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王莽是穿越者吗 王莽改制的原因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

时间:2018-10-19编辑:文二

汉初始三年十二月,梓潼人哀章制造了一方铜盒,内盛书简,写着“王莽为真天子”云云,外署“天帝行玺金匮图”和“赤帝行玺刘邦传予黄帝金策书”。他于某日昏黄时,身穿黄衣,捧着这方铜盒前往汉高祖刘邦的祠庙,把铜盒交给守庙的官员。

于是王莽就趁此机会,大肆宣扬天降金匮,神明诏告,要他继承皇帝大位。他亲往高祖祠庙拜受铜盒,然后就在未央宫前殿即真天子位,定国号为“新”,年号为“始建国”,封其妻王氏为皇后,立幼子王临为皇太子。

62d48fc12cd967c79120555f6287346d.jpg

王莽才一篡位,就开始大改内外官名、宫室名称和规章制度。他拜王舜为太师,平晏为太傅,刘歆为国师,哀章为国将,称为四辅,位列上公;拜甄邯为大司马,王寻为大司徒,王邑为大司空,称为三公;拜甄丰为更始将军,王兴为卫将军,孙建为立国将军,王盛为前将军,称为四将。

与此同时,他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把汉朝诸侯王32人全都贬为公,诸侯王之子为侯的贬为子,还要求四方依附国的国王,也全部改称侯。

王莽还改变币制,废除流通了百余年的五铢钱,改铸小钱。只重1铢,与前此不久开始铸造的12铢重、值50的大钱一并使用。次年,更加造金、银、龟、贝、钱、布6种货币,共分28等市值,都称为“宝货”。

始建国元年四月,王莽历数西汉社会土地兼并的弊病,说:“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于是宣布,从今以后,把天下的田地一律称为“王田”,奴婢称为“私属”,都不得买卖;每户男子不足8人,而田地超过900亩的,必须把多余的分给族人、邻居或者同乡,没有田的人家,要按制度分给他田地。

此令一下,从诸侯、士大夫到普通富户,因为买卖田地、奴婢而犯罪受刑的,不可胜数。

始建国二年,王莽定“五均、赊贷、六筦”之法,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城市设置商业官员,每月评定物价,百姓有贫困想要借贷的,由官府贷给,由国家经营盐、铁、酒、铸钱等重要产业。

他还派使者前往漠北、西域等地,把汉朝册封各国的印绶收回来,改发新朝的印绶,当然,国王一律改为侯爵,连匈奴单于的称号,也要改做“降奴服于”。

236ba84499e8a13ef1804202c4e6d94f.jpg

以上所言,只是王莽改制中较重要的一部分,而非全部。这些政策一出台,天下立刻大乱,地主豪强激烈反对,平民百姓莫名所以,惶恐难安。西域诸国、西南夷、高句郦等皆反,匈奴也从此再度南下侵扰。

王莽一看形势不对,匆忙改变政策。始建国四年,接受中郎区博的建议,允许买卖王田和奴婢;天凤元年,重修币制,罢大、小钱,但允许大钱再流通6年;同时,改“降奴服于”的名号为“恭奴单于”。

然而政策的改变,并非一次两次,旧的改制收回了,新的改制又再度出台。天凤三年,王莽变更官吏俸禄制度,浮动工资,和农业丰歉相挂钩。天凤四年,命令上公以下家养奴婢的,一人要出钱3600。不仅如此,对外战争也持续不断,尤其是进攻西南夷的句町,竟然发动吏民十数万人,却连续多年不能讨平。

天下汹汹,各地豪强、百姓都揭竿而起,反抗王莽的统治,王莽一方面派人镇压,一方面加重刑罚,同时为了用兵的财政需要,想方设法募集资金,刻剥人民。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天下越来越乱,终于在天凤四年爆发了瓜田仪和吕母起义,成为反新莽大起义的开始。

王莽为人始终都很谦恭节俭,并不因为当上真皇帝,就此奢糜腐化起来。很明显,他并无意敛财,那为什么要实行那么多无意义的改革呢?改革的第一步既然证明失败,他又为什么不肯收手,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下去呢?难道他只是因为迷信古书上所描述的先王太平盛世,就坚决复古改制,不肯回头吗?问题并没有那样简单。

王莽接到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和当初汉高祖刘邦接到的并不相同。秦末大乱,土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然而地方豪强大都已被打倒,土地兼并并不严重。王莽时代,全国田地荒废的并不算多,但大都掌握在豪门权贵手中,百姓因为无地可耕而破产流亡,或者被卖给豪门做奴隶。刘邦时代,亟需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建立新的制度;王莽时代,则是旧制度根深蒂固,不易变更,但不变更又势必不行。

9931423884496a0748f1b2f053803d81.jpg

王莽能够看清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土地高度集中,从而使百姓流亡或沦为奴婢,为了巩固统治,挽救国家崩溃的命运,他及时变更旧的制度,在这方面,是相当具有远见卓识的。改制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四条:一,土地制度,禁止土地买卖,并勒令大地主分出部分土地来救济贫民;

二,奴婢制度,冻结奴婢的买卖,防止贫民继续奴隶化;

三,重农抑商,平整物价,打击高利贷者;

四,改革币制,节约金属。

王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目的都是打击大地主、大商人,强迫其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百姓的生计得到保证,使社会矛盾缓和下来。每一项改革,都附会于圣贤的古训,其实并不是迷信,不是复古,而是“托古”。因为自元帝尊崇儒术以来,整体社会舆论都偏向儒家先贤的说教,王莽希望利用这种说教,使自己的改革可以少受阻力。

然而王莽的托古改制,不仅得罪了大地主、大商人,得罪了豪强权贵,也同时得罪了普通平民。百姓们并没能从改制中得到丝毫好处,相反,土地兼并问题无法根本解决,奴婢买卖从地上转到地下,商业官员都被地方豪商所控制,币制改革更是闹得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几乎全社会各阶级的大起义,推翻了王莽的统治,这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