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卢象升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

时间:2017-09-07编辑:梓岚

卢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汉族,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著名将领,民族英雄。

自崇祯六年(1633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 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

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崇祯十二年(1639年),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炮尽矢绝,战死疆场。追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追谥“忠烈”,清朝追谥“忠肃”。

著作有《卢忠肃公集》、《卢象升疏牍》。

卢象升生平

早年时期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卢象升出生。祖父为知县,父为秀才。他幼时潜心经史,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

天启二年(1622年),卢象升举进士,授户部主事。其后卢象升历员外郎,又升迁大名知府、大名道。当时大名府已经开始受到流寇的影响,所谓流寇,是无一定的根据地的流窜到那里就裹胁到那里的农民起义军。流寇于崇祯元年在陕西的出现,使得明朝的军事和经济逐渐趋于双重崩溃。陕省由于多年用兵,边兵云集,赤字严重。

展露头角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避开了袁崇焕坚守的宁锦(宁远--锦州防线),假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关内,相这就是“己巳之变”。卢象升也是在这时候崭露头角的。他招募了一万多人,进京协助防卫,立下小小的功劳,于次年晋升为右参政兼副使,负责整饬大名、广平、顺德三府兵备,号“天雄军”。这是他带兵的起始。

崇祯四年(1631年)九月,言官攻击杨鹤招抚不力,杨鹤被逮捕入狱。代替杨鹤任陕西总督的是洪承畴,洪的手下骁勇善战,起义军在陕西难以立足,纷纷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境内。洪承畴随即兼管山西河南军务,义军又只得流窜至京师南部和河南北部,大致顺德、真定间,大名道卢象升力量击退敌人。卢象升这次遭遇的应该是马回回与混天王的部队。

宣大抗清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清军经由宣府、大同又一次入侵,劫掠京畿地区,京师告急,明廷诏令卢象升保卫京城,再赐尚方剑。起义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象升)既行,贼遂大逞,骎骁乎不可复制矣。”

崇祯九年(1636年)清军入侵的领兵官是阿济格和阿巴泰,八旗兵共十万将京师附近洗劫一空,克十二城,获人蓄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卢象升进京时清军已经撤离。他们将抢来的汉族民间美女浓妆艳抹置在车上,奏着盛乐如同凯旋,还高举“各官免送”的木板。明军怯战,只是尾随看着清军满载着子女金帛退出关外。

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二十二日,朝廷任命卢象升为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卢象升要求陛辞,和崇祯面谈治理国家的策略,没有获得同意。

这个时期卢象升在给他外舅的信中写道,现在的他是非常寂寞与痛苦的。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屡次发牢骚,只有江南家乡的美景,值得怀念,他一再想念江南多病的老母,但边事大破坏,不能不尽心为她。

那时候恰好是满天下文官爱钱,武将怕死。坐在皇宫里看文件批条子的诸公们,又一个个嘴有三尺长,对在战场上流血流汗的他诽谤不断,恨不得将他杀死。他在几年间由区区一个知府升至总理中原军务,感激的大概还是崇祯对他的信任。《明史》引用了他的一条奏章:“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臣与督臣,有剿法无堵法,有战法无守法。”两军对垒,需要随机应变,象他这样喜爱野战的人,正如岳武穆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廷臣言官们偏偏要妄加言论,他不得不表示愤怒。

他对义军越剿越多的事实作了最简单直接的解释,人们从贼,多发生在饥饿和寒冷;士兵从敌人,有缘在缺饷。军民的暴动,是因为他们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剿匪的根本,还在于要让民众可以有活路。

当时东北关外的大凌河已经失守,但松山锦州仍在,山海关防线仍很牢固。宣府、大同一带则形同虚设。在他的努力下,形势渐渐好转。第二年崇祯十年(1637年),军区屯田的粮食大丰收,崇祯谕令九边皆要学习宣大军区的榜样。