,并上表劝进。但李从珂即位以后,对冯道并不信任,先是免去宰相,后外放到同州(今陕西大荔)当节度使。以后,又召回洛阳,封了他个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司空。

一年以后,李从珂又和石敬瑭闹翻。尽管石敬瑭向李从珂献出了李从厚,但仍然受到李从珂的猜忌,于是爆发了李从珂和石敬瑭之间的战争。

石敬瑭为了战胜后唐,派大臣桑维翰到契丹求兵,条件是称臣、称子、割地。这正中契丹主耶律德光的下怀,就回信同意中秋后倾国支援。

这样,石敬瑭借用了契丹的力量,打败了李从珂,灭后唐,建立后晋,并将都城从洛阳迁到了汴梁。石敬瑭夺取帝位时,打着明宗的旗号,指责李从珂当皇帝不合法,所以,即位以后,立即恢复了冯道的宰相职务,并委以重任,出使契丹。石敬瑭是“儿皇帝”,从“儿皇帝”到“父皇帝”那里去当使臣,可是个卑躬屈膝、挨骂受气的苦差使。石敬瑭怕冯道不愿此行,对冯道说:“此行非卿不可”。谁知冯道一口答应,并说:“陛下受北朝的恩,臣受陛下的恩,有什么不可以的。”欣然而往契丹。

冯道出使契丹,忍气吞声,在契丹被扣留两个多月,直到契丹主耶律德光看清了他确对契丹忠诚,才放他回晋。冯道怕是试探他,又三次上表乞留,为了表示对契丹的留恋,他故意多住了一个多月。走在路上,又故意走走停停,两个月才出境。冯道一回后晋,石敬瑭即废枢密院,归并于中书省,枢密院由冯道掌管,事无巨细,皆由冯道做主。不久,又加官晋爵,封为晋国公。后晋政权对外屈膝投靠,对内又残暴无比,冯道是有责任的。

冯道的结局如何?

后晋开运三年(946),耶律德光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占领汴梁,灭了后晋。在这种情况下,冯道却主动朝见耶律德光。冯道满以为自己和耶律德光是老相识,一定会欢迎他的主动投靠。但耶律德光一见冯道,便责骂他事奉晋朝。又问:“为什么要来这里?”冯道答道:“无城无兵,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又问:“你这个老头子是何等样人?”冯道答:“是个无德无才又痴又傻的呆老头儿。”说得耶律德光哈哈大笑。耶律德光又问冯道:“天下百姓这样苦,怎样救他呢?”冯道答道:“此时此地,如来佛出世也救不得,只有你皇帝才能救得!”这种吹捧得到了耶律德光的欢心。后来,有人向耶律德光检举冯道,说他参与了反契丹的活动。但耶律德光对冯道是信任的。他斥训了检举者,说:“这个老头我了解,不是爱多事的人。”于是,冯道拜为契丹所建立的辽王朝的太傅。

冯道生平简介冯道的故事冯道的结局如何?

次年二月,后汉高祖刘知远即位,冯道自北来归,为太师奉朝请。后周灭汉,冯道又事周为太师,兼中书令。

后周显德元年(954)太祖死,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武略出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当时,北汉主刘崇乘机大举入侵,世宗想出兵抗击,冯道以为不可。周世宗说:“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亲自出马,我哪敢偷安?”冯道说:“不知陛下能成为唐太宗否?”世宗道:“以我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罢了!”冯道说:“不知陛下能为山否?”世宗不高兴,留下他奉太祖山陵。四月十七日,冯道死于家,时年七十三岁。

冯道历任五朝,事九君、八姓,三入中书,为相达二十余年,亡国丧君,毫不在意。被人称为“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