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张说生平简介张说的故事张说的结局如何?

时间:2018-11-15编辑:文二

张说生平简介:张说的故事有哪些?张说的结局如何?本文为你讲述“燕许大手笔”张说的一生:

张说生平简介

张说(yuè)(667年-730年),男,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

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历任太子校书、左补阙、右史、内供奉、凤阁舍人,参与编修《三教珠英》,因不肯诬陷魏元忠,被流放钦州。后来,张说返回朝中,任兵部员外郎,累迁工部侍郎、兵部侍郎、中书侍郎,加弘文馆学士。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在担任天兵军大使时,持节安抚同罗、拔曳固等部,讨平突厥叛将康待宾,被召拜为兵部尚书。后又讨平康愿子叛乱,建议裁撤镇军,整顿府兵,升任中书令,加集贤院学士,并倡议唐玄宗封禅泰山,进封右丞相。

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弹劾,被免去中书令,后被迫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

张说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宗,与许国公苏颋齐名,号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生平简介张说的故事张说的结局如何?

张说的故事

一、科举出身 直言被贬

张说家世代为官,祖父张恪曾任庆州都督,父亲张骘做过洪洞丞。武则天永昌元年(689),朝廷策贤良方正,时年二十出头的张说前往参加。当时从四面八方赶来应试的人达一万多,竞争非常激烈。掌管国家大权的武则天亲自到洛阳临试。最后,张说对策第一,授太子校书郎。没有多久,又升至左补阙,掌皇帝规谏之事。

久视元年(700),武则天至三阳宫避暑,酷热已过,秋凉径至,仍不见她降旨返回,朝中大臣不知何故,却不敢言语。张说上疏武则天,希望她赶快返归,并劝她“深居上京,息人以农,修德以来远,罢不急之役,省无用之费。”武则天没有听从张说的意见,但对他敢于谏言非常赏识。长安初年,武则天提升张说为凤阁舍人,正式成为朝廷要员。

长安三年(703),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横行无度,一心想陷害宰相魏元忠。为官正直的魏元忠一直对张氏兄弟倚仗权势无法无纪非常愤怒,曾杖杀了张易之的不法家丁,随后又阻止武则天提升张昌宗为雍州长史,并曾对武则天说:“使小人在侧,臣之过也。”此时正值武则天有病,张氏兄弟在武则天面前诬陷魏元忠,状告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私下议论,说“太后已经老了,不如依附太子,作长久之计”。武则天听后十分恼怒,立即将魏元忠和高戬打入大牢,并要他们与张昌宗对质。张昌宗知道辩不过魏元忠,就许以官位诱惑张说站出来作伪证。张说表面上答应了下来,以致在去作证的路上,当时和他在一起做官员的宋璟对他说:“一个人的名誉是最可贵的,千万不要为了保全自己,去附和奸臣,陷害好人啊!为这个得罪朝廷被流放出去,脸上也光彩。”史官刘知几也在旁边提醒张说:“不要玷污你的历史,连累后代子孙啊!”

当武则天召太子、相王和诸宰相到朝廷对质时,张说说:“臣今天在朝廷对质,不敢不以实相对。臣确实没有听到元忠说过这些话,只不过是张宗昌逼臣作伪证罢了!”魏元忠因而免于被杀,只是被撤了宰相职位。但武则天怪罪张说出尔反尔,前后说法不一,遂把他流放到钦州(今广西钦州)。

两年后,宰相张柬之和一些官员趁武则天病重,策动禁卫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迫武则天让位唐中宗。不久,显赫一时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中宗即位后,召张说为兵部员外郎,后升为工部侍郎。不久,张说的母亲去世,奏请离职回家服丧。期满后回朝,仍为工部侍郎。随后迁兵部侍郎,加弘文馆学士。

景云元年(710)六月,睿宗李旦即位,迁张说为中书侍郎,兼雍州长史。七月,中宗的第二个儿子、谯王李重福在东都洛阳举兵谋反,兵败被杀。东都留守捕获其党羽数百,审讯了很久,始终没有结果。睿宗派张说前去处理此案。张说到了洛阳后,很快抓捕了举兵主谋,案件处理得干净利落。审得实情后,张说还释放了其他被拘捕者。

睿宗对张说这次洛阳之行非常赞赏,他说:“知卿按察此狱,不枉良善,亦不漏罪人,非卿忠正,岂能如此。”遂任他为太子李隆基侍读。这期间,张说与太子相处得十分亲近。

二、三任宰相 辅佐新主

景云二年(711)正月,睿宗拜张说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此时,正值皇室内部斗争白热化,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正为争夺皇位进行着一场生死之战。太平公主野心勃勃,一心想像其母武则天那样当上女皇。太子集团有姚崇、宋璟支持,太平公主集团有武则天侄子武三思等人支持。二月,有术士上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睿宗闻知后,立即命令严加戒备。张说对此十分敏感,意识到情况不妙,忙对睿宗说:“这是奸人离间太子之计,陛下如果让太子监国,则名分确定,奸人丧胆,流言消失,祸患堵塞。”姚崇觉得张说说的有理,也对睿宗说:“张说所言,是关系社稷的最好计算啊。”唐睿宗采纳了张说的建议,即命太子监国。

虽然唐睿宗已命太子监国,但太平公主依然伺机反扑,想尽办法迫使睿宗将姚崇、宋璟等大臣赶出朝廷,贬为地方州官。不久,又迫使睿宗罢免张说相职,贬为尚书左丞,令为东都留守。

张说生平简介张说的故事张说的结局如何?

