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梁思成简介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生平故事

时间:2018-08-10编辑:梓岚

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旋即赴美国留学。回国后,在东北大学创办建筑系,1931年在北京加入中国营造学社,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他毕生从事教育和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工作。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参加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他的著作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清式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注释》等,均收入《梁思成文集》。

梁思成——少年读大书

姓名:梁思成

生卒年:1901—1972

籍贯:广东新会

梁思成是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的长子,出生在日本东京,童年也在日本度过。当时他有4个兄弟姐妹,虽是同父异母所生,但思成与他们亲密无间。他从来不以长子自居,对他们颐指气使。后来,梁家搬进了背山面水、风景秀丽的华侨聚居区,思成又多了几个堂兄弟姐妹在一起玩耍。尽管这些孩子的脾气秉性各不相同,但小思成总能与他们玩在一处。

童年的梁思成不仅玩得快乐,而且学得扎实。他在父亲的教导下,3岁便开始识字,4岁的时候就熟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和《神童诗》等中国传统启蒙教材。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入横滨大同学校附属幼儿园,接受正规的近代启蒙教育。后来,他又进神户中文学校初小读书。

这两所学校都是当地著名的华侨子弟学校,特别重视对孩子们进行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同时,梁思成亲身感受到了弱国子民被外国人鄙视的现实,使他很小就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懂得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发奋努力。

梁启超见儿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志气,很是高兴,同时也对他提出更严更高的要求。思成7岁那年的一个晚上,父亲正坐在院子里纳凉,忽然悟到了什么,便把思成叫到身边,给他讲起灿烂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小思成听父亲这么郑重其事地讲古典文化,还是第一次,他认真地听着父亲的每句话,生怕漏掉一个字。

讲到动情之处,父亲给他布置了任务:“从现在起,每天除了完成正常的功课之外,要在两年内读完《史记》。”小思成当时还不知道《史记》是怎样一本书,只是听父亲说它蕴含着古典文化的精华,想必是一本很好看的书,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个新任务。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本书不似以前学过的课本那般容易,也没有精美可爱的插图,满篇全是既难读又难懂的文言。可是,既然答应了父亲就不能不读,于是他硬着头皮往下念。小思成心想,这哪是什么名著,太索然无味了。有了这种想法,他便时常流露出畏难情绪。父亲见了这种情况,就用自己小时候刻苦学习的事迹来感召他,使他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勇气。

过了一段时间,他感觉到读这本书的乐趣了,逐渐喜欢上了它,甚至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小思成一页页地读,不到两年就读完了这本大书。读完《史记》,他“大长了学问”,以至于到他家来串门的大学者都“考”不倒他。见他这么小就拥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学者们都说:“思成思成,有望大成。”

梁思成在读书的时候,还用心思考,因此有着比一般人更为冷静和敏锐的头脑。五四运动期间,同学们在清华校刊上展开了一场以“校长应具备何等条件”为主题的大讨论。许多人提出:“校长应无党派臭味。”这一度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但梁思成却没有附和。

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对于校长条件的疑问》的文章,指出:“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是与政治分不开的。所以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他的观点和意见就必然会与某党的政见相合或相近。鉴于此,社会中不存在一个绝对无党派关系的人。”梁思成平实的说法,引起人们深思,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因此,同学们称他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物”。

人有旦夕祸福。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驾驶一辆摩托车经过南长街口时,被军阀金永炎的汽车撞倒,伤势严重,需要长期卧床。但他此前与林徽因约好近期一同到美国留学,突发事故使他异常焦急苦恼,情绪也很消沉。父亲知道后给他写了一封信,叮嘱他在养病的时间里认真研读《论语》《孟子》,尤其注意体会其中有利于修身养性的词句

梁思成按照父亲的要求,重新振作起来,潜心学习,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国学知识,还领悟了人生的“奥秘”: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积极地利用“消极日子”是很重要的。这一年,他还刻苦钻研建筑学,为日后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梁思成成才启示

良好的家教,对成才有重要作用。

不随波逐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面对不幸,要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推荐专题》》历史名人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