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杨文广与范仲淹:杨文广跟范仲淹有什么交情?

时间:2018-11-09编辑:文二

杨文广与范仲淹:杨文广跟范仲淹有什么交情?

史书讲到杨文广的第二件事是:“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

这里讲到的范仲淹经略陕西是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之后的事,当时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因变法受阻,自请到西部边防,被任命为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第二年春天,范仲淹的职位又有所变化,由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改任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十一月,朝廷以“边事宁息,盗贼衰止”为由,罢免了他的陕西四路安抚使之职。

范仲淹的身份之所以变化如此频繁,起因还得从宋与西夏的三次战役说起。双方在1040至1042年间连续展开了三次大规模战役。

杨文广与范仲淹:杨文广跟范仲淹有什么交情?

康定元年正月(1040年),元昊调集十万大军,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围攻延州(陕西延安)。宋军大败,主将战死,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孙子石元孙被擒,西夏军大获全胜。

延州兵败之后,宋军重新调整边防部署,把沿边州府分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统一协调指挥边务。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分别主持泾原路和鄜延路的防务。

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元昊率十万大军卷土重来,欲与泾原路宋军主力决一死战。泾原路主将韩琦派行营总管任福率万余人前往迎敌。任福轻敌冒进,中了西夏军埋伏,几十名宋将全部殉难,士兵死伤万余。事后夏竦被撤职,韩琦被贬往秦州。

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十万西夏大军再次出击,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葛怀敏等16员战将尽皆战死,9400多士卒被俘。

从三川口到好水川再到定川砦,宋军三战皆墨。在西部边防,无论是韩琦还是范仲淹都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但据说当地民间却流传着一首《边地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此中缘由真是天晓得。西夏军虽然三战皆胜,但元昊的日子并不好过。

因为连年用兵,国内兵源开始枯竭。再加上宋朝停止了边境贸易,西夏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内人怨沸腾。另外,辽国也感受到了西夏势力日益膨胀的威胁,夏辽关系开始紧张。于是元昊萌生了求和之念,1043年他派使者到汴京与宋和谈,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西夏对宋财富的掠夺用条约的方式固定了下来,不需要再打仗,财源依旧滚滚而来,宋朝也因此赢得了和平与发展之机。

西夏三役的沉重打击,使朝中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宋仁宗“遂欲更天下弊事”,他将范仲淹调回京师升任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推行“庆历新政”。

范仲淹处事极为认真,一次在选拔各路转运使时,遇有庸碌贪鄙、不能称职的官员便毫不犹豫地一笔勾去。富弼在一旁感叹,“公但知一笔勾,不知一家哭矣。”范仲淹正色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路”是宋朝的一级行政区域,类似今天的“省”,为了免“一省”之哭,必须舍得拿下不称职的官员,这也算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是因此,“庆历新政”触及了权贵们的痛处。范仲淹们已无法在朝廷立足。

杨文广与范仲淹:杨文广跟范仲淹有什么交情?

就这样,范仲淹又一次来到西部边防,不过此次陕西之行的时间并不长,若从1044年6月算起,到1045年11月,前后不过一年半的时间。杨文广就是在这期间见到了范仲淹,一个下级军官能与一个边防统帅对话,机遇相当难得。经过一番交谈,范仲淹认可了杨文广,将他留在自己帐下,杨文广有幸成为范仲淹的直接部属。如果没有范仲淹的赏识,杨文广可能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史书讲范仲淹“奇之”,他们究竟讲了些什么,杨文广有什么地方让范仲淹称奇呢?除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个殿直之外,杨文广的家世应该也能够引起范仲淹的注意。杨家将故事在当时已经流传甚广,1051年欧阳修曾撰文称“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范仲淹身为朝中重臣不可能没有耳闻。但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家世就让范仲淹称奇理由并不充分,无论是杨业还是杨延昭都算不上宋朝最顶尖的名将,比他们身世显赫的大有人在。

这里面应该还有范仲淹性格方面的原因,他出身贫苦乐于助人,尤愿帮助不得志者,杨文广的际遇一定也引起了他的某种同情。此时的范仲淹也是郁郁不得志,1024年当他初为京官时,曾写下“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的诗句,豪迈之情溢于言表。20年过去了,范仲淹一度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为当之无愧的“万人英”,但是从变法宠臣到被逐出朝廷重新回到边塞,55岁的范仲淹经历了人生从最巅峰处滑落的失意。惯看春月秋风的范仲淹见到45岁仍然在低级军官中打转的杨文广心中一定是别有滋味。

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多著名人士,如胡瑷、李觏、张载和石介等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乐善好施是范仲淹的天性,他喜欢提携后人或有潜力的人,无论那人时下如何不得志,将杨文广留在帐下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另一方面,范仲淹是个老西夏,他在陕西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以守备为主、和攻为权宜的边防思想。范仲淹很注重在要地修堡建寨,他认为那是防御西夏铁骑的有效办法。也许杨文广正好具备他所倚重的才能,符合他对西夏作战的理念。

杨文广毕竟是名将之后,很可能继承了祖上修建军事要堡的本领,日后的情况也证明,杨文广确实善于修筑。后来在韩琦手下,他奉命在秦凤路大修堡寨,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可惜的是,杨文广在范仲淹麾下并没呆多长时间,他如何跟随范仲淹征战,找不到任何记录和佐证。那时候范仲淹离其政治生涯的最辉煌处已渐行渐远,1045年底,他离开西部边防,之后一再被贬。

杨文广与范仲淹:杨文广跟范仲淹有什么交情?

宋朝对西夏虽然战败,但却使久不经战的宋军受到了一次历练。按《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说法,在韩琦、范仲淹等人的经营之下,西部边防“人谋渐得,武备渐修”,“勇夫锐将”“稍稍而出”,一代名将狄青自不必言。杨文广在范仲淹帐下,也受到了战争氛围的熏染,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恐怕他连现有的功名都是奢望。杨文广虽然没有更大的战功,但跟随名将名臣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