先天元年(712)八月,唐睿宗以“传德避灾”为由,让位给太子李隆基,是为玄宗。太平公主广引党羽,密谋举兵发动政变。早有预感的张说知道情况紧急,急忙自东都派人带着自己的佩刀赶来献给唐玄宗,暗示他迅速拿定主意,先发制人,除掉太平公主。就在太平公主即将发动政变之时,唐玄宗终于下定决心,一举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此后,皇室内部开始稳定下来。

因协助唐玄宗除掉太平公主有功,张说被召为中书令,第二次当上宰相。但张说一直与同为宰相的姚崇不和,经常相互告发。一天,姚崇完朝后,故意装作行动不便,落在众大臣后面。唐玄宗见了后问他:“有足疾乎?”此时其他人都已散去,只剩下姚崇自己一人,他便对唐玄宗说:“臣有腹心之疾。”玄宗追问其故。他答道:“岐王是陛下的爱弟,张说是辅臣。张说暗地里乘车到岐王家里,臣恐怕出什么差错,所以担忧。”结果,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不久,与张说一直相处很好的宰相苏颋对唐玄宗说,张说忠诚正直、建有功勋,不宜外迁,遂被提升为荆州长史。随后又出任右羽林将军,检校幽州都督。入朝时,张说穿着戎服拜见唐玄宗,玄宗非常高兴。开元七年(719)六月,张说被提升为检校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天兵军大使。这期间,张说为边疆的安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开元八年(720)六月,朔方大使王唆在受降城诱杀突厥降户,死者千余人。大同等地的突厥闻知后非常震惊,人心惶惶,局势开始动荡起来。张说受命后,亲自带领二十骑前往安抚。副使李宪担心突厥很难相信,不宜轻入,去信阻止张说前往。张说回信说:“我的肉不是黄羊肉,不怕被吃;我的血不是野马血,不怕被喝。士人临危舍命,这正是我效忠的时候。”于是直接进入突厥部落,召集各酋长耐心慰抚。突厥被他的诚心深深感动,心里慢慢平静。突厥部落因此安定下来,避免了一场动乱之祸。

开元九年(721)四月,兰池州(今宁夏盐池)康待宾举兵谋反,攻陷六胡州,然后纠合党项共七万人进逼夏州(今陕西神木南)。张说率兵万人前往讨伐,康待宾兵败服降。讨击使阿史那建议诛杀党项,以免他们死灰复燃,再次谋反。张说说:“王者之师,应该征伐叛逆、抚慰服从,怎么能杀已经降服的人!”遂奏请唐玄宗设置麟州,以安置党项余众,使其安居复业。张说因这次平乱有功,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再次当了宰相,掌握朝廷文武大权。

三、讨叛定边 改兵革制

开元十年(722)四月,张说兼知朔方节度使。九月,康待宾余党又起兵反叛朝廷,自立可汗。张说奉命率兵征讨。征服叛兵后,张说将河曲六州的五万多顺服残兵,分散安置。

为防止外敌犯边,边境过去常驻兵达六十余万。张说认为没有强敌,请唐玄宗减兵二十万,以减轻巨大的军备耗资。唐玄宗对张说的话颇感疑虑,但经过张说再三上疏,玄宗最后同意裁撤边境驻边部队二十余万,占了驻兵的三分之一。

随后,张说还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府兵制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制度,经过训练的兵士平时在家耕种田地,战时应召出征,且自备军需。这样一来,兵士不堪其苦,逃亡者甚多。开元十年(722)九月,唐玄宗要招募的青年担任宿卫,张说建议免除他们的租调劳役,给予他们优厚待遇,并一年更换一次。唐玄宗听从了张说的建议,不到十天,张说就招募精兵十三万。从此以后,兵农分开,兵成为一种职业性的雇佣兵,这对加强军事管理,提高军队素质和作战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开元十一年(723)二月,张说兼中书令。随后,他改革政事堂为中书门下,其下设五房: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曹掌管总务,正式建立了政事堂的办事机构,加强了政事堂的权力和地位,使政事堂的发展步入了新的阶段。

张说的结局如何?

开元十四年(726),御史大夫宇文融等上奏弹劾张说,说张说“引术士占星,徇私僭侈,受纳贿赂”。唐玄宗立即下令拘捕张说,并派兵包围了他的家。这次事件给了张说很大的精神打击。事后,唐玄宗派高力士去探视,只见张说坐在席上,蓬头垢面,“食以瓦器,惶惧待罪”。高力士回朝对玄宗明说了一切,并说张说曾为侍读,于国有功。玄宗怜悯张说,就只罢了他的中书令,免去宰相之职,其余不予追究。

张说生平简介张说的故事张说的结局如何?

离开朝廷后,张说专心致志研读文史。开元十六年(728),张说仍被请为集贤院院士,朝廷每有要事,唐玄宗仍要征求他的意见。开元十七年(729)二月,唐玄宗复任他为尚书左丞相。

张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当时的文人领袖。他的文章以清丽、精密为后人称颂。朝廷要有大作出现,多出于张说之手。张说尤其擅长碑文,当代人无一能及。他倡导开馆置学士,唐玄宗就设立丽正书院,聚集了许多文学名士从事文化教育事业,如徐坚、贺知章等。唐玄宗还任张说为修书使,总管丽正院。当时有人反对,并对唐玄宗说:“自古帝王于国家无事之时,莫不崇宫室,广声色,今天子独延礼文儒,发挥典籍,所益者大,所损者微。”建议停办丽正书院。后来,丽正书院改名为集贤书院,五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并任命张说为知院事。张说在做宰相时,提拔和重用了一批文学之士,其中最著名的有张九龄,后来成为唐代的名相。

开元十八年(731)十二月,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唐玄宗亲自为其制神道碑文。因张说曾被封为燕国公,其文集称《张燕公集》,共计二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