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董仲舒生平简介 董仲舒为什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时间:2018-10-25编辑:文二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广川郡(今河北景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人称“汉代孔子”的经学大师。

董仲舒的青少年时代,正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时期。鉴于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西汉统治者不再采取秦王朝那样的文化专制政策,而推行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在这样的环境中,先秦以来几大学派的思想又相继在民间活跃起来。儒家作为先秦最大的学派自然不甘沉寂,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儒家经典的影响逐渐扩大。

941f662fbca36526e53ce688897928a8.jpg

《春秋》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儒家最早的六部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由孔子所作。但是,《春秋》记载史事,文字简约,含义深奥,一般人不易读懂。因此,解释《春秋》之作,便应运而生。据传孔子死后,鲁国史官左丘明作《春秋左氏传》,以解释《春秋》。此外,还有《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这两部著作起初只是口头传授,到西汉时才写成文字。其中,《春秋公羊传》后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为“公羊学”。董仲舒从小便对“公羊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因此,他从少年时代起,就专攻《春秋公羊传》。

为了专心学习,他谢绝一切宾客往来,用帷幕将自己的书房围起来,独处其中,终日不知疲倦地诵读、研习《公羊传》,偶有所得便奋笔疾书。日久天长,他竟做成了厚厚的一大摞读书笔记。

董家有一个十分别致的花园。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董仲舒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竟三年没有跨进花园一步。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钻研《公羊传》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似乎都不存在了。往日的亲朋好友兴致勃勃地来探望他,也被他拒之于门外。

起初,人们对他这种“无礼”行为表示气愤与不解,后来也就见怪不怪了。经过多年的闭门勤学苦思,董仲舒的学问大有长进。他不仅对《春秋公羊传》有了精辟的理解,而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风格,成了远近闻名的“公羊学”专家。他不仅得到了学者的敬重,而且也得到了统治者的赏识。

汉文帝时,董仲舒被朝廷选为博士。博士是我国古代一种学官的名称,其职责是传授经典。汉文帝时开始设立经学博士,召集一批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专门负责传授儒家的某一部经典。董仲舒专门负责传授《春秋公羊传》。董仲舒在致力于研究儒家经典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阴阳学说和神仙方术的研究。

汉武帝时,西汉王朝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已基本治愈了战争的创伤。于是,这位年轻的皇帝准备大刀阔斧地干一番事业。他下令广召天下贤良之士,讨论治国方略。董仲舒对此早已成竹在胸,他挥笔写下了一篇奏章,献给汉武帝。在这篇奏章里,董仲舒主张统治者应实行“德治”,以“礼乐”教育感化百姓。

8e74948bb72354da6ba40b54c86a02b6.jpg

他用阴阳五行思想解释“德治”的合理性。指出,“德治”乃是上天的意志,皇帝身为上天的儿子,是上天在人间的唯一代表,因此,就应该尊从上天的意志,实行“德治”,以德抚民。他又以周秦以来的政治得失为例,尤其以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为例,论证实行“德治”是治国之本。

汉武帝看了董仲舒的奏章,连声称好。经过认真地遴选、评比,董仲舒的奏章被选为天下第一。尽管统治者选拔贤良之士有自己的标准,然而,“天下第一”毕竟是对董仲舒渊博学识的认定。

汉武帝非常赏识董仲舒的才学,于是便召他进殿,亲自向他提了两个关于如何治国安邦的问题。董仲舒恭恭敬敬地上了两道奏章,陈述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严刑峻法是促使秦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因此,他在奏章中抨击了法家学派的主张,而力倡儒家以德治为主、以刑罚为辅的政治思想。同时董仲舒发挥其学问专长,从公羊学家的立场出发,指出孔子作《春秋》的本义即在于主张“大一统”。

汉代继秦而后,虽然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局面,但鼓励各家学说竞相传播的文化政策却并不利于汉王朝的长治久安。因此,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凡不属于《礼》《乐》《诗》《书》《易》《春秋》(即儒家六经)的科目,不同于孔子、儒家学说的理论和主张,都要加以禁止。即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认为,只有思想统一了,汉王朝的政权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汉武学采纳了他的建议。董仲舒应诏陈言,一举夺魁,所靠的既不是弄虚作假,也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才实学,是他多年专心致志、勤奋钻研的结果。

董仲舒再次把自己关进书房,过起了隐居生活。他终日埋头读书,家里有大小事务,一概不予过问。朝廷中有什么大事需要向他请教,他也不再前往,而是由皇帝派人亲自到他家里来讨论。

董仲舒把自己再次封闭在书房里,集中精力著述立说,长达17年之久,直到离开人世。他自幼专注于《春秋公羊传》的研究,积60年的深厚功力,留下了大量的著述,后人将其整理、辑录成《春秋繁露》一书。《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一生勤奋治学的思想结晶,它虽为后人辑录而成,但展现给世人的却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思想体系。董仲舒一生对原始儒家的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造与发展。《春秋繁露》发挥《春秋》的微言大义,系统阐发了以“大一统”为核心,以儒家仁义德治为主的政治思想,认为“大一统”是古今通行的大道,因此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

378cef8131072d98b35d0139e2c58a8a.jpg

同时,五道、三纲五常等儒家的伦理道德也是天经地义不可更改的。董仲舒用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神学思想论证儒家仁义道德、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为儒家的政治理想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神学理论基础。董仲舒的神学理论体系不仅为汉初统治者提供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而且被历代统治所推崇,成为其后整个封建社会实行统治的理论基础,其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董仲舒这位研究“公羊学”的专家,专注学问、百折不悔的精神,为后代学子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董仲舒、朱熹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家。孔子是儒学创始人,董仲舒是经学大师,朱熹是理学大师。经学是汉代的儒学,理学是宋明时代的儒学。这三位大师的思想体系,是不同时期的儒学代表,是儒学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儒学在发展中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在汉代乃至其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起到主导地位。董仲舒使儒学由诸子而成独尊,由一家融汇百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的学说思想影响极为深刻而久远。

名人名言

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

道源出于天,道不变,天亦不变。

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事在勉强而矣,勉强求学则见闻广而智力明,勉强修养,则德日起而大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