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李政道简介物理学家李政道生平故事

时间:2018-08-13编辑:梓岚

李政道,华裔美籍物理学家。他1945年在西南联合大学随物理学家吴大猷研究近代物理,1946年赴美留学,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1956年,他与杨振宁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并于翌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多次回国访问讲学,曾协助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造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同步辐射设备,并发起美国数十所大学联合在中国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中国培养青年物理学家做出巨大贡献。

李政道——敢打敢拼,读书入迷

姓名:李政道

生卒年:1926—

籍贯:上海

李政道祖籍是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的第一届毕业生,母亲张明璋毕业于上海启明女子中学,是当时少见的受教育女性。李政道在父母的教育和引导下,4岁就开始识字。但他对于语文的兴趣不大,而是对算术特别着迷,尤其善于口算。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政道愈来愈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有一次,李政道的父亲从外面回来,母亲特意做了一些好菜,准备全家人团聚吃顿大餐。等到菜肴、饮料等置办齐备,准备开饭的时候,却哪里也找不到李政道的影子。大家分头去找,过了好一会儿,还是没有找到。这时,小妹似乎想起了什么,连忙对大哥耳语了几句。大哥几步冲到卫生间,发现政道果然蹲在马桶上读书。可是,他一连叫了几声,政道却没有反应。大哥只好用手使劲拧他的耳朵。他这才醒过神来,求大哥放手,然后怯生生地说:“大哥,去帮我拿点手纸好吧,我忘记带了。”大哥拿他一点办法没有,谁叫自己有个读书着迷的弟弟呢。

可惜,天不遂人愿。1940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上海,推行奴化教育。正在读书的李政道无法在那里继续安心学习,父亲就想方设法让他们兄弟三人到外地求学。他们冒着日本侵略军的炮火和随时被扣押的危险,穿过一道又一道军事封锁线,一路上风餐露宿,来到了浙江的嘉兴。安顿下来之后,他们便在临时搭建的窝棚学校读书学习。

狂妄的日本侵略军亡我之心不死,战火很快蔓延到了李政道就读的窝棚学校。李政道和他的两个哥哥不得不离开那里,再次迁移,逃到江西的联合中学借读。尽管条件极其艰苦,但他在那里一直读到高中三年级,而且成绩非常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一天,学校的训导主任突然把李政道叫走了。他哥哥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呢!过后才知道:由于战争的缘故,学校的老师奇缺,主任把他叫去当“小先生”,代上数学和物理两门课。由于李政道教课时深入浅出,清晰易懂,同学们都很满意。后来,他总结了自己当“小先生”的经验:要当好先生,先要当好学生。1943年秋,李政道以优异的成绩从江西联合中学毕业,考取了迁到贵州的联合浙江大学。当时学校的教学条件极差,他仍然顽强地坚持学习,而且一直是名列前茅。可是,到了大学二年级,日军又侵占了贵州,联合浙江大学被迫停办。

浙江大学不复存在,李政道辗转来到设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继续深造。一路上,由于时间紧迫,有时还要躲避敌机的轰炸,他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籍却一本没落下,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相比之下,西南联大的教学环境稍好,就是电力供应不足,同学们晚上无法看书学习。李政道和同学们便轮流去茶馆占座位,茶馆点的是汽灯,灯下可以看书,只是座位有限,不预先占座就没有位置。他们往往要上一壶茶,喝一整晚,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看书。李政道在联大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念完了大学4年的全部课程,深得吴大猷教授的器重。1946年,尚未毕业的李政道,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等奖学金。

由于大学没有毕业,李政道入学成了问题。按照芝加哥大学规定,读研究生必须先取得大学毕业资格,而李政道不符合规定,只能作为旁听生。李政道仅仅听了几次课,发表了几次见解,就引起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教授们的注意。

他们非常欣赏他的知识功底和学习能力,主动跟招生处商量,要求破格招收李政道为正式生,让他进入研究院学习。这还是芝加哥大学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不久,李政道拜在杰出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费米教授门下,成为他的第一位中国籍博士研究生。

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勤奋攻读,终于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李政道成才启示

面对艰难困苦,敢打敢拼。

只要有实力,就不怕别人不认可。

研究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