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地理学家朱思本的故事

时间:2018-08-22编辑:梓岚

中国元朝地理学家朱思本早在14世纪就在地图上把非洲大陆标绘成一个向南伸展的三角形,而欧洲人到15世纪初对非洲大陆走向的认识仍模糊不清。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朱思本的非洲图是一项“杰出成就”。

朱思本出身于南宋末年的一个书香世家。宋亡之痛,笼罩着朱思本一家。长辈们抱着与元朝不合作的态度,坚决不肯出仕。他们出世遁迹、淡泊名利的处世态度,对年幼的朱思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于是,还不到十四岁的他就前往江西龙虎山学道。

龙虎山是道教正一教派的中心,自四代张天师起就在此传教。朱思本入山不久就因为聪颖和好学深得教众的喜爱,尤其是教中长老,他们都很信任他,常常让他跑腿做一些管理事务。就这样,凭借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及十几年一直潜心学道的收获,朱思本在龙虎山的地位不断上升。

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朱思本接到玄教宗师张留孙的指令,离开龙虎山前往元朝大都,去当他的得力助手。龙虎山道观里的众弟子对此羡慕不已:一是因为如此便成为教派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二是能够到繁华的大都去见识一下,或许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一步登天。

可是朱思本一点也不激动,反而很平静。其实在他看来,此番出去根本不重要,还不如留在山里继续修道。刚开始他还犹豫着要不要违抗师命,坚持留在山里。不过,后来他仔细想了想,觉得出山见见世面,体察民情,结交一些道行高深的教友也是很好的。但他下定决心,绝不做没有自尊和气节的人,更不去追求权势。

朱思本走出了龙虎山,从此踏上了四处游历的旅途,一走就是二十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跋涉千里。

一开始是从龙虎山出发,北上大都。这位久居深山的年轻道士,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社会,这才对民生之艰有了深刻了解。当时江浙一带经常遭遇大水,灾民流离失所,死者难以计算。大水之后,扬州一带又发生旱、蝗等灾害和瘟疫,人民四处逃难,要么死在路上,要么乞讨卖身。目睹了人民受灾的悲惨情景,朱思本心里非常悲痛。这一切与官府的残暴统治是分不开的,朱思本写了不少诗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朱思本到了大都后,他的诗作开始在大都文学界中流传,连朝中官员对他的才能都有所耳闻。后来有一位叫李孟的高官,十分欣赏朱思本的才学,邀请他出仕,但被朱思本婉言谢绝了。谢绝了李孟的邀请后,他更加思念起龙虎山里自由自在的生活。

朱思本在元大都协助玄教宗师张留孙管理中国南方的道教事务,一晃就过了十年。他厌倦了与达官贵人打交道,也不留恋大都的繁华热闹。就在这时,元朝皇帝下旨,命令由道教代天子祭祀名山大川。

听到这个消息,朱思本非常激动。平日里他与朝中官员们来往的唯一乐趣就是收集各地的地理信息,回家就把当地地图绘制出来。可是没有亲自到过的地方,经由他人之口来收集绘图信息,不仅不准确,还不尽兴。于是他主动向宗师请缨,要求前往。

就这样,朱思本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考察活动。他由北向南,周游各地,名义上是代天子祭祀名山大川,实际上是亲自考察、重绘新图,以纠正前人绘制的地图里的错误。每到一处,朱思本都要先向当地百姓请教,然后再实地考察、收集资料,最后研究制图。

经过十年努力绘成的《舆地图》,使朱思本成为元代地理学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可惜此图已失传,幸明代罗洪先所绘《广舆图》还保存了此图的概貌。

最终,朱思本还是回到龙虎山,在那里过着隐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