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阿炳是谁阿炳故事简介

时间:2018-08-09编辑:梓岚

阿炳,原名华彦钧,中国民间音乐家。他从小跟随父亲学习民间音乐的演奏,在当地颇负盛名。阿炳在青年时期因患病而双目失明。失明后,他经常在胸前和背后挂着笙、笛、琵琶等乐器,手里提着胡琴,在无锡街头和惠山一带演奏,人称“瞎子阿炳”。他留下的经典曲目有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和琵琶作品《昭君出塞》等。

阿炳——二胡名家

姓名:阿炳

生卒年:1893—1950

籍贯:江苏无锡

阿炳是著名民间音乐家,出生在无锡洞虚宫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他的父亲华雪梅是雷尊殿的道士。他的母亲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就丧夫守寡,后与华雪梅结合。她在阿炳出生后刚一年就去世了,阿炳被送到无锡县东亭镇的老家,8岁时又被父亲带回道观,取小名阿炳,学名华彦钧,并被送入附近的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道家音乐和各种乐器。阿炳受父亲的影响,很小就表现出不凡的音乐天赋。他10岁那年,父亲教他迎着寒风击石模拟击鼓,熟悉各种节奏。阿炳小小年纪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3岁的时候,他开始学吹笛。父亲经常要求他迎着风吹,并且在笛尾上悬挂铁圈以锻炼他的腕力。

阿炳对自己的要求更为严格,索性将铁圈换成秤砣。他学拉二胡的时候也很刻苦,以至于琴弦上经常带着血痕,手指也磨出了厚厚的老茧。后来,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要粗壮得多,这是经年累月地刻苦练习造成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17岁的阿炳在音乐领域已经有些成就,他开始正式参加当地道教音乐的吹奏。他不仅有一副好嗓子,一手好琴艺,而且长得一表人才,因此被人们誉为“小天师”。1914年,父亲华雪梅去世,阿炳继任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来,由于经营不善,雷尊殿的香火收入愈来愈少,生活日渐潦倒。但他依然钟情于演奏艺术,坚持练习。

后来,他与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二人相依为命。然而,在他34岁那年,灾难再次袭来。他由于患上眼病,双目先后失明。阿炳的命运在眼前变得一片漆黑的瞬间,被永远确定下来。沉重的打击使他极端痛苦,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怀疑。此后,他终日沉浸在冥想的世界里,千百次在内心世界和自己对话。

当人们在大街小巷为蝇头小利而奔忙时,阿炳却在内心深处踱步。渐渐地,他心里的眼睛愈来愈亮。他把自己遭遇的一切苦难都积攒下来,凝结成一串音符、一段和弦,他要用音乐唱出内心的悲声。

当然,他也没有了丝毫选择的余地。阿炳走上了以在街头巷尾卖艺、乞讨为生的坎坷道路。他沦落为中国普通百姓里命运最悲惨的那一类人——乞丐。通常情况下,乞丐有着固有的标志:打狗棒、破衣烂鞋、草绳子、一双乌黑的瘦骨嶙峋的手和微微佝偻的肩背,以及遭遇人们白眼或辱骂时的默默无语。

这其中的部分细节或许是为了生计而做出的戏剧性伪装。阿炳不需要这类让人恶心的伪装,他毕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乞丐。他虽然与乞丐一样在街头混饭,但他有着超出乞丐、超出常人的艺术追求。

他在妻子董彩娣的照料下,每天外出时都能穿上家中仅有的最体面的衣裳。这些衣服尽管大多已经破旧,但都经过认真的缝补、浆洗,显得干净利落。他的双手总要比别的乞丐乃至车夫、搬运工洗得干净,他毕竟是卖艺的,而且是无锡城中技艺最为出众的艺人。

阿炳不甘心为命运所蹂躏,他振作起来,正式启用艺名“瞎子阿炳”。他创作与演奏的“灵感”来自大街上他听到的一切。从艺名本身人们就可以看出,他面对自身境遇时的那种漠然的心态。他给自己起的这个艺名,蕴含着一些处乱不惊的自我解嘲,一种骨头很硬的幽默感。这种自嘲和幽默感使他给人的印象尤为鲜明。

显然,阿炳摆出了一副与命运作最后抗争的姿态,但其他人不这么看。无锡城里的人关于他的记忆似乎愈来愈淡。大家都心照不宣,他的同行和熟人以及喜欢听他拉二胡的人,都觉得这位从小就是孤儿的演奏家,已经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但此时的阿炳已经超越了生和死,他用尽生命中的最后一丝气力,谱写了一首最凄美的人生之歌。

阿炳成才启示

勤学苦练,终成一代名家。

笑对人生,忍受苦难。

身残志坚,勇敢地挑战命运。

推荐专题》》中国名人